Redian新闻
>
古战场游记之五十四:安顺场、石达开、红军(中)

古战场游记之五十四:安顺场、石达开、红军(中)

博客

古战场游记之五十四:安顺场、石达开、红军(中)

 

     1935年5月20日,渡过金沙江12天后,中央红军前锋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由德昌绕过西昌府城到达泸沽县城。当天稍晚时份,中革军委派遣的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和政委聂荣臻也到达泸沽。进四川省了,刘伯承在川军中人脉颇丰,对四川也相当熟悉,而聂荣臻则是代替生病的另一个四川人罗瑞卿。先遣队的另一部分一军团二师五团由左权、刘亚楼带领跟进。从泸沽到大渡河有两条路:东北大路到大树堡,西北小路到安顺场。自古以来商旅都走大路在大树堡渡大渡河到对岸的富林去成都,这一路均是汉人区,要经登相营、越嶲(西)。登相营在喜德冕山镇郊,因传说中诸葛亮南征驻扎过而得名,为一险要隘口,石达开的部下骁战赖裕新1857年3月21日曾在这里受重挫,现该地仅存残破石墙。中革军委给刘伯承和聂荣臻的命令是走这条大路在大树堡渡大渡河,搭浮桥为后续大军开路。朱德的通报是这一路没有敌人阻挡,后来左权率二师五团走大路也确实顺利,只用两天就到了大树堡。小路要经彝区,且崎岖难行(70年代,由云南到成都,公路反而经这一地区。我也是走这一条去安顺场的)。因听当地地下党汇报说大渡河对岸富林渡口敌人援军快要到达,刘、聂在泸沽城商量后,决定改变行军路线:主力部队秘密走小路,五团佯装主力大张旗鼓走大路。刘聂都认为只要工作得当,和平、安全通过彝区是完全可能的。现在的那些长征演义胡编什么毛在交代任务时要刘伯承注意民族政策之类,全是皇帝的新衣。军委给先遣队的命令明明白白就是走大路:汉人区。刘伯承的女儿刘弥群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也说得很清楚:

 


       要改变路线,需先发电向军委请示。军委正在行军途中,无法联络。鉴于时间紧迫,这两支队伍立即就出发了,当天晚上刘、聂就到了冕宁。第二天早上才与军委电台联络上并传去建议。当天(21日)下午6时朱德复了一封长电,完全同意刘、聂的意见,并且特别强调"绝对保持改道秘密",为此定下三项具体防泄露措施。还要求补充粮食和收集架桥材料:

     刘弥群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的文章是必须"政治正确"的。政治不太正确的部分我下面来补充。第二天(22日)早上,刘伯承和"夷王"(另有一朱德电文版本是"蛮王")小叶丹(即沽基约达)在彝海就已完成结盟仪式。为什么这么快?因为当天一早,开始进入峨瓦(彝区)的红军部队被彝人包围抢劫,战士的衣服全被剥光,尤其是枪支和工兵连的架桥器材也被抢走。红军急了,用机关枪向天开枪,又让赵章成开了两炮,把这些蛮众吓坏了。沽基(果鸡)家族头人小叶丹怕武器这么厉害的汉兵会来屠村,主动前来赔罪。一见红军高大威猛的独眼司令刘伯承,小叶丹不由自主地双脚一软就跪了下去。刘伯承马上亲切地扶他起来,陈述红军只是过路,与彝人一家亲等等。见到红军势力大,小叶丹就又有假虎威的念头,主动提议歃血结盟。他的沽基家族与其他两个家族罗洪(罗儿)和洛伍(老五)正在对立内斗,希望红军帮他收拾对手。但刘伯承只想尽快过路,不愿介入,便用"彝民内部要团结"的大道理来应付。他送给小叶丹一面“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队旗,这些彝民竟用此旗向后来过路的每支红军队伍讨钱、要枪。实际上,那时彝民并无什么革命观念。就在红军到达的两天前,他们就乘红军逼近,民团逃跑之机,聚众抢劫了冶勒镇的汉族普通群众。哪有一起喝碗鸡血水就觉悟登天的?

    这里我离题讲几句闲话。当时大凉山地区的彝民确实还不开化,朱德指令中称他们"蛮"是有些道理的。我知道解放初期,楚雄大山区的彝民动辄暴动杀害解放军征粮、土改工作队多起,多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法治观念导致的,跟国民党特务毫无关系。我在几年前刚开博时写过一篇博文《回忆42年前一次穿越横断山无人区抢救伤员的经历》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881/201204/12032.html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881/201204/13740.html  记述了1970年代我在哀牢山原始森林区见到一桩伤人案件,里面的作案者还是受害女孩的亲戚呢!
    直到今天,大凉山地区的彝民中吸毒、贩毒案件还相当严重,抢劫、杀人案也比汉人区多得多。70年代我在渡口市工作时,米易、布拖等县彝民近亲通婚非常普遍,甚至乱伦;结婚也不向政府登记。西昌市区的繁华掩盖不了边远山区的贫穷落后。这些都是事实,不是歧视。

冕宁"抗捐军"政委、原中央组织部长陈野苹也曾回忆那些"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在红军大部队走后袭击杀害他战友的事实:


    刘、聂对小叶丹的盟誓也不是完全信任的。结盟后本应尽快向北进军抢占渡口。然而刘伯承还是将队伍后退30里回到汉区的大桥镇(作为先遣队司令和政委,刘、聂当然要有这点警惕性),因为刘聂怕受意外攻击,不让部队在彝区过夜。计划23日一早行军,乘白天穿过100多里地的整个彝区到达汉区的岔罗镇。但后来当天赶不到,宿营于距擦罗还有四十多里地, 仍是彝区的筲箕湾,也平平安安,没受损失。

据朱德23日的指令(里面的"袁居海边"就是现在的彝海乡,刘、约结盟处),罗洪族因抢劫红军工兵连的架桥器材、枪支而被"击溃":


 

另一个朱德指令的版本,称小叶丹"蛮王":

    不过,接受了厚礼的小叶丹确实很守信用,他派出多名向导一路带领红军走出彝人区,24日上午到了岔罗镇(现在的擦罗彝族乡)。虽说有害怕红军武力的成分,但这仍是他的历史功绩。擦罗镇已是汉人区,是一个三岔路口,离纳耳坝渡口和安顺场都只有30公里下山路。中革军委给刘聂的命令是去纳耳坝过大渡河。纳耳坝也是汉人区,现在叫永和乡,隔大渡河对岸村寨叫八排(现在叫迎政乡)。杨得志在岔罗镇打开了刘文辉供给西昌守军的粮库,意外发现60斤装的大米竟有4千包---24万斤,而这时的全军总共才2万多人,认真发达了。这件事说明刘文辉和他属下的安顺场守军都没想到红军会走彝人区,更没想到会那么快来到。更大的收获来自刘聂,他们俩在擦罗只听说"安顺场有船"就又一次不经请示就擅自决定将渡河地点更改为彝汉杂居的安顺场。24日日头偏西时翻越最后一座山头马鞍山,刘伯承就见到下面山峡间汹涌而出的大渡河和河边的安顺场。这一即兴决定挽救了中央红军的命运,我将在《 古战场游记之五十五:泸定桥 》中向大家介绍。其实当时从大树堡到康定,大渡河南岸的船只全被刘文辉拉到北岸了,将近200公里防区的南岸只有一条船,它就在安顺场!恰逢雨季,没有船神仙也过不了大渡河。

安顺场纪念馆内陈列的那条渡船(复制品):

    红军走安顺场这条路实在出乎蒋介石意外,他一直只防备红军从下游渡过大渡河,并在5月15日任命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指挥,手下有4个旅,"借以巩固雷(波)、马(边)、峨(边)、屏(山)防务"。这四个县全在大渡河下游以远,离安顺场起码100多公里。所以"大渡河守备指挥"杨森在5月25-29日对红军过河根本不构成威胁。但鉴于追剿的薛岳兵团已被红军抛离十来天路程,这时也只有杨森才有可能向西增援大渡河中游北岸的守备。这就看红军动作快不快了:

     真正负责大树堡到康定(安顺场和泸定桥都在其中)防务的是24军军长刘文辉。他是刘文彩的弟弟,又是四川省长刘湘的堂叔。不久前刘文辉在和刘湘争权的"二刘争川"战争中输得很惨,雅安地盘丢了,第24军和川康边防军被刘湘收编、改编,吃掉了大部,一部分自找出路,仅剩残兵两万,武器残破得可怜。更糟糕的是,24军大部分兵力此刻仍在西昌一带布防。200多公里的大渡河中游只有两个残破的旅。在安顺场镇守的是"彝务总指挥部"的一个营,营长叫赖炳权,本地袍哥,土皇帝。对岸桃子湾守军也是一个营,营长叫韩槐阶,也是袍哥。本来团长余味儒的命令是将安顺场房子烧掉,赖炳权营移防到北岸与韩槐阶营共同防守渡口。但安顺场的商铺却都是赖炳权的物业,他舍不得。既然红军来不来都还是未知数,那就等风声紧了再说。他照旧住在安顺场守他的财产,留一条渡船做万一急需时逃过北岸用。正是这条只能装载(连船工在内)17人的小船招来了二万多红军。


(待续)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小百脸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