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方文山和林夕打一擂
这两位,都是我非常喜爱的填词人。
一位来自台湾,一位来自香港;一位是周杰伦的黄金搭档,一位是王菲的御用填词人;一位绚丽而厚重,一位敏感而宿命。
二人的背景与风格本都不同,我却一向觉得他们有许多可以并列来品评之处。这种感觉,大概来自他们文字上共有的天马行空,和不同样的文字带给人们同样的共鸣吧。
方和林,他们对文字的驾驭能力,都是极好的,能够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跳跃中,把握住那一股气息,从头到尾。因此每当我看到有人分析他们的歌词,总是不以为然。一个人美,必是美在整张脸的和谐,整个人的风韵。拆散了,眼睛东一只西一只,岂不成了看恐怖片?
方文山:东风破
从风格上来讲,《东风破》虽是我的最爱,却算不上是方文山的代表作。方的鬼灵精怪和狂放不羁,在这首歌里边表现得并不明显。相反的,别后离愁的主题让它很有些凄凄怨怨的味道。不过正是因为这一层,才令得方文山与林夕更多了点儿可座谈的内容。
关于东风破的出处,坊间颇多讹传,最流行的有两种。一说东风破是词牌名,事实上它是宋朝年间流行的琵琶曲,不算词牌,顶多算是一种词调。二说这首歌词借鉴/抄袭了苏东坡的《东风破》,因为两者之间的相似程度令人咋舌。真相却是,有人把方文山的歌词改了一改,假作苏东坡的作品,反指方文山抄袭。这第二个谣传到现在还有众多信众,一方面令人哭笑不得,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方的写词功力端的了得。
就这场口仗,方在他的博客做出过正面回应,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读:〈半岛铁盒〉韵脚短诗九首
东风破
作词:方文山
作曲:周杰伦
演唱:周杰伦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林夕:似是故人来
与写起词来跨越时空放浪形骸的方文山相比,林夕,正如他的名字,总给人梦幻的感觉,用他的歌词,做着一场凡事都看透,却又一直要做下去的梦。
林夕甚至比方文山还要高产,他作的词,多得到处都是。早先他给张国荣写,直到哥哥离世,林夕说: “ 对我来说,张国荣的离去意味着我写某种东西的机会永远都没有了,我很难说明是哪一种东西,当时写作的时候就像在一个没有边际,没有岸的海里游泳一样,这种体验在他逝去后就没有了 …… 某些艺人会给我一些生命力,有这种生命力在,我就可以写得出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人不在,那一部分的生命就永远失去了。 ”
现在,他的另一部分生命,天后王菲,也已经回家带孩子了,不知道会不会再出来。
不过我相信,像林夕这样的诗人,很快就能够找到新的灵感源泉,另外的生命力所在。那些对他而言,都是载体,承载的是他的某段情绪。每个载体都是不可复制的,这并不假,而且他们帮助林夕完成了不可复制的作品。不过当新的体验到来,必定又有新的与众不同,新的传世之作。人与人的关系,大抵如此。
这里这首“似是故人来”, 梅艳芳唱的,是电影《双镯》的主题曲,林夕将近二十年前的作品了。之所以选它出来同“东风破”打擂台,一是因为两位词人创作这两首歌曲时候的年龄大致相仿,都是三十左右;二是因为两首歌写的,都是岁月的流逝,以及对往日恋情的追忆。最老套的命题,不同风格的作者,千年不变的愁绪。
人常说林夕的歌,是写给七十年代的人,而方文山的歌,是写给八十年代的人。林夕六一年出生,方文山六九年出生,相差近十岁,照理是该不同的。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总会越来越小。就像出生不久的婴孩,那一岁大的已经能跑能跳,而那两月大的,却还连翻个身都不可能。然而不必太久,他们就成了同龄人,跟相对差距更大的上下两群人形成所谓的代沟。待到大家都已白发苍苍,我们的世界便再被重新组合,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老年非老年两个阵营。
我时常都想,到那时候,我们七十年代的人,同八十年代的人,甚至九十年代的人,还会有那么多不同意见么?
似是故人来
作词:林夕
作曲:罗大佑
演唱:梅艳芳
同是过路 同造过梦 本应是一对
人在少年 梦中不觉 醒后要归去
三餐一宿 也共一双 到底会是谁
但凡未得到 但凡是过去 总是最登对
台下你望 台上我做 你想做的戏
前世故人 忘忧的你 可曾记得起
欢喜伤悲 老病生死 说不上传奇
恨台上卿卿 或台下我我 不是我跟你
俗尘渺渺 天意茫茫 将你共我分开
断肠字点点 风雨声连连 似是故人来
何日再在 何地再聚 说今夜真暖
无份有缘 回忆不断 生命却苦短
一种相思 两段苦恋 半生说没完
在年月深渊 望明月远远 想像你忧怨
留下你或留下我 在世间上终老
离别以前 未知相对 当日那么好
执子之手 却又分手 爱得有还无
十年后双双 万年后对对 只恨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