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闲人西游记 海岸1号公路 圣路易斯奥比斯波 蒙特雷
5 圣路易斯 奥比斯波
圣路易斯奥比斯波是位于旧金山与洛杉矶之间的中间地段,是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县的县治所在地,有四万二千人口,当地人简称“slo”。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县,是加州最为富庶的地区,农业特别发达。这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小镇,有许多“从农场到餐桌”餐厅,周边有一些著名的葡萄酒酒乡。这儿的葡萄酒,产量大,且质地上乘,深受饮者喜爱。这得益于加州的干旱的地中海型气候,以及特殊的土壤。
我们到达时正是中午,在一个偏僻的小街停好车,稍有进食后开始游览。感觉上这是一个有个性且布局疏密有致的小镇,商业区街道狭窄,店铺众多,有人流。出了商业区,街道疏朗起来,街道尽头与青山亲密衔接,微风草香,绿茵成片,雄伟的毕晓普峰(Bishop Peak)远远在望。自然风光与城镇繁华融为一体,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圣路易斯奥比斯波教堂(Mission SLO),是加州第一條公路(El Camino Real)上的21个教堂中第五个开建的,建于1772年,是著名的历史地理标志。这个教堂古典朴实,红墙白瓦,长廊深邃,钟楼的三个大钟昂首可见。前面有一广场,供游人休闲漫步,广场上有一个大水池,里面有两个铜质灰熊和儿童戏水的雕塑,它反映了建教堂时这儿时常有灰熊出没的真实情况。这一切设计,突出了该教堂在21个教堂中的翘楚地位。1769年波特拉 (Portola)远征队来到这里时,把这里命名为La Cañada de los Osos(熊谷)。如今加州州旗上的动物就是灰熊,从中可以看出16世纪时这一片的自然状态,以及美国年轻的历史 。
由毕晓普峰(Bishop Peak)眺望Slo 狭窄的商业街
圣路易斯奥比斯波教堂 教堂前的灰熊与儿童戏水的雕塑
与青山无缝衔接的街景 近距离看毕晓普峰
从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出来后,我们一直沿着海岸一号公路北行,其中有不少风景吸引眼球。现将所摄照片贴出来与大家共享:(下面六张照片由于电脑出错,图面变大变得不清楚。请谅解。)
(上图)此粉绿山色在我中华难得一见 (下图) 海岸一号公路很多地段都在悬崖边
(上图)车在画中行 (下图) 放养的牛群,
(上图)这幅在水泥板上的舢板画,显然不是涂鸦手所为。(下图)海浪
断崖与海浪(此图摘自网络。) (下图) 金色悬崖(此图摘自网络)
6 加州第一大城蒙特雷
加州“第一大城”蒙特雷市,位于加州中部蒙特雷湾的南部,西临太平洋。这个人口30,641人的小镇,之所以能获得“加州第一大城”的称号,是因为它曾在1775年——1849年的74年时间里,作为加州第一个首府所在地。该市自1800年代后期就有大量艺术家居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曾以该市为背景写了一部名为《罐头工厂街》的小说。1958 年 1 月,蒙特雷市为纪念约翰·斯坦贝克,而将海景大道 (Ocean View Avenue) 正式命名为名“罐头厂街”(Cannery Row)。下图为改名后的罐头厂街和斯坦贝克的雕塑。
蒙特雷曾是一座以渔业为主的小城,至今也都还保存着曾经的沙丁鱼工厂和捕鲸站。如今,渔业已微不足道,但是,在渔人码头附近,却存在许多海鲜餐馆,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光顾。进入这个地方,海鲜的味道扑鼻而来,令人口中生涎,食欲大增。下面四张照片为渔人码头附近的街景。
蒙特雷有一段最为著名的景观,被人们称之为1号公路上最灿烂的明珠,这就是17英里海湾风景线。这是一段环状道路,它围绕着著名的高级私人住宅区,道路的西侧和南侧紧邻太平洋,东侧穿越代尔蒙特杉树林,沿途不仅能看到碧海蓝天,白色沙滩,行驶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奇松怪石一步一景,美不胜收。17英里是高级私人住宅区的主干道,属于私人公路,因此非住宅区居民进入游览需要付费,按车收费,一辆车9.75美元。
由于风景优美,名人富豪喜欢在这儿置业,默多克在这儿就有五处房产;好莱坞明星也把这儿视为度假首选之地。有人在此地发现了大陆著名男星黄磊的身影,刘若英也曾来此度假。历史上,著名画家张大千曾在离这儿不远的卡尔梅小镇居住了7年时间。
由于对这儿的地形不熟,我们的车子在此转了半天,也没找到可停泊之处,所拍的照片都不满意。但是,在树林里的深宅大院和间隙处看到的海湾风景令人难忘。现从网上下载几幅图片供欣赏:
圆石滩
网球场 一棵松
这天,我们从渔人码头沿海滩信步南游,很快地就离开了市区。我们看到了非常壮观的海浪:几千米长的海岸,处处是白色的浪花,稍远处则是深蓝的太平洋,深蓝与洁白构成天地间的大美,涤荡我充满世俗微尘的胸怀。我伫立在海岸,凝视着不停地变换花样的波涛,浮想联翩。古人一直认为水是智者的象征,还有人经常把水比喻成女人。智者也好,女人也好,这只能反映水的某些特质,比如柔软善变,因形变态。而此时眼中的海浪,是神秘的,更是诡谲的。那阵阵惊涛,是天怒、还是地怒?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中的大海,有惊人的狂涛也有柔媚的镜面,它由此吸引了无数听众。因为有人钟情狂涛,有人喜爱柔媚。可眼下的海浪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呼后涌,愤怒地拍打礁石,发出沉闷的吼声。它就是这样永无止息吗?如果如此,用它来比喻智者或者女人,还恰当吗?谁见过常怒的智者,又有谁见过咆哮不停的女人?所以,海洋是勇猛斗狠的男人的象征。另一方面,海浪下面是什么?是鱼的世界、还是神的世界? 如果是鱼的世界,上帝太不公平了。把占地球三分之二的地方都交给了鱼儿,60亿的亚当和夏娃的后裔却拥挤在三分之一的狭窄土地上,而这三分之一中还有一半以上的沙漠和酷寒的高原,弄得人类差不多饥饿了数千年。
尽管如此,蒙特雷的海浪还是在我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碧蓝的洋面上卷起的千堆雪,空旷养眼,海风拂面,爽身爽心,长云逶迤,目送高远。大壮观带来大喜悦,心胸随之像海洋一样开阔。下面四张图为当时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