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日(2)畅游颐和园
第二日,颐和园
北京夏天天气炎热,对于生长在四季如春的南加州的儿子来说有些招架不住,颐和园还算是凉快之地,于是带着他来到这里。颐和园是慈禧的夏宫,儿子正好可与刚去过的柏林普鲁士皇帝的夏宫进行比较。我初次来颐和园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正值文化革命,学校的课可上可不上,跟着出差的父亲来到北京。当时所有的宫殿都因为是封建社会的残余而关闭,只有昆明湖的波浪关不住。因此印象中的颐和园只有湖水、拱桥,长廊、石坊,以及远远看去的佛香阁。此次重游颐和园,才知道原来园中还有如此众多的宫殿庭院。
仁寿殿:从东宫门进入园内,首先来到仁寿殿,这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前的立有铜麒麟,另有铜凤、铜龙两对,一反中国古代龙前凤后的制律,仁寿殿前的铜凤在中间,而象征天子的龙却被挤在两侧,充分体现了慈禧的无尚权力。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德和园:从仁寿殿出来,我们来到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德和园大戏楼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地面上为福禄寿三层,每层之间有机关相通。地下挖地井、水井,以增加舞台混音效果。并装有滑轮、轱辘、贯架,以供演出上天入地的表演。德和园北部的颐乐殿是老佛爷看戏的地方,与颐乐殿相连是看戏廊,东西相对共20间,是慈禧赏赐王公大臣陪同看戏的地方。
戏楼
颐乐殿,慈禧看戏的地方
王宫大臣看戏的地方
乐寿堂:慈禧居住的地方,院子分为三路,中间为寝宫,堂前有明代米万钟遗留的青芝岫巨石。明朝著名诗人、书画家米万钟酷爱收藏奇石, 一日他在房山岩麓中发现一块巨石,长三丈广七尺,色青而润,叩之声清而越。米大喜,准备将其运回自己在海淀的花园中。他倾其所有修路造车,将石头运到良乡后已近倾家荡产。时逢魏忠贤在朝廷上陷害打击,米万钟只好将石头藏在良乡,以盼日后再运。但此后米万钟被罢官免职,再也无力运回巨石。巨石在良乡沉睡了一百多年后,被前往西陵祭祖的乾隆皇帝发现。见到眼前这块巨石突兀雄伟,乾隆顿生喜爱之心,也赞叹米万钟眼力超群,便降旨将石头运至正在修建的清漪园的乐寿堂前,并为之赐名“青芝岫”。(下图左边的巨石为青芝岫)
长廊:从乐寿堂出来我们慢慢走在长廊里,仔细欣赏梁木上的绘画,不时还给儿子讲讲绘画所描述的故事。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长达724米的走廊上,精美的工笔画多达17000多幅,描绘山水风景、花虫草鸟,以及西游记、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二十四孝、神话传说等等许多民间故事。记得当年父亲带我来时就被精美的绘画所震撼,那时父亲给我讲解绘画中的故事,如今是我给儿子讲述,虽然我们身居海外,但愿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排云中轴线:走至排云殿,云辉玉宇牌坊气宇轩昂。中轴线上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依次向上,直至山巅。
排云门
中轴线上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依次向上
排云殿:清漪园时期为大报恩延寿寺,八国联军被烧毁,1892年在废墟上重建排云殿,是慈禧太后作寿时接受贺拜,举行庆典的地方。其正殿为颐和园内等级最高建筑,建在9级汉白玉台基上。
排云门
排云殿
佛香阁:万寿山前正中位置的佛香阁是颐和园内最大的建筑,仿武昌黄鹤楼修建,慈禧在此烧香礼佛。我们沿着台阶向上,但终因天热而放弃。转身来到码头,坐船游湖,才是轻松凉快的游玩方式。
十七孔桥:我们泛舟湖上,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湖光山色,好不快乐。远远看去十七孔桥像一条飘带连接南湖岛与东堤。十七孔桥兼有苏州宝带桥和北京卢沟桥的特点,桥长150米宽8米,呈拱形。桥上雕有544只神态各异的石狮,形象生动、威猛凶武。船至东堤,船家告诉我们,若想继续游玩可在此处下船。若是游玩已毕,也可随船行驶至城中紫竹院。原不知还有这招,真想随船走,无奈车停在园外,只好下船。我们沿着东堤向回走,一路柳树成荫,柳枝摇曳,前方的佛香阁看得更加清楚了。
十七孔桥连接在南湖岛和东堤
玉带桥,颐和园中唯一的拱桥
知春亭:位于昆明湖东岸的小岛上的知春亭,重檐四角攒尖顶,四面临水,山石桃柳点缀。每年昆明湖解冻多由此开始,知春亭向人们报以春意。
廓如亭:俗名八方亭,不但是颐和园40多座亭子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同类的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座。亭子呈八方形,每面显3间,周围有廊,其体态舒展稳重,气势雄浑,颇为壮观。
文昌阁:位于知春亭的东南面的文昌阁是一座城关式建筑,得名取意文运昌盛。文昌阁旁的文昌院,展出颐和园的收藏与珍宝。颐和园的园藏文物,即清朝时期园内各殿各屋的陈设。与颐和园的沧桑命运相依相伴,园藏文物也阅尽世变。清漪园时期,国势鼎盛,国库充裕,乾隆皇帝又精于鉴赏,对文玩多有搜罗,商周之铜器、唐宋元明之瓷玉及书画在所不少,当时著录的陈设多达四万余件。鸦片战争后,国力转衰,清漪园陈设有所裁撤,后又遭英法联军野蛮焚掠,清漪园各处陈设物品只剩有五百三十件。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清漪园重建,两年后改名颐和园,成为慈禧太后“颐养冲和”之所,八方珍宝源源流入颐和园。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浩劫,园藏文物又被毁掠一空。慈禧回銮北京后,再次修复颐和园并大力充实园内陈设,颐和园文物陈设又极一时之盛,是为现今园藏文物之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文物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护。目前,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 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并有不少外国进贡的文物,其中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为国宝级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