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年被“骗”学日语的故事与学习第二语言的苦恼
前些天写那篇钻石公主号疫情的文章,日本那些政府部门和官衔的称谓搞得我非常头大。文章完成后,忽然想起来,我曾经是学过日语的呢。同时也想起来自己被“骗”的故事。
不怕暴露年龄啊,我们小学、中学那时候有不少人都跟着广播电台学外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那样一级级学上去。不用功的我,基本上没有跟过这样的班。
高中住读,进学校不久,广播电台新开了一个日语班,从初级班开始。开班第一周的周一,我忽然发现,全宿舍除了我,每个人都在跟这个班学日语。我非常奇怪,问为什么学日语?不记得同学们都是怎么回答的了,也不记得是怎么被说服的,至今还记得的是,一个好朋友说了一句特别让我心动的话。又经过好一番思量,我终于下决心一起学。
周一和周二是同样的课程,要不脱课,我必须周二就开始。那时候可没有手机,我到校门口的门卫间去打电话,叫妈妈赶紧给我买了书送来。可怜我永远态度最好,永远服务到家的妈妈,第二天赶在午间广播课程之前把书给送到了。这就是那年头的快递。
从此就过起了每周三天利用午间休息学日语的日子。记得那时候在从食堂去教室的路上,或是晚上漱洗时,同学之间还会互相提问几个单词什么的。不过听课时我们都是每个人找一个没有人的角落,跟着广播学,相互不打扰。
这样学了有一个月左右吧。然后,有一天中午,我照例拿着书本开始听广播,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有个感觉:别人已经都不学了。听完这堂课,我就去问同宿舍别的同学。果然,她们所有人都已经放弃了。我问为什么,凡是被问的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我,好像还在继续的我才是该回答问题的人。我真的很气愤。心想,没有你们这些人折腾,我哪里会有学日语的念头啊!
这下我两难了。放弃吧,觉得好可惜。再说,也对不起妈妈给我送书,是不是?要不是妈妈在大学教书,哪里能这么机动,叫送书就送书的。继续吧,这可真的是一个非常费时间的事情,我不确定最终结局是我学到一门本事,还是白白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再一次思前想后,我对自己说,大家都放弃了,也许有其道理吧。后来,当然就没有后来了。记得当时骂了那个好朋友几句,说都是被你骗的。
这件事情之后,我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别人都会想到放弃,我却是一根筋,什么也没想过呢?看这个过程,好像别人都是经过选择的,比如是自己主动想到要学的,也是自己主动想到放弃的。我平时也不是个没主意的人,怎么就只是跟着别人呢?这个事情,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又想到另外一个学日语的故事。某君要学日语,去参加了一个晚上上课的成人班。有意思的是,第一堂课,老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劝”学生不要学日语上面。老师是这样说的:学一门语言是非常花费时间,也很难见效的事情。你学了一两年,也未必有什么成果。而这些时间花在别的地方,你可以做出很多事情来。你们可千万想想好了,学外语是最划不来的事情。某君当然没听劝,自然是如老师所说,浪费了时间,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
想想学一门语言真的是不容易。我又是一个对语言比较纠结的人,更是有比别人多出来的烦恼。记得来美国不久时听一个已经来美国10年的台湾人说,刚来时英语说不好,找不到合适的词,总是在设法描述后说这样一句话:You know what I mean(你知道我要说什么)。我很惊讶,因为我的情况正好是反过来的。往往是,看见我在那里挣扎,听我说话的美国人好心说“I know what you mean”(我知道你说什么),而我却坚持说不是,这不是我要表达的。其实,意思也只差一点点,但我心里就是不认可。
在国内时,曾在不同场合被人说过,我用词特在乎,不肯模糊表达。还记得一个例子是,我去参加了一个什么活动,回来后有人问我一连串问题,每个问题都是什么什么好不好。具体不记得了,但类似于“吃的好不好?场地好不好?”等等。我每个回答用词都不同,但都不是用好或不好。现在唯一记得的是,有一个问题我回答了“不坏”。全部问题答完后,问问题的人拍案叫绝,说没有人比我回答得更准确了。这好像是第一次被人这样说。也就是这次开始,我才注意到自己对语言的在乎。
也正因为计较,刚来美国的时候,我有相当一段时间拒绝说话,因为怎么说都感觉不是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那个痛苦,真是不堪回首。就是现在也还经常有对自己的表达不满意而不舒服的时候。
不久前,某人建议我花点时间好好提高自己的烂英语。是没说错。可是,那个日语老师不是说了吗,语言这东西,投入很多却不容易看见成效。我的时间也有限,到底是应该就现在的烂水平继续混呢,还是做“浪费时间”的事情?
更多博文
我的文章系列
美国大学AA平权法案的前世今生及亚裔的何去何从
真的希望你过得好!
鲜为人知的癌症新说 – 正确解读统计数据
如果当初嫁给他?
70年代大舅眼里的上海
有这样两种中国人
什么是民主,我们真懂了吗?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看看我们都带些什么!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青岛人生活简单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表哥、表姐们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吃的特殊记忆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系列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开篇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后记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续) – 来自徐家姐妹的反馈
育儿篇系列
与女儿谈恋爱、婚姻、生活
谈海外华人到底该不该逼孩子学琴和中文
到底该不该推娃—老调新谈
美国点滴系列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真相(3)-- 美国媒体在最高法院斗智斗勇
我在美国占便宜的事 (一)戆人有戆福
美国点滴(七)也谈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国点滴(二)纽约地铁与上海地铁之比较
在美国,保健品和药品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美国黑人和白人对不公待遇的不同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