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 vs. Career 如何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
Job(工作)与 Career(事业/职业),我之所以要说这件事儿,因为它很长一段时间是我的困惑和纠结。曾经有很多的不开心也源于对这件事的混淆。在职场,一个人如果只奔找个Job,基本上会按收入的高低,地位的高低,和权利的大小作决定。如果只为一个Job,其实干啥都一样。如何取舍也没太大区别和意思。如果是想干一件能成就自己个人意义的事业,那就得花心思好好思考。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的一位老板和我分享了他的经历。我的这位老板原本是医学博士候选人,读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再也读不下去了,有一天他找到他的导师,咨询他是否应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他的成绩还相当不错。他的导师让他回去想两个问题:一)除了医还能不能干别的?二)这一辈子不干医会不会死?为此, 他专门休假去了一趟欧洲,40天回来后,去见他导师,他给他导师的答案是:一)除了医还能干别的,二)这辈子不干医也会活得很快乐。他导师听完他的答案后对他说:“那你就硕士毕业吧。因为,你就是医学博士毕业了,你也只是为了一个Job。我需要的是医学科学家,是那些如果不干医就活不下去的人,医是他一生的 Career”。我的老板拿着他医学硕士学位来到我们银行,起步与医学风马牛不相及的电话服务,一开始就和我邻座,乐颠儿乐颠儿地干着客服,从来也看不出他曾是医学博士候选人。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恩赐和兴趣是在企业管理,具体的说是 people management。他就眼望着这个方向,慢慢地,成为 team lead,然后,一步步发展,一路青云直上,最后成为我们银行一个部门的领军人物。也是他,一点一点地拿捏塑造我,让我后来成为职场的我。从他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个好的people manager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放眼望去,今天在职场,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学非所用,其实 nothing wrong with it。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上大学选专业时几乎全是盲选,是依据市场的需要,或周边人的指点江山后做的决定。所以,当我们有了工作,真正知道自己所爱所能时,是需要不断诚实地考问自己——“这是我的终身职业吗?”。即使是看在钱的份儿上,也还是要想清楚,要选择,这是对自己负责。而且,只有自己能对自己负起这个责任。即使不再跳/换专业,也起码要在那个领域里选一个自己“不恨”,不“为其所难”的事儿干,这样才能干的舒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
人和人不同,人的恩赐也不同。比如说,李安爱电影,他的恩赐也是拍电影,他也选择了拍电影,那么他就会事半功倍。在他成绩斐然的同时,他也觉得满足和实现了他的个人意义。换一个人,如果没有拍电影的恩赐,硬要去拍电影,经过努力,他也能拍,也许还能拍出别人认为不错的片子。但是,他在取得所谓成功的同时,他也不会满足,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意义。也许,他还会羡慕别人平凡的日子。一个人认识自己很重要,认识自 己的恩赐更重要。一个人做自己恩赐所在的事儿不但重要,而且会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
自我认识的过程是单单只对自己诚实的过程。它要求人放下一切能看得见的外来的影响,来客观地自我分析,听自己心里的声音。有很多现成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测试,确定我们自己的恩赐在哪里,适合干哪一类型的事儿。但是,发现了以后又该如何呢?干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而且,没有人可以保证你一定能达到预想的成功。所以,开始以前,坐下来计算一下代价非常有必要。
在公司 HR顾问和几位前老板的帮助下,我终于知道了自己所长,虽然在钱和现实的考量下人生无法重新开始,但是,我还是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具体一点儿说,我的恩赐和兴趣,及我在管理层的定位肯定不是管人( people manager)。自从这个弄明白后,我就不会心动公司所有和人员管理有关的职位空缺,我也不会心痒身边貌似不如我的张三李四又被提拔成为我的领导了,也更不会对任何在那个位置上的人不满和不自觉的心里泛酸。 这个认识对我来说是松绑,让我更能专心致志向着我的目标直奔我爱。
Make Impact的渠道和机会很多,我不会再盯着人家的官位和自己过不去。这个认识终让我成为心灵自由的人,不再是无奈地为了一份 job而朝九晚五, 而是立志要在我所做的事上实现自我价值。
初稿2007/11/12
再稿2021/3/25
职场学到的30个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