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致父母: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情人节来临之际,微信上看到不少的问候、祝福和庆祝的消息。能够在这一天,和自己的伴侣、朋友、孩子、家人等等一起,或看场电影、或一起享用美食、或一起外出购物等等,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一个表达爱意,共同创造人生中一段美好回忆的机会。但是,也有些父母给年幼的孩子过情人节,给他们布置环境,让孩子互成称“情人”,让他们抱在一起亲吻;也有的父母与未成年的孩子一起过节,声称孩子就是他们的“小情人”。这种让孩子提前体验情人之间的爱意,和让孩子感受自己是父亲或者母亲情感寄托的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健康成长。
让年幼的孩子们体验情人节的欢乐,跟孩子一起享受时光、享受亲密的关系并没有不妥。称呼孩子为“小情人”的父母,相信是表达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而且现在的流行文化也渲染的不少。仅仅一个称呼也没有大了不起。然而,父母怎样感受、怎么做更为重要。
鼓励和引导孩子早早地体验“情人”才有的举动,比如亲吻、送对方订婚戒指等,家长会觉得很好玩。但这样做倘若一不小心,便会很容易误导孩子,享受在幼小的年龄阶段,还没有发育好的心智。如果父亲或者母亲因为某种原因而感情缺失,于是把自己的情感需要投放在孩子身上,那就更需要警醒了。孩子当然需要与父母建立亲密的关系,但是把这种“亲子关系”比作“情人关系”,容易产生角色错位。孩子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才能成长。“情人关系”从内容、到实质跟“亲子关系”完全不同。当父亲或者母亲将对孩子的关系比作“情人关系”时,父亲或者母亲无法给予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关爱;而孩子也无法以孩子的身份回应父母的爱。
心理学家把父母称呼孩子为“小情人”的现象为“情感乱伦”,认为“这是一种情感上的、隐秘的乱伦关系,即孩子成为父亲或者母亲的替代品。”结果,这个被父亲或者母亲当做“小情人”看待的孩子,永远无法满足自己作为孩子,需要得到的父母之爱。这个孩子没法成为孩子,因为这个孩子时时刻刻必须准备好,为满足父亲或者母亲的情感需要提供服务。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博士(Alice Miller)强调,这是父母“自恋地使用孩子”。但是,“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每一个孩子都寻求爱的接触,并为得到这份爱而高兴。同时,当与他极不相称的年龄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以后,孩子会感到不安全。”
现在科学的发现与研究已经证实,当孩子成为父母情感的替代品时,尽管孩子表面上身体没有受伤,但是他们的心理创伤,会使得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以及人际关系都会产生障碍。
父母鼓励孩子提前体验情人之间的爱意和举动,和让孩子感受自己是父亲或者母亲情感寄托的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健康成长。请让孩子成为孩子,留下童年该有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