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美股生物医药板块消息早报(01-07-13)
avatar
美股生物医药板块消息早报(01-07-13)# Biology - 生物学
j*n
1
1.Roche Holding AG Chairman Franz Humer said the Swiss pharmaceutical group
is no longer considering a bid for U.S. genetics company Illumina, Inc. (
NASDAQ:ILMN), according to a Reuters report. Illumina, Inc. Current:
50.33 -4.43 (-8.09%)
简述:罗氏控股放弃收购illumina
2. Sequenom Inc. lost 7.07 percent in premarket. Illumina - Sequenom's
instrument and reagents supplier - agreed to buy Verinata Health Inc., a
provider for non-invasive test to detect fetal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for $350 million plus up to $100 million in milestone payments through 2015.
Current:4.97 -0.26 (-5.01%)
简述:illumina决定显著投资Verinata以抗衡Sequenom。
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
avatar
a*k
2
感觉华大应该吃进Sequenom,研发reagents。毕竟技术不比Verinata差,而且积累比
Verinata长而且Test的效果也好那么一点。

group
2015.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1.Roche Holding AG Chairman Franz Humer said the Swiss pharmaceutical group
: is no longer considering a bid for U.S. genetics company Illumina, Inc. (
: NASDAQ:ILMN), according to a Reuters report. Illumina, Inc. Current:
: 50.33 -4.43 (-8.09%)
: 简述:罗氏控股放弃收购illumina
: 2. Sequenom Inc. lost 7.07 percent in premarket. Illumina - Sequenom's
: instrument and reagents supplier - agreed to buy Verinata Health Inc., a
: provider for non-invasive test to detect fetal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 for $350 million plus up to $100 million in milestone payments through 2015.
: Current:4.97 -0.26 (-5.01%)

avatar
j*n
3

等这段时间股价降一降再bid也不错

【在 a********k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觉华大应该吃进Sequenom,研发reagents。毕竟技术不比Verinata差,而且积累比
: Verinata长而且Test的效果也好那么一点。
:
: group
: 2015.

avatar
s*l
4
印象中,Sequenom 和 Varinata 用的是同一个技术(或者一点小变动)。很吃惊ILMN
买V而不是S,两年前我就觉得ILMN应该买吃进S,开进诊断领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买
了V,难道是S太贵?

【在 a********k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觉华大应该吃进Sequenom,研发reagents。毕竟技术不比Verinata差,而且积累比
: Verinata长而且Test的效果也好那么一点。
:
: group
: 2015.

avatar
l*1
5
http://www.marketwatch.com/investing/stock/actc
哪月重上 新发时价并冲高的话 这里的 wet-bio 千老 劝退的IDs 至少 少1/3
pls refer:
兰扎(Lanza R.) 2012年早些时候在《柳叶刀》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布这一临床试
验过程和结果。在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后,研究人员将人体胚胎干细胞分化
培育成视网膜细胞,将它们置于人造膜上,植入视网膜后部。两名女患者眼里各植入5
万个视网膜细胞。
术后,两位失明者奇迹般恢复视觉。一名患者如今能独自行走、使用电脑、倒咖啡
。另一名患者则能辨识颜色,看清视力表上五个字母。
基于如此成功的临床试验结果,科学家乐观预测,未来十年内,借助干细胞疗法,
困扰赖利等人的老年性黄斑退化难题将被彻底攻克。
HTTP : //www.robertlanza.com/
美国干细胞研究因缺钱难突破 投资者兴趣有限
2013年1月9日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张mm
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被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以表彰
他们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这一消息或许令美国干细胞科学家振奋,但不
足以提升大多数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兴趣。
在奥巴马政府解禁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后,干细胞研究近年取得巨大进展,但一直
停留在实验室,迟迟没有实现“从小白鼠到人”的突破。专家认为,干细胞技术从研究
到临床应用还有一条漫长道路要走,其中最大障碍就是缺钱。
前景光明
帕特丽夏·赖利现年95岁,独自生活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她清楚,自己其实百病缠
身,之所以长寿,是受益于先进的现代医疗技术。她做过胆囊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和食
管手术,还接受过中风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如今,她每天需大量服药,以应对关节疼
痛、哮喘、高血压、消化不良和精神焦虑。
三年前,她又被诊断出患有老年性黄斑退化,这是一种眼部细胞随年龄增长逐渐减
少并最终致盲的病变。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这是导致65岁以上老人失明的最常见病因
,尚无有效疗法。
医生给赖利提供两个选择:要么每六个星期来一趟医院,接受一次眼球药物注射,
勉强维持视力;要么任其发展,坐等失明。
赖利当然选择接受注射,只求在有生之年遏制病情恶化。“我得忍受到死的那天。
可这仅仅是‘治疗’,不能‘治愈’。”
说这番话时,赖利还不知道,就在她生活的国家,一个名叫罗伯特·兰扎的科学家
即将利用干细胞技术让两名因患黄斑退化而失明的老年人重见光明。
兰扎今年早些时候在《柳叶刀》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布这一临床试验过程和结
果。在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后,研究人员将人体胚胎干细胞分化培育成视网
膜细胞,将它们置于人造膜上,植入视网膜后部。两名女患者眼里各植入5万个视网膜
细胞。
术后,两位失明者奇迹般恢复视觉。一名患者如今能独自行走、使用电脑、倒咖啡
。另一名患者则能辨识颜色,看清视力表上五个字母。
基于如此成功的临床试验结果,科学家乐观预测,未来十年内,借助干细胞疗法,
困扰赖利等人的老年性黄斑退化难题将被彻底攻克。
投资遇冷
然而,预期与现实之间,还有一道鸿沟必须跨越。
目前美国和欧洲约有3000万人患老年性黄斑退化。据兰扎供职的美国先进细胞技术
公司估计,这一疾病蕴藏着总额250亿至300亿美元的市场。如果能获得长期、充足的资
金支持,干细胞疗法可发展成熟并投入使用,为公司和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不过,投
资大亨们似乎并不愿意涉足这个市场。
华尔街“债券大王”比尔·格罗斯和夫人曾投资修建位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
的干细胞研究中心。但在接到《财富》杂志记者来电询问是否对兰扎的干细胞研究有投
资意向时,格罗斯回答说:“天呐,你完全问错人了。我们当初的资助与挣钱毫无关系
,那甚至算不上一项投资。我们有个23岁的儿子,是诞生在加州奥兰治县的首批试管婴
儿之一。我们的捐赠与干细胞技术无关,纯属支持高技术,以及对加州表达情意。”
在技术人才汇聚的加州,干细胞研究机构一度得到投资者大力支持。8年前,当地
政府引资30亿美元创立加利福尼亚再生医学学院。包括格罗斯在内的诸多投资者纷纷出
资,为干细胞研究机构修建实验室,但他们的兴趣似乎仅限于盖楼。如今,医学院里各
式漂亮的实验楼林立,但在楼里开展的500多项干细胞研究中,只有一项获得资助进入
临床试验阶段。
《财富》记者随后造访英特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安迪·格罗夫的基金会。72岁的格
罗夫罹患帕金森症,正尝试一种尚在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他出资赞助四家生物技术公
司,近期开始关注干细胞技术前景。
格罗夫直言不讳:“风险投资家(对干细胞研究)不感兴趣,因为目前这还是一门亏
本生意。”漫长的研究过程、繁杂的管控措施、巨大的研发成本,再加上伦理争议和不
确定的政府态度,任何一条都足以吓跑投资者。
吸引风投这条路走不通,一些干细胞研究公司尝试向公众募集资金,结果同样令人
沮丧。据统计,已上市的美国干细胞研究公司中,绝大多数公司的股票价格已比上市之
日暴跌超过90%。以先进细胞技术公司为例,公司2005年每只股票售价7美元,如今仅剩
8美分。
由于缺少资金,那些令人振奋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大多只能停留在实验室。艾滋病、
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诸多疑难杂症从实验鼠身上消失,可什么时候才能轮到真正
有需求的人体呢?
对这道介于实验室与市场之间、因缺钱而难以跨越的鸿沟,业内人士给它起了一个
丧气的名字———“死亡谷”。
回暖信号
身为先进细胞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兰扎清楚记得公司当年如何跌入“死亡谷”。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公司依靠风投资金起家。就在公司筹备上市之际,一桩涉及侵犯专
利的官司把公司拖入财政深渊。保险箱空了,主要资产遭变卖。
“我们(靠投资)维持了一两年,然后就没钱了,”兰扎说。最糟的时候,公司电话
线被停,饮水机和咖啡机被拖走。
2005年,公司与一家上市公司合并,得以继续开展研究。在耗资1亿美元完成实验
并取得成果后,公司终于在2010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但
几天后,公司总裁心脏病发去世。
幸运的是,董事会成员、对冲基金经理加里·拉宾接手公司,成为新总裁。他大举
注资清除公司欠债和有毒资产,了结多年前的侵权官司,将公司送上正轨。
眼下,鉴于华尔街投资者对干细胞技术仍在观望,拉宾和兰扎打算游说大型制药企
业资助可治疗老年性黄斑退化的干细胞技术。“由于美国老年人口增加,治疗黄斑退化
已成为美国医疗系统的沉重负担。因此,这(干细胞技术)很可能成为大型制药公司追逐
的目标。”拉宾说。
过去,制药公司不愿轻易尝试尚有争议的干细胞技术。但最近几年,一些公司开始
表露兴趣。例如,英国制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与哈佛干细胞研究
所展开为期5年的合作。
葛兰素史克公司再生医学技术研发部主管贾森·加德纳认为,兰扎的临床试验结果
鼓舞人心。“我们有兴趣了解,今后5年内,治疗眼球后部病变的技术能否像如今角膜
移植一样(成熟)。”
从更大范围来看,公众和政府也释放出积极信号。盖洛普咨询公司近期一项民意调
查显示,62%美国人不再认为胚胎干细胞研究有违伦理。
去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拨款5亿美元扶持人体干细胞研究。而10年前,拨款数
额不到2亿美元。
对此,干细胞研究者阿诺德·克里格斯坦说:“过去十年是动荡时期,就像美国西
部拓荒时期。如今,疆域已经明确,土地静候开垦。我相信未来10年到15年间,必有干
细胞疗法产生奇效。
HTTP : //news.eastday.com/w/20130109/u1a7117525.html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