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记录历史】NgAgo’2016 第二阶段 Milestones
avatar
【记录历史】NgAgo’2016 第二阶段 Milestones# Biology - 生物学
c*n
1
最近因为买房首付家里决定汇点钱来支援下,但听说限制很多,比如各种费用、汇款上
限、美国这边银行要查来源等,想知道各位是怎么搞定的。
求助!
avatar
c*n
2
【记录历史】NgAgo’2016 第二阶段 Milestones
编者注:前面发布了第一个阶段总结: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2041815.html
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阶段:缘起NgAgo,真假难辨
2016/04/13 to 2016/07/15
从NgAgo 专利发布到“火锅哥”宣布按照韩春雨给的实验建议(NBT paper里没有
提)重复出NgAgo基因编辑的实验结果
第一个阶段还处于“科学的事情要由科学来解决”
这个阶段有三个小起伏:
1. NBT文章发表后带来的对于NgAgo基因编辑功能的期待
2. 无法重复验证NgAgo基因编辑功能而带来的困惑
3. 韩春雨NBT论文造假嫌疑的讨论开始了
第二阶段:搅起一池浑水,正邪混战
2016/07/15 to 2016/08/31
从“火锅哥”一闪即隐,到河北省批给河北科大2.24亿人民币为韩春雨建造基因编
辑中心,其中近两千万用于购买仪器。
这个阶段,基于“无法重复”基础上的大量“科学证伪”数据继续不断出现,韩春雨
实验室也未能及时发布任何重复NgAgo基因编辑成功的结果,韩春雨科研学术不
端以及造假的问题就很明显了。
但是,由于有很多争议,以及当事人韩春雨,和扶持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河北
科大,河北省的各种做法,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畴,光靠“科学的事情要由科
学来解决”,已经远远不够了。
不得不承认,这个事件已经到了考验现有“法规”的健全性阶段
也不得不想一想,是不是现在已经不可避免的延伸到了考量各个参与方的“人
性”的时候了?
对于这个事件“科学”的部分,用“科学的方法”会解决的;
而非“科学”的部分,已经超出了“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的范畴。
“法规”不完善,可以努力健全。
而“人性”正邪善恶,只有每个参与人自己能判断,自己能够掌控,只有自己可以
解决的事情了。
这个阶段一直是不停地起起伏伏。
Details coming.
-CoinByCoin
-2016年9月2日
avatar
c*n
4
第一个阶段结束于2016年7月15日
“火锅哥”出来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希望以后,就隐身了。
在第二个阶段,信息交错复杂,更多的没有多少细节的重复成功信息又出来了
也有了“NgAgo Yes”转为“NgAgo NO,NO”的反转情节。
另外,对韩春雨NgAgo基因编辑NBT论文是否造假的质疑的声音们,被冠上了“韩黑”的
头衔,也曾被威胁 - 发出质疑的ID们会被“人肉”。
第二个阶段错综复杂,这里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时间点。
编者注:一些实例发布人的具体信息,请参见
【记录历史】谁重复验证了NgAgo?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2034437.html
Date:2016年07月15日(NBT paper 上线约两个半月以后)
Title:澳洲哥第一波twitter信息: NgAgo Yes!
Link:
https://twitter.com/gaetanburgio/status/753958679532240897
Key Points:
- “澳洲哥”在twitter发布的PCR图片引来了很多人的疑问
- “澳洲哥”下面会成为第一个影响很大的公开反转的实例
- “澳洲哥”的这则信息带来网上很多对于质疑人们的言论打击。
编者注:“澳洲哥”与“火锅哥”同一天出现了,是实名发帖,看来也在THE ALLIED
GENETICS CONFERENCE 2016 (TAGC) 会议上发布了这个信息,于是,增加了NgAgo真假
难辨的复杂度
Date:2016年07月18日(NBT paper 上线约两个半月以后)
Title:韩春雨又开始赖投资人了
Link: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2028939.html
Key Points:
- wang9出来传话了
- 他“朋友的朋友是韩的铁哥们,私下得到了一些内部信息”
-主要就是说,韩春雨肯定是做出来了,也有26家实验室也做出来了
-有一些方法不能公布,不然投资人就不来了
编者注:wang9此后持续一个多月,发表了很多关于生物研究及研究人员的消极和误导
的言论,并且为造假找各种理由,扰乱版面讨论秩序;2016年9月2日,wang9被mitbbs
biology版主Oncogene取消发文权力 7 天。
avatar
c*n
5
Date:2016年07月20日(NBT paper 上线两个半月以后)
Title:仇子龙的声明
Link: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2030017.html
Key Points:
- 从声明的内容来看,仇子龙实验室没有能够重复出韩春雨NBT文章中的结果;
- 但是试了自己组的几个基因,他们发现NgAgo可能有很低的效率(只给了个估值,<5%
),用测序检测出来的; 相对应的CRISPR/Cas9对照,有20%的效率。缺少具体实验设
计,实验材料来源,实验方法等信息。
- 呼吁韩春雨发布效率更高的NgAgo的版本
- 声明会继续重复验证实验
编者注:
1.韩春雨NBT原文中,NgAgo和CRISPR/Cas9的效率很接近
2.截止到2016年9月2日,在这个发布信息一个多月以后,仇子龙组仍然没有发布任何相
关的追加实验结果信息
3.仇子龙组如果有后续试验结果,建议他们向“澳洲哥”学习
- “澳洲哥”虽然一开始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不完全的,比较让人困惑的信息,后面认真
追加实验,并详细分析,公布实验细节,“open science”,得到了业界的支持和尊重。
avatar
c*n
6
Date:2016年07月29日(NBT paper 上线近3个月以后)
Title:“澳洲哥”twitter第二则信息
Link:
https://twitter.com/GaetanBurgio/status/758975574018658304
Key Points:
- “澳洲哥”的追加实验结果发现NgAgo没有基因编辑功能。
- “澳洲哥”的“open science”解释了他第一则twitter信息带来的很多困惑,从
twitter跟帖来看,大家不但谅解他,还支持他的“open science”的做法
编者注:“澳洲哥”的发布信息, 带来的各种支持和反对的各种意见
1.西班牙的科学家Lluis Montoliu发了newsletter,希望大家不要再在NgAgo上浪费时
间了。
2.分析文章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Burgio博士的实验事实上证实了NgAgo是有效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3418-994090.html
3.对于“澳洲哥”的质疑
“我和岳博士打了澳洲老外一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94396.html
“澳洲 BURGIO 教授未按韩氏流程实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994405.html
avatar
c*n
7
Date:2016年08月02日(NBT paper 上线三个月以后)
Title:方舟子谈韩春雨事件:从急功近利到骑虎难下
Link:
http://fangzhouzi.baijia.baidu.com/article/568001
Key Points:
- 原文引用“从已有事实,已经可以定论韩春雨的“成果”存在严重问题,从事件发展
过程中韩春雨本人的表现更足以判断他并非优秀的、诚实的、甚至不是一名合格的科研
工作者“
-原文引用 “发展到现在,这一事件已经超出了对一项成果的真伪之辩,它正如一面镜
子,映射出了中国当前科研环境中的种种弊端。”
Date:2016年08月04日(NBT paper 上线三个月以后)
Title:Google Forums Round Up: First Impressions of NgAgo
Link:
http://blog.addgene.org/google-forums-round-up-first-impressions-of-ngago
Key Points:
- 这是【记录历史】NgAgo话题里引用的“Pooran’s Google Survey”
- 开始只有1则“NgAgo Yes”的vote,大部分是“NgAgo No”或者是等待结果。
- 但是在2016年8月7日,突然在15分钟之内,连续出现几例“NgAgo Yes”的votes
https://twitter.com/genes_edinburgh/status/762252963553415172
-以后,大部分“NgAgo Yes” votes,包括一开始的第一个“Yes”,被网友联系
Survey发布人,声明只是“尝试survey”的无效votes
Date:2016年08月08日(NBT paper 上线三个月以后)
Title:Replications, ridicule and a recluse: the controversy over NgAgo gene
-editing intensifies
Link: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7510204
Key Points:
- 这是Nature第一篇editorial
- 有三个中国科学家匿名声明可以重复NgAgo的实验结果,一家发现效率较低,另两家
还在测序阶段
- NBT调查开始
- 河北科大许诺一个月之内给update
avatar
c*n
8
Date:2016年08月08日(NBT paper 上线三个月以后)
Title:韩春雨给了Addgene updated protocol
Link:
https://twitter.com/Addgene/status/762641610073051137
https://www.addgene.org/78253/
under “RESOURCE INFORMATION” section “Supplemental Documents”:
“A general protocol of NgAgo/gDNA-mediated genome editing”
Key Points:
- 请参见分析文章
【记录历史】NgAgo实验流程Addgene更新前后的比对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2041171.html
avatar
c*n
9
Date:2016年08月22日
(NBT paper 上线三个多月以后)
(韩春雨Addgene 更新protocol 两个星期以后)
Title:NgAgo你做出来了吗?
Link: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51798-997067.html
Key Points:
-在follow NBT原始protocol 无法重复验证NgAgo基因编辑功能之后,作者追加实验,
用Addgene更新的protocol,再次无法重复验证NgAgo基因编辑功能。对照组CRISPR/
Cas9,2/2 成功率。
Date:2016年08月24日(NBT paper 上线三个多月以后)
Title:Go forth and replicate!
Link:
http://www.nature.com/news/go-forth-and-replicate-1.20473
Key Points:
编者注:业界大规模重复验证NgAgo基因编辑功能,而不得其果的经历,
可能会带来对于“重复” (replication)实验数据发表方式的革新。
avatar
c*n
10
Date:2016年08月24日(NBT paper 上线三个多月以后)
Title:“澳洲哥”第三篇影响力较大的twitter
Link:
https://twitter.com/GaetanBurgio/status/769120770219843585
https:[email protected]/* *//an-update-on-my-ngago-experiments-
759200b5a4d1#.lgcjqjevo
Key Points:
“澳洲哥”继续实验,追加报导,还是无法重复验证NgAgo基因编辑的功能。
avatar
c*n
11
Date:2016年08月31日
(NBT paper 上线近四个月以后)
Title:河北科大基因编辑中心采购仪器预算近两千万,“是韩春雨的”
Link: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2259
编者注:
在已经知道存在大量的无法重复验证韩春雨NgAgo基因编辑功能的信息的情况下, 并在
2016年8月8日,许诺一个月内给Nature调查结果,而还没有给出update的时候:
河北科大于2016年8月31日,利用其用韩春雨有可能造假的技术而得到的政府扶持其建
立“基因编辑中心”的资金,开始公开招标购买仪器
avatar
c*n
12
【第二阶段结束语】
这个韩春雨事件
到底会怎样结束?
什么时候能结束?
会对业界有什么影响?
我们会持续跟踪,持续更新。
-CoinByCoin
2016年9月3日
avatar
M*7
13
个人看法:
如果没有更高的权利介入,会不了了之。如果有更高的权利介入,会低调处理,因为打
了太多人的脸。
等NBT撤稿再说。现在等河北大学公布调查结果不现实,等其它权威第三方介入也不现
实。最后是一场闹剧。
对于中国科研界的声誉,恶劣影响
对于国内土博士以及非重点高校研究机构,未来经费支持会减少,科研生存环境恶化
对国内的反学术不端体制,可能会做出一些调整
对于Nature,可能会有动作改革目前的审查机制
avatar
c*n
14
Nature杂志的新规定
Date:2016年9月7日
Title:Announcement: Where are the data?
Link:
http://www.nature.com/news/announcement-where-are-the-data-1.20541
Key points:
1. Nature Editorial
(原文引用)
"As the research community embraces data sharing, academic journals can do
their bit to help. Starting this month, all research paper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Nature and an initial 12 other Nature titles will be required
to include information on whether and how others can access the underlying
data."
(原文引用)
"These statements will report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minimal data set’
necessary to interpret, replicate and build on the findings reported in the
paper. Where applicable, they will include details about publicly archived
data sets that have been analysed or generated during the study. Where
restrictions on access are in place — for example, in the case of privacy
limitations or third-party control — authors will be expected to make this
clear."
2. Guidance for authors
http://www.nature.com/authors/policies/data/data-availability-statements-data-citations.pdf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