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Nature vs. Science的审稿
avatar
y*b
2
www.wpcentral.com/unlocked-lumia-920-does-not-support-t-mobile-1700-aws
att版反而行
avatar
s*9
3
说实话Nature比Science要求更严格。个人经验基于三篇文章两次N、两次S审稿。
Nature编辑选的审稿人更靠谱,要求对审稿人意见的答复也更严。Nature审稿结果很大
部分取决于编辑自己与“关键”审稿人的看法。他家选的审稿人都比较狠(或者说更
mean),应该是编辑鼓励他们给你最大化的打击。另外组内经验是Science一年灌好几
篇,其中一些都是被Nature据掉的,而Nature几年才一篇,这说明美国这边的大牛对
Nature的影响力不如Science。
avatar
h*e
4
刚发了封email察看敌情,等回音
avatar
w*x
5
att version doesn't. neither version does.

【在 y**b 的大作中提到】
: www.wpcentral.com/unlocked-lumia-920-does-not-support-t-mobile-1700-aws
: att版反而行

avatar
g*p
6
nature没有editorial board,编辑全是professional editor,对学术问题基本没有把
握也不太懂,权力也小些,主要听reviewer的
science编辑权力非常大,而且还有个“长老会”跟着一块瞎折腾。只要编辑想收,他/
她总有办法去操作.有利有弊,因此烂文/水文率更高一点,好处是抢groudbreaking的
成果时更灵活
发science发的多一般是跟编辑更熟络,但是总拉关系不如先到没关系的那家避避嫌,
玩不转了再走熟人的路子

说实话Nature比Science要求更严格。个人经验基于三篇文章两次N、两次S审稿。
Nature编辑选的审稿人更靠谱,要求对审稿人意见的答复也更严。Nature审稿结果很大
部分取决于编辑自己与“关键”审稿人的看法。他家选的审稿人都比较狠(或者说更
mean),应该是编辑鼓励他们给你最大化的打击。另外组内经验是Science一年灌好几
篇,其中一些都是被Nature据掉的,而Nature几年才一篇,这说明美国这边的大牛对
Nature的影响力不如Science。

【在 s******9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实话Nature比Science要求更严格。个人经验基于三篇文章两次N、两次S审稿。
: Nature编辑选的审稿人更靠谱,要求对审稿人意见的答复也更严。Nature审稿结果很大
: 部分取决于编辑自己与“关键”审稿人的看法。他家选的审稿人都比较狠(或者说更
: mean),应该是编辑鼓励他们给你最大化的打击。另外组内经验是Science一年灌好几
: 篇,其中一些都是被Nature据掉的,而Nature几年才一篇,这说明美国这边的大牛对
: Nature的影响力不如Science。

avatar
h*e
7
靠,竟然设了自动回复
avatar
y*b
8
tmo赶紧搞个921吧

【在 w******x 的大作中提到】
: att version doesn't. neither version does.
avatar
s*9
9
说得很好。

他/

【在 g*****p 的大作中提到】
: nature没有editorial board,编辑全是professional editor,对学术问题基本没有把
: 握也不太懂,权力也小些,主要听reviewer的
: science编辑权力非常大,而且还有个“长老会”跟着一块瞎折腾。只要编辑想收,他/
: 她总有办法去操作.有利有弊,因此烂文/水文率更高一点,好处是抢groudbreaking的
: 成果时更灵活
: 发science发的多一般是跟编辑更熟络,但是总拉关系不如先到没关系的那家避避嫌,
: 玩不转了再走熟人的路子
:
: 说实话Nature比Science要求更严格。个人经验基于三篇文章两次N、两次S审稿。
: Nature编辑选的审稿人更靠谱,要求对审稿人意见的答复也更严。Nature审稿结果很大

avatar
T*U
10
还好我赶紧设了,不然删一天内受到的邮件都要一晚上。

【在 h*e 的大作中提到】
: 靠,竟然设了自动回复
avatar
h*s
11
att的3g/4g本来跟t-moble就不一样,920是能在att用,tm不能用就很正常
avatar
s*9
12
说得很好。

他/

【在 g*****p 的大作中提到】
: nature没有editorial board,编辑全是professional editor,对学术问题基本没有把
: 握也不太懂,权力也小些,主要听reviewer的
: science编辑权力非常大,而且还有个“长老会”跟着一块瞎折腾。只要编辑想收,他/
: 她总有办法去操作.有利有弊,因此烂文/水文率更高一点,好处是抢groudbreaking的
: 成果时更灵活
: 发science发的多一般是跟编辑更熟络,但是总拉关系不如先到没关系的那家避避嫌,
: 玩不转了再走熟人的路子
:
: 说实话Nature比Science要求更严格。个人经验基于三篇文章两次N、两次S审稿。
: Nature编辑选的审稿人更靠谱,要求对审稿人意见的答复也更严。Nature审稿结果很大

avatar
w*x
13
actually tmo is beginning to roll out 3g in pcs band at a few places.

【在 h***s 的大作中提到】
: att的3g/4g本来跟t-moble就不一样,920是能在att用,tm不能用就很正常
avatar
s*y
14
我以前听过一个行内人士和我说过的,Nature 的严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Nature 集团有
很多子刊要护持,所以会故意把一些擦边能达到Nature主刊水平的文章赶到子刊去。方
法就是在审主刊的时候故意吹毛求疵,人为拉长审稿过程把你好好折磨一番,然后在据
掉你的同时给你一个诱饵说可以直接把文章转到子刊去。一般人因为被折磨得快没有耐
心了,而且会因为拖得太长担心失去novelty,所以都会同意发到子刊去。

【在 s******9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实话Nature比Science要求更严格。个人经验基于三篇文章两次N、两次S审稿。
: Nature编辑选的审稿人更靠谱,要求对审稿人意见的答复也更严。Nature审稿结果很大
: 部分取决于编辑自己与“关键”审稿人的看法。他家选的审稿人都比较狠(或者说更
: mean),应该是编辑鼓励他们给你最大化的打击。另外组内经验是Science一年灌好几
: 篇,其中一些都是被Nature据掉的,而Nature几年才一篇,这说明美国这边的大牛对
: Nature的影响力不如Science。

avatar
s*9
15
说起抢文章的确Science手快。组里面十年前先把文章送到Nature去试水,第二天就扔
回来(不知道editor说了什么),马上送Science,两周不到就接受了,然后下一周就
发表了。后来我才注意到Science的确有些文章是投稿到接受的周期是两个周。相反有
的文章估计一个月都不能决定是否送审。

他/

【在 g*****p 的大作中提到】
: nature没有editorial board,编辑全是professional editor,对学术问题基本没有把
: 握也不太懂,权力也小些,主要听reviewer的
: science编辑权力非常大,而且还有个“长老会”跟着一块瞎折腾。只要编辑想收,他/
: 她总有办法去操作.有利有弊,因此烂文/水文率更高一点,好处是抢groudbreaking的
: 成果时更灵活
: 发science发的多一般是跟编辑更熟络,但是总拉关系不如先到没关系的那家避避嫌,
: 玩不转了再走熟人的路子
:
: 说实话Nature比Science要求更严格。个人经验基于三篇文章两次N、两次S审稿。
: Nature编辑选的审稿人更靠谱,要求对审稿人意见的答复也更严。Nature审稿结果很大

avatar
l*i
16
去年与别人合作的一篇文章投到science,一共三个reviewer.第一个提了几个critical
问题,但是属于可以回答的;第二个reviewer只是溢美之词,什么实验设计巧妙、严谨
,结果可靠,等等。第三个reviewer只是提了一些format的问题。结果被拒,连argue
的机会都不给。实在那一理解science的editor是怎么选择文章的。
不知Cell的审稿风格是怎样的?
avatar
s*y
17
Science 那里,除非你是大牛,否则只要有一个审稿者提了语气比较重的问题,一般都
是直接就据了。从你的情况看来,很有可能是第一个或者第三个审稿者对编辑说了一些
不告诉你的话。

critical
argue

【在 l*******i 的大作中提到】
: 去年与别人合作的一篇文章投到science,一共三个reviewer.第一个提了几个critical
: 问题,但是属于可以回答的;第二个reviewer只是溢美之词,什么实验设计巧妙、严谨
: ,结果可靠,等等。第三个reviewer只是提了一些format的问题。结果被拒,连argue
: 的机会都不给。实在那一理解science的editor是怎么选择文章的。
: 不知Cell的审稿风格是怎样的?

avatar
l*i
18
很有可能。
不过我一直不理解,大家都是做科研的,peer review的存在一个主要功能就是
communication吧。现在审稿人的意见搞两套,真实的反而不给投稿人看。现在这一手
法成了学术界的“潜规则”,这对科研有好处吗?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Science 那里,除非你是大牛,否则只要有一个审稿者提了语气比较重的问题,一般都
: 是直接就据了。从你的情况看来,很有可能是第一个或者第三个审稿者对编辑说了一些
: 不告诉你的话。
:
: critical
: argue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