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被怀疑造假的经历
avatar
我被怀疑造假的经历# Biology - 生物学
n*e
1
我自己的经历,被怀疑造假也没什么,不需要什么第三方权威人士验证,把怀疑最厉害
的人说服了就可以的。
前几年离开原来实验室做公司去了,留下一篇基本写好的manuscript,老板让接手的烙
印博后小兄弟做个co first author补点数据准备投个大文章。没想到接手的小兄弟不
好好补数据却去检验我做好的部分,过了些日子老板抱怨我的数据不可重复,因为跟老
板本来关系特别好像朋友一样,如果造假就像坑朋友的饭碗当然是特别严重的。所以特
别安排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回到原来的城市,看看小兄弟究竟有什么实验操作问题,全程
烙印动手我就看看加动嘴皮子。
其中一个实验是endogenous co-IP,烙印说是对照的抗体也有pull-down和阳性的差不
多,而我的数据里面对照是干净的。抗体beads结合完了以后需要清洗,我看烙印把离
心机设定到8000rpm3min,当场叫停,这么高的速度做什么,我都是1500rpm20sec,抗
体beads这么大太容易离心了。因为这是常识,感觉都算不上技巧,方法里面有一些没
有写到那么详细的程度。endogenous co-IP因为蛋白表达量低而细胞裂解液浓度较高,
过夜容易发生一些东西聚集,高速离心说不定带下来杂质肯定是不好的。就是这么一个
简单的纠正,烙印的实验成功了。
还有其他一些实验精确度的问题,比如有的东西需要稀释10000倍的,我都是1:100稀
释两次误差小,偷懒的人直接0.1ul稀释到1ml,0.1ul真的要吸取准确哪有那么容易。
一直希望韩春雨的结果只是像我的结果一样本身是没问题的,现在看来比较悬了。小保
方事件发生的时候,曾经希望是故意隐瞒了某个细节,初步不能验证,等摘果子的教授
都跑了以后再验证,可惜没有发生这么戏剧性的事情而是成了一个悲剧。
avatar
j*u
2
做这种事的不光烙印,老中也有。 要出新data难,嘀咕前人的data容易
avatar
D*a
3
1500rpm20sec不写到paper里面也就罢了,不写到protocol里面还有脸了
avatar
j*u
4
鼠女王息怒,我觉得这事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很多人写protocol是非常不考虑新手的。基本上没人手把手教做不出来。不过也很常见
,主要是实验室管理问题。要写个详细的protocol很花时间的,老板要让认真教新人的
人有甜头,要不谁做冤大头。
另一方面,新手做实验难道本来不就该考虑这些细节么?co-ip也算是再基础不过的实
验了。自己做不出来就accuse前人造假也太混了吧。 这个烙印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懂
楼主以后还有的折腾

【在 D*a 的大作中提到】
: 1500rpm20sec不写到paper里面也就罢了,不写到protocol里面还有脸了
avatar
x*b
5
那个protocol不写,以我半导体背景的来看也太夸张了。半导体材料实验这种步骤算关
键数据了。生物实验都是这么模糊的话,存在大量不可重复的研究成果也不以为奇了。

【在 j*******u 的大作中提到】
: 鼠女王息怒,我觉得这事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 很多人写protocol是非常不考虑新手的。基本上没人手把手教做不出来。不过也很常见
: ,主要是实验室管理问题。要写个详细的protocol很花时间的,老板要让认真教新人的
: 人有甜头,要不谁做冤大头。
: 另一方面,新手做实验难道本来不就该考虑这些细节么?co-ip也算是再基础不过的实
: 验了。自己做不出来就accuse前人造假也太混了吧。 这个烙印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懂
: 楼主以后还有的折腾

avatar
n*e
6
如果预先知道会有人不会洗beads,肯定把这个写上了。我自己原来也没有人仔细教过
,根据常识来说细胞只要1500rpm可以离心下来,这个beads放在那里几秒钟自己都能沉
降了可以看得很清楚,估计200rpm就足够了,我用1500rpm应该已经算是overkill,这
个范围可以很大应该不算关键参数。只是哪里能想到别人用8000这么搞。实验记录本已
经尽量详细了,要是不详细的话光改这么一个条件应该还是做不出来。每天工作量很大
,写记录只能把握一个尽可能的度。前面的Dua没有检查到自己头上不要轻易下结论,
很可能你自己的记录本也缺了点啥东西谁知道呢。
写这个没有支持韩春雨的意思,虽然希望韩是真的,假如韩的结果证实不行了希望不要
影响小实验室模式。

【在 x***b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protocol不写,以我半导体背景的来看也太夸张了。半导体材料实验这种步骤算关
: 键数据了。生物实验都是这么模糊的话,存在大量不可重复的研究成果也不以为奇了。

avatar
j*u
7
这个不算关键步骤,算常识性步骤,相当于基本的常用仪器培训没过关
楼主如果不写看beads的厂家说明书也应该明白的

【在 x***b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个protocol不写,以我半导体背景的来看也太夸张了。半导体材料实验这种步骤算关
: 键数据了。生物实验都是这么模糊的话,存在大量不可重复的研究成果也不以为奇了。

avatar
n*k
8
如果我没有记错,有些BEADS说明书上是说不要过度VORTEX和过高速度离心,因为会损
伤BEADS,这个也学对于新生不算尝试,但是但凡有心的实验者应该都不是问题。所以
实验有时也还真有点艺术,对于有的人复杂的东西也比较简单,但对于有的人,很简单
的人也很复杂...习惯细节决定成败...

【在 j*******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不算关键步骤,算常识性步骤,相当于基本的常用仪器培训没过关
: 楼主如果不写看beads的厂家说明书也应该明白的

avatar
F*Q
9
很好奇楼主关于稀释精度的理解和做法。
avatar
g*r
10
离心机转速设置不是常识,是经验。低速可以是pulldown实验来的经验,高速可能是浓
缩或者梯度层析得来的经验。实验不一样,经验当然也不一样。至于常识则是:实验遇
到不熟悉的材料,要想到先读说明书。
一般只要仪器设置未出说明书提示的范围,文章不专门注明也没问题。但这是在试验完
全使用commercially available材料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的前提下。一篇把新技术方法
做卖点的文章,写得不够详细已经是问题了,再要刻意隐瞒完全可以考虑撤稿,要是还
搬出常识这样的字眼攻击尝试者的经验,那简直就是无赖。
avatar
l*n
11
作为做材料的表示 离心机转速设定怎么可能是常识呢?都是做好多实验试出来的,不
写出来就是“隐瞒关键步骤”,要不你去问问那些做quantum dot的,不写出来就是坑
后面的人。
avatar
D*a
12
我缺了啥东西也是很有可能的,但是我不会觉得这是应该的。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预先知道会有人不会洗beads,肯定把这个写上了。我自己原来也没有人仔细教过
: ,根据常识来说细胞只要1500rpm可以离心下来,这个beads放在那里几秒钟自己都能沉
: 降了可以看得很清楚,估计200rpm就足够了,我用1500rpm应该已经算是overkill,这
: 个范围可以很大应该不算关键参数。只是哪里能想到别人用8000这么搞。实验记录本已
: 经尽量详细了,要是不详细的话光改这么一个条件应该还是做不出来。每天工作量很大
: ,写记录只能把握一个尽可能的度。前面的Dua没有检查到自己头上不要轻易下结论,
: 很可能你自己的记录本也缺了点啥东西谁知道呢。
: 写这个没有支持韩春雨的意思,虽然希望韩是真的,假如韩的结果证实不行了希望不要
: 影响小实验室模式。

avatar
x*b
13
可能他们做生物的很多试验可变范围比较大,细胞dna什么的适应环境比较宽,不像材
料的,1000rpm和1200rpm就是对应不同厚度。这样的实验文化可能和对象体系复杂程度
不同有关,毕竟生物更复杂更灵活,但同时也使得生物的很多机制解释无法精确可靠吧

【在 l******n 的大作中提到】
: 作为做材料的表示 离心机转速设定怎么可能是常识呢?都是做好多实验试出来的,不
: 写出来就是“隐瞒关键步骤”,要不你去问问那些做quantum dot的,不写出来就是坑
: 后面的人。

avatar
i*a
14
用magnetic beads就没有这种问题了,lz这种不写离心速度和时间的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avatar
n*e
15
生物实验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非常严谨的,主要体现在对照的设置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很多参数可以比较随意,比如做WB,如果某个步骤说是2个小时,但是实际上我想很
少有人真的盯着时间,差不多时间就行了,1.5到3个小时都是正常的,实验记录也不会
写这个步骤中间吃饭去了,实际时间3小时。其他学科的可能以为不严谨,实际上有对
照管着是不影响结论的。当然不严谨的也有,包括一些顶尖杂志的文章,对照设置不严
格,结论可靠性就差。
比如现在仇老师实验室说韩春雨的实验可以做出来,发现有DNA测序的变化,板上有人
就提出他用的基因可能本身就是容易变的,假如阴性对照也有序列变化,阳性这边类似
的变化就没什么意义了。研究问题的时候靠对照,真正做产品的阶段生物和材料就都一
样了,肯定是条件都需要严格控制,现在讨论的是研究性的问题。
不知道仇老师出来支持(算是吧)韩是否因为认识,或者因为同为小实验室要支持,这
么快应该是冲动了,现在赶快仔细review一下自己学生做的data看看这个实验的对照设
置能不能经得起推敲,如果有存疑的话现在先把支持收回去。


: 可能他们做生物的很多试验可变范围比较大,细胞dna什么的适应环境比
较宽,
不像材

: 料的,1000rpm和1200rpm就是对应不同厚度。这样的实验文化可能和对象
体系复
杂程度

: 不同有关,毕竟生物更复杂更灵活,但同时也使得生物的很多机制解释无
法精确
可靠吧



【在 x***b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他们做生物的很多试验可变范围比较大,细胞dna什么的适应环境比较宽,不像材
: 料的,1000rpm和1200rpm就是对应不同厚度。这样的实验文化可能和对象体系复杂程度
: 不同有关,毕竟生物更复杂更灵活,但同时也使得生物的很多机制解释无法精确可靠吧

avatar
l*n
16
实验文化这个词用得好~很是同意
[在 xrsdb (xrsdb) 的大作中提到:]
:可能他们做生物的很多试验可变范围比较大,细胞dna什么的适应环境比较宽,不像材
:料的,1000rpm和1200rpm就是对应不同厚度。这样的实验文化可能和对象体系复杂程
度不同有关,毕竟生物更复杂更灵活,但同时也使得生物的很多机制解释无法精确可靠吧
:☆ 发自 iPhone 买买提 1.23
avatar
D*a
17
跑胶当然多半个小时少半个小时无所谓了
你曝光你多五分钟试试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生物实验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非常严谨的,主要体现在对照的设置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 。很多参数可以比较随意,比如做WB,如果某个步骤说是2个小时,但是实际上我想很
: 少有人真的盯着时间,差不多时间就行了,1.5到3个小时都是正常的,实验记录也不会
: 写这个步骤中间吃饭去了,实际时间3小时。其他学科的可能以为不严谨,实际上有对
: 照管着是不影响结论的。当然不严谨的也有,包括一些顶尖杂志的文章,对照设置不严
: 格,结论可靠性就差。
: 比如现在仇老师实验室说韩春雨的实验可以做出来,发现有DNA测序的变化,板上有人
: 就提出他用的基因可能本身就是容易变的,假如阴性对照也有序列变化,阳性这边类似
: 的变化就没什么意义了。研究问题的时候靠对照,真正做产品的阶段生物和材料就都一
: 样了,肯定是条件都需要严格控制,现在讨论的是研究性的问题。

avatar
f*9
18
实验人也是有经验的。并不是每个人看到一份protocol都能领会到相同的东西。以前上
学时老板举了一个例子,他让一个新来博士把量筒往桌子里面放一点。博士问他为什么
。他就觉得这人没前途了,因为没常识。果然这人实验问题特别多,干了一年就走人了
。实验经验其实就是一种工作习惯。有些人总是重复一些可以预见到的错误。这和
protocol多么详细无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