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如何将CP中家属状态从accompanying改成follow to join 啊?谢谢# EB23 - 劳工卡
j*5
1 楼
我建议题主学一点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是讲人的心理和认知是如何成长的。
我不是专家,不过我读过一点关于发展心理学的书。我大概记得发展心理学里提到,人
在四岁之前是无法建立对于他人的认知的,也就是说人在四岁之前的认识里是“只有自
己,没有他人”的。
四岁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他人的区别。
这时候会开始尝试和学习该如何和他人互动,这个过程要持续几年,一直到大概9岁,
才能逐渐建立与他人交往的较为稳定的模式。
四岁到六岁的小孩子攻击他人是出于本能,是出于探索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好奇心,是出
于本能的尝试,根本没有思考的。就跟猫见了激光笔就要扑,狗见了球就要叼一样,完
全是本能。
在这个阶段,你跟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甚至你打他也是没用的。
因为他的大脑还根本没有发展出来“我打别人别人会疼”这样的同理心,甚至没有“我
招惹别人会挨揍”这样趋利避害的思考能力,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根本没有这样的思维能
力,这是功能性的没这个能力。
你不能要求一个四到六岁的小孩子有足够的自制力,就像你不能要求一个四到六岁的小
孩子百米跑到15秒以内,或者要求一个成年人每年长高5厘米以上一样。你不应该认为
这样的小孩子就是“坏”,“淘气”甚至“不善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
么做什么,他只是在尝试社交而已,他有时候会尝试在成人看来“好”的方式和他人打
交道,有时候会尝试“不好”的方式。
但你不能因为他做了“不好”的事或者说了“不好”的话给他贴“坏”或者“不善良”
这样的标签,他只是在尝试而已。他根本没有“好坏”或者“善良”的概念。
你不应该过于严厉的批评他甚至打他,首先这都没有用,其次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
响。
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必然经历的阶段,作为父母你应该包容他让他感受到爱,有效
的制止他“不好的”行为,耐心的给他讲道理,他一开始不会懂的,慢慢长大了,大脑
发育成熟了,有了更多社会经验了,才会逐渐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养成好的习惯。
这听起来很难,但这是为人父母应作的工作,和你必须给他换尿布是一个道理。
比惩罚更重要的是寻找原因。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觉得每个孩子出现异常行为的背后
都有着原因.
只有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单纯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像是把脏手往别人身上抹,突然打你两下,推你一下什么的。和他讲这是不对的行为
,根本不听。
好点的时候自己接着玩,不好的时候更是说出些不善良的话,像是去拿剪刀把你剪了,
这房子是我的不让你们住了,我去买好东西不和你们分享之类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
因可能有三:
1.家里人说过类似的话或者做过类似的事(特别要注意是不是老一辈说过)
2.学校里的同学老师说过或做过。(以答主的话来推测,很可能是这个原因)
3.看的电视节目和动画片里出现过类似场景。建议您跟孩子好好聊一聊,问问他为什么
会说这些话,是不是有人曾这样对他。
下一步是要明确表示这个行为是不对的,而且要告诉他为什么是不对的。
必须要让他从心里接受,而非强制性惩罚。而且可以让他换位思考,你也这么做,问问
他什么感受。
然后强调如果再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惩罚,如果发现家里人这样做,同样可以惩罚家里
人。
(比如设计家庭积分卡,孩子表现好发一张或者积分,累计到多少张或多少分,可以给
他买小礼物作为奖励,如果表现不好就要扣分。这个也可以激励他做家务,或按时完成
作业。如果家长做错了,就给他加分,或者他可以选择让家长做一件事。)或者做好了
可以奖励一个抱抱,做的不好就没有睡前故事等等……一定要注重平等,把他当做独立
个体来对待,让他觉得自己被尊重。
我不是专家,不过我读过一点关于发展心理学的书。我大概记得发展心理学里提到,人
在四岁之前是无法建立对于他人的认知的,也就是说人在四岁之前的认识里是“只有自
己,没有他人”的。
四岁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他人的区别。
这时候会开始尝试和学习该如何和他人互动,这个过程要持续几年,一直到大概9岁,
才能逐渐建立与他人交往的较为稳定的模式。
四岁到六岁的小孩子攻击他人是出于本能,是出于探索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好奇心,是出
于本能的尝试,根本没有思考的。就跟猫见了激光笔就要扑,狗见了球就要叼一样,完
全是本能。
在这个阶段,你跟他讲道理是讲不通的,甚至你打他也是没用的。
因为他的大脑还根本没有发展出来“我打别人别人会疼”这样的同理心,甚至没有“我
招惹别人会挨揍”这样趋利避害的思考能力,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根本没有这样的思维能
力,这是功能性的没这个能力。
你不能要求一个四到六岁的小孩子有足够的自制力,就像你不能要求一个四到六岁的小
孩子百米跑到15秒以内,或者要求一个成年人每年长高5厘米以上一样。你不应该认为
这样的小孩子就是“坏”,“淘气”甚至“不善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
么做什么,他只是在尝试社交而已,他有时候会尝试在成人看来“好”的方式和他人打
交道,有时候会尝试“不好”的方式。
但你不能因为他做了“不好”的事或者说了“不好”的话给他贴“坏”或者“不善良”
这样的标签,他只是在尝试而已。他根本没有“好坏”或者“善良”的概念。
你不应该过于严厉的批评他甚至打他,首先这都没有用,其次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
响。
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必然经历的阶段,作为父母你应该包容他让他感受到爱,有效
的制止他“不好的”行为,耐心的给他讲道理,他一开始不会懂的,慢慢长大了,大脑
发育成熟了,有了更多社会经验了,才会逐渐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养成好的习惯。
这听起来很难,但这是为人父母应作的工作,和你必须给他换尿布是一个道理。
比惩罚更重要的是寻找原因。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觉得每个孩子出现异常行为的背后
都有着原因.
只有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单纯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像是把脏手往别人身上抹,突然打你两下,推你一下什么的。和他讲这是不对的行为
,根本不听。
好点的时候自己接着玩,不好的时候更是说出些不善良的话,像是去拿剪刀把你剪了,
这房子是我的不让你们住了,我去买好东西不和你们分享之类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
因可能有三:
1.家里人说过类似的话或者做过类似的事(特别要注意是不是老一辈说过)
2.学校里的同学老师说过或做过。(以答主的话来推测,很可能是这个原因)
3.看的电视节目和动画片里出现过类似场景。建议您跟孩子好好聊一聊,问问他为什么
会说这些话,是不是有人曾这样对他。
下一步是要明确表示这个行为是不对的,而且要告诉他为什么是不对的。
必须要让他从心里接受,而非强制性惩罚。而且可以让他换位思考,你也这么做,问问
他什么感受。
然后强调如果再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惩罚,如果发现家里人这样做,同样可以惩罚家里
人。
(比如设计家庭积分卡,孩子表现好发一张或者积分,累计到多少张或多少分,可以给
他买小礼物作为奖励,如果表现不好就要扣分。这个也可以激励他做家务,或按时完成
作业。如果家长做错了,就给他加分,或者他可以选择让家长做一件事。)或者做好了
可以奖励一个抱抱,做的不好就没有睡前故事等等……一定要注重平等,把他当做独立
个体来对待,让他觉得自己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