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海归”成为80后教授共同“标签”
avatar
“海归”成为80后教授共同“标签”# Faculty - 发考题
J*s
1
看看邓鹤翔的简历,或许会明白他为何会被众多网友羡慕甚至“膜拜”:2007年复旦
大学本科毕业,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该校、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两度以第一
作者身份在《科学》发表文章。
从中不难看出,“海归”成为邓鹤翔目前人生传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亮点。而在目
前全国80后的年轻教授中,“海归”几乎是共同的“标签”。比如,活跃在武汉高校的
80后教授多有海归背景,且多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
“其实,在国外,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拥有自己的团队,并且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
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出生于1980年2月,32岁时就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夏帆说
,他们这一批年轻的教授,多数在国外求学或者工作时就已经在各自研究的学术领域有
比较突出的成果,而且在团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5岁的副教授,28岁、30岁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这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大学老
师“白发先生”的传统印象。高校教授队伍的年轻化正成为一种趋势。记者昨从武汉地
区多所高校获悉,目前,武汉高校“80后”教授达到30余人,他们中多数拥有海归背景
,研究方向集中在新兴产业。
武大28岁教授受热议
学生称很期待
从武大获悉,目前,武大最年轻教授邓鹤翔是“85后”,只有28岁。今年初,刚被
引入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11年他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化学博士
学位,先后在该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据了解,邓鹤翔是武汉人,毕业于武汉49中。2003年,邓鹤翔获高中生化学竞赛全
国一等奖,保送复旦;2011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
生奖学金;2012年,入选“青年千人计划”,曾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
武大化院老师透露,邓鹤翔刚刚到日本参加国际会议了,目前还没有给本科生上课
,今后将主要从事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授课工作。
对这名年轻教授的到来,该校材料与物理化学专业的同学们都表示很期待。“虽然
年长的老师更有经验,但年轻老师跟我们年龄差距小,更容易沟通一些。”该专业学生
小庄笑道,年轻教师的讲课方法多种多样,邓老师的生活和科研经历也让他们充满了好
奇。应用化学专业的蒋同学表示,希望邓教授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讲座,这样,非邓教授
专业的学生也能有 机会 听他讲课了。
人才引进政策造蓝海
武汉地区80后教授达30余人
据武汉大学人事部副部长卢昌宁介绍,目前武汉大学已有40岁以下的正副教授共
100余名,其中正教授15名,有三四人都是“80后”。
了解到,除了武汉大学,武汉地区高校80后年轻教授还有不少。像华中科技大学最
年轻的教授吴燕庆只有31岁,现任教于电气学院。吴燕庆2005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微
电子学系,200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普度大学,2010年起在IBM托马斯沃森研究中心做博
士后,曾获国际半导体器件研究会议最佳学生报告奖和IBM全球博士生英才计划奖,
2012年入选我国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华中科技大学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引进的80后学者夏帆,目前已在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任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最新引进的
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学者王涛,出生于1980年。“其实,‘80后’教授出现在高
校教授名单上早已不是凤毛麟角的事情。”卢昌宁表示,在国家政策方面,近几年对人
才培养、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得大。从社会环境上来说,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
多人有了深造的机会,这些都为“80后”教授的出现提供了背景。同时,各大高校都在
加强培育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以吸引优秀人才。引进成功后,这些人才也找到了充
分发挥自己力量的平台。
据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5岁以下的正副教授共19名,其中最年轻的出生于1979年
。华中师范大学35岁以下的正副教授共149名,最年轻的两名教授都是“80后”,武汉
理工大学35岁以下、副教授职称以上的老师有155人,其中最年轻的31岁。据不完全统
计,目前,武汉地区高校“80后”教授(含副教授)人数超过30人。
年轻教授多是海归
研究方向集中在新兴产业
年轻、良好的教育背景,在国内外比较前沿的学术研究领域中初露锋芒……是这些
年轻教授的共同特点。
“其实,在国外,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拥有自己的团队,并且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
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出生于1980年2月,32岁时就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夏帆说
,他们这一批年轻的教授,多数在国外求学或者工作时就已经在各自研究的学术领域有
比较突出的成果,而且在团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了解,目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登上高校和研究机构教学、科研前台,这在北京、
上海已成明显趋势。记者发现,在传统的文科和经济学领域中,80后年轻教授并不多见
,他们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新兴产业,并且蕴藏着巨大经济潜力。
武大“85后”教授邓鹤翔的研究方向是绿色能源储存,也就是要克服清洁能源难储
存的不足。而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日发表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产
值将达2.4万亿美元,成为继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外的 世界第三大工业。华中科大吴燕
庆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微电子器件和纳米电子器件,夏帆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癌症早期检测
、生物传感器等。“从引进的年轻教授来看,‘新兴产业’人才最受青睐。”武大化学
与分子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剑平透露,像“82后”老师袁荃的教授职称不属于“破格
”。他说,引进人才时,学院会综合考虑她的研究成果及成果的发展前景,“看准了就
直接给。”给袁荃教授职称是通过教授委员会讨论、投票、公示等流程,最终才确定下
来的。
博士后直接进入武大成为教授,袁荃不是第一个。朱剑平称,直接给予教授职称,
一方面是为了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是给予人才相对较高的平台和起点,使其更具备竞争
力。
教学科研压力大
圆梦路上无怨无悔
联系“80后”夏帆教授时,他正在华中科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忙
碌。“如今,带着15个学生做课题,还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确实很忙。”夏帆教
授说。
2008年至2012年,夏帆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跟随导师AlanJ.Heeger教授(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做课题研究。“我比较喜欢科研,也喜欢与人合作。由于
年轻,顾虑少一些,比较不害怕失败。”
回国后,夏帆教授与国外导师常常保持联系,也经常参加国际顶级会议。
当被问及在高校里当教授的工作压力如何时,夏帆说:“压力当然大了!不管是否
是节假日,同事们几乎都在办公室或实验室刻苦钻研,早上7点多出门,晚上回家都11
点多了。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没有好的成绩就会被淘汰掉。”
“做科研的人,走路睡觉想的和梦的基本上都是科研上的事。”他把做
科研比喻为爬高山,前路虽然十分辛苦,但是为了心中那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的梦想,无怨无悔。
不少80后年轻教授回国任教,都是因为心怀梦想。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由于在微电子器件和纳米电子器件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一两年
前,美国一些大的科研机构早已把目光瞄向当时还在美国留学的吴燕庆。然而,2012年
,吴燕庆却回到了华中科大任职。
作为年轻的“80后”教授,吴燕庆希望能通过对新型微电子技术及纳米电子器件进
行深入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整合各项光电技术优势,设计并制造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微电子集成器件,促进其在光通信及新能源建设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转化
。“这也是我来到武汉的原因,这里就是我圆梦的地方!”吴燕庆说。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