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美国的所有花生酱都有黄曲霉毒素【转载】
avatar
美国的所有花生酱都有黄曲霉毒素【转载】# Food - 画饼充饥
t*e
1
揭秘黄曲霉毒素的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6日12:09 敢吃网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自
然界中。黄曲霉毒素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和最被深入研究的霉菌毒素之一。
黄曲霉毒素能造成多种疾病,如急性肝功能衰竭,肝坏死,大脑水肿,肺水肿,睾
丸萎缩等,同时也是世界各卫生机构公认的高致癌物质,被WHO等国际组织定义为1类致
癌物质。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和动物体以后,在肝脏中的存留量是最多的(是其他组织
器官的5-15倍),对于肝脏的损害也是最大的。高剂量的黄曲霉毒素的摄入会导致急性
肝损伤,如急性肝功能衰竭等。而长期低剂量的黄曲霉毒素的摄入也会对人体特别是肝
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多来自于谷物(如玉米,大米,小麦,高粱等),坚果(花生
,杏仁,葵瓜子仁等)中的霉变成分,同时也存在于用这些作物制备的饲料以及通过饲
料饲育的禽畜体内。黄曲霉毒素除了通过谷物和坚果类等作物进入人体以外,也能通过
奶中的代谢物进入人体,这次蒙牛“黄曲霉毒素事件”就是由于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
素所致,而对于畜肉类则不用过分紧张(在肉类中残留量很小)。
黄曲霉毒素本身具有很强的耐热性(280度才会分解),所以寄希望通过烹饪加热的
方法去除是不现实的。黄曲霉毒素对于人类而言,其实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因为谷物等
作物的霉变人类目前无法彻底控制,只能够通过一些手段去控制霉变量以及剔除食品中
霉变的成分。
其实控制的方式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如保持谷物的干燥,保持储藏地点的空气清洁,低
温储藏,适量地使用防霉剂进行处理等,另外可以在储藏的密闭容器内充入大量的二氧
化碳以抑制霉菌的生成(大部分霉菌的繁殖需要氧气)。但是有效控制的方式方法仅限于
预防原料的污染,而对于已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各
个国家目前一般还是采取销毁食物的方式去进行控制。
由于黄曲霉毒素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关于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食品安全健康事件在
各个国家都时有发生,对于黄曲霉毒素的完全隔绝是不太可能的,只能通过标准量的控
制去进行管控。比如美国几乎所有的花生酱里都含有黄曲霉毒素,但是只要控制在标准
范围以内,对人体还是无害的。世界范围内关于黄曲霉毒素的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
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如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尤其是菲律宾,其谷物制品和花生酱等黄
曲霉毒素的污染很严重,之前就发生过外国游客在菲律宾消费本地食品出现黄曲霉毒素
急性中毒事件。
本次蒙牛的“黄曲霉毒素”事件是国家质监部门在例行检查时候发现的,其发现和
公布的整个过程是相对快速和透明的,这对于正常解决国内食品安全事件是非常有价值
的一次案例。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健康精彩推荐热点:养护心脏全攻略
[曝光]橙汁中发现杀菌剂 微整形真的安全吗
[保健]心情好坏关系乳房健康 按摩4穴位治痛经超管用
[减肥]静脉曲张袜瘦腿骗局 三天减肥食谱有效吗
[两性]吃点海产品有助受孕 四个传统药膳壮阳补肾
[微博]上班族最伤胃10大坏习惯 春节4招护理肠胃
[博客]想有性高潮必知7标准 中外性频率对比
[博客]各器官24小时工作表 鱼不同部位营养价值
[论坛]接吻10大尴尬意外 手指安全套你见过吗
互动:博客 论坛 微博 工具:症状自诊 疾病库 在线咨询
avatar
c*l
2
嗯,我现在已经不吃一切花生产品了。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揭秘黄曲霉毒素的真相
: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6日12:09 敢吃网
: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自
: 然界中。黄曲霉毒素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和最被深入研究的霉菌毒素之一。
: 黄曲霉毒素能造成多种疾病,如急性肝功能衰竭,肝坏死,大脑水肿,肺水肿,睾
: 丸萎缩等,同时也是世界各卫生机构公认的高致癌物质,被WHO等国际组织定义为1类致
: 癌物质。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和动物体以后,在肝脏中的存留量是最多的(是其他组织
: 器官的5-15倍),对于肝脏的损害也是最大的。高剂量的黄曲霉毒素的摄入会导致急性
: 肝损伤,如急性肝功能衰竭等。而长期低剂量的黄曲霉毒素的摄入也会对人体特别是肝
: 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