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l*g
1
- 那些年...-
二十年前,在北京,没人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因为,这些不找边际的话,我只有兴趣自
己对自己说。
1. 1993- 2014,如此算来,93 仿佛很久远了。那时,每次路过三里河,我都会想,
杨绛和钱老的围城在这里呢! 张望着那些六层小楼,简陋而又昏暗,我不禁疑惑到底
哪一盏灯是他们家的呢?他们是不是偶尔也有关上灯,逃出城的冲动?
2. 父辈们知青聚会,在北京。很多社会名流都到场。我爹问我:你也去吧! 轻瞄了一
下名单。哇! 一位写伤痕文学的作家要到场。那,必须去。
聚会中,这个名人,那个名人的讲话,烦死了。大人们在感慨,在寒暄,只有我旁若无
人地四处追问,请问我的作家坐哪? 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只是那时我并不解其中
原因。
3. 另一位女作家写了一篇那个最疼爱我的人去了。书中提到她住的地方离我北京的家
很近。纯朴的亲情被细细到来,我的泪水悄然湿了书籍。我多想敲开她的家门,抱着她
痛哭一场。然而隔着几条街,却似乎是天涯海角。
后来我终于明白,尘世里,不是谁和谁都能相遇的。即使,曾经那么极致的喜欢。
4. 我从不掩饰我喜欢老王。他早年的文字写的真好。也许是骨子里的反叛,也许是年
少的我更想标新立异,不得而知。反正就是喜欢他的“我是你爸爸”。 请问:此后,
你可还曾看过这么彪悍的小说吗?
试想一个没有叛逆过的青春,多年以后再回首,我们能望见什么呢?一片空洞,还是一
片茫然?
5. 在北京的最后一个冬天,我一个人去剧院听老贝。多年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各
种乐器嘎然而止,当指挥家在空中的最后一下抓手,在观众还没来得及鼓掌之前,那个
寂静的,如死亡一般的声音。我的梦被这短暂的空灵惊醒了。那一瞬间,我的人生才是
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avatar
l*y
2
我家就在三里河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年...-
: 二十年前,在北京,没人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因为,这些不找边际的话,我只有兴趣自
: 己对自己说。
: 1. 1993- 2014,如此算来,93 仿佛很久远了。那时,每次路过三里河,我都会想,
: 杨绛和钱老的围城在这里呢! 张望着那些六层小楼,简陋而又昏暗,我不禁疑惑到底
: 哪一盏灯是他们家的呢?他们是不是偶尔也有关上灯,逃出城的冲动?
: 2. 父辈们知青聚会,在北京。很多社会名流都到场。我爹问我:你也去吧! 轻瞄了一
: 下名单。哇! 一位写伤痕文学的作家要到场。那,必须去。
: 聚会中,这个名人,那个名人的讲话,烦死了。大人们在感慨,在寒暄,只有我旁若无
: 人地四处追问,请问我的作家坐哪? 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只是那时我并不解其中

avatar
s*t
3
哈哈,你觉醒了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年...-
: 二十年前,在北京,没人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因为,这些不找边际的话,我只有兴趣自
: 己对自己说。
: 1. 1993- 2014,如此算来,93 仿佛很久远了。那时,每次路过三里河,我都会想,
: 杨绛和钱老的围城在这里呢! 张望着那些六层小楼,简陋而又昏暗,我不禁疑惑到底
: 哪一盏灯是他们家的呢?他们是不是偶尔也有关上灯,逃出城的冲动?
: 2. 父辈们知青聚会,在北京。很多社会名流都到场。我爹问我:你也去吧! 轻瞄了一
: 下名单。哇! 一位写伤痕文学的作家要到场。那,必须去。
: 聚会中,这个名人,那个名人的讲话,烦死了。大人们在感慨,在寒暄,只有我旁若无
: 人地四处追问,请问我的作家坐哪? 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只是那时我并不解其中

avatar
l*g
4
是的!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你觉醒了
avatar
l*g
5
我在中轴路。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家就在三里河
avatar
l*g
6
感觉像是在对暗号。 哈哈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在中轴路。
avatar
wh
7
伤痕作家是卢新华吗?
我写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读后感,喜欢开篇,喜欢张洁对母亲的感情。
但她对丈夫的批评有点让读者尴尬,爱憎鲜明到极端。后来他俩果然分手了。这位丈夫
还是她的《沉重的翅膀》的原型,他俩因为这篇小说走到一起,又在最疼我的母亲之后
分手,挺让人唏嘘的。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年...-
: 二十年前,在北京,没人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因为,这些不找边际的话,我只有兴趣自
: 己对自己说。
: 1. 1993- 2014,如此算来,93 仿佛很久远了。那时,每次路过三里河,我都会想,
: 杨绛和钱老的围城在这里呢! 张望着那些六层小楼,简陋而又昏暗,我不禁疑惑到底
: 哪一盏灯是他们家的呢?他们是不是偶尔也有关上灯,逃出城的冲动?
: 2. 父辈们知青聚会,在北京。很多社会名流都到场。我爹问我:你也去吧! 轻瞄了一
: 下名单。哇! 一位写伤痕文学的作家要到场。那,必须去。
: 聚会中,这个名人,那个名人的讲话,烦死了。大人们在感慨,在寒暄,只有我旁若无
: 人地四处追问,请问我的作家坐哪? 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只是那时我并不解其中

avatar
l*g
8
梁晓声。
张洁的那篇文章,我的感触很深。能再发一遍你的读后感吗? 拜读一下。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伤痕作家是卢新华吗?
: 我写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读后感,喜欢开篇,喜欢张洁对母亲的感情。
: 但她对丈夫的批评有点让读者尴尬,爱憎鲜明到极端。后来他俩果然分手了。这位丈夫
: 还是她的《沉重的翅膀》的原型,他俩因为这篇小说走到一起,又在最疼我的母亲之后
: 分手,挺让人唏嘘的。

avatar
wh
9
哇,他怎么让你失望了?他是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三个作家之一,呵呵。
sure,我感得很长,不好意思: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征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0 13:25:52 2009, 美东)
张洁这篇怀念去世母亲的长篇纪实散文,题目就让人过目难忘。看之前我没有抱很大期
望,因为看过杨绛的《我们仨》、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
夜晚》等悼念至亲的作品,或是悲苦,或是把亲人理想化,都不很自然。这也难怪,一
辈子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爱,很难在几小时内全部传达给读者;作者往往自我投入过多
,反而拉远了读者和作品的距离,达不到感染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是,《世界上最疼我
的那个人去了》我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它开门见山就说母亲急病住院,诊治开刀。病痛
、死亡是人类最共通的经验;这样的叙述方式,比介绍母亲生平的传统叙述更有效,更
直接迅速地抓住读者的心。文章前半部分节奏也很紧凑,怎样治疗脑萎缩,开刀不开刀
,悬念迭起,扣人心弦。手术后的章节似感拖沓,有点悲痛难抑、控制不住的感觉,稍
后再提。
文章没有正面铺叙母亲的为人,但从住院、开刀等过程中表现出的零碎的生活片段足以
感人,令人大有“天下父母心”的共鸣。这也是它的一大长处。比如因为家里穷惯了,
母亲什么东西都舍不得吃,好东西都留给女儿、外孙女吃,直到留坏了,留烂了。我的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我自己也都这样。给母亲买的东西她都舍不得用,存着攒着准备
去美国看外孙女的时候再用。可怜没等到出国,人已经不行了。“自从她住进医院以后
,就再也没有表示过任何意愿。有了一种万事皆空的超脱。”这看得人很难受。我外公
以前省钱养家,每顿午饭只吃白馒头和水。后来生病,再好的东西都吃不下了。医生好
像说体内电解质趋于零,已经不可能吸收任何东西。张洁的母亲开刀前自知不支,对张
洁交待了三句话,第一句就是“跟前没人了,你要吃得好一点”。这很让人心酸:在很
多中国人的一生中,吃是最重的心思和负担。她妈说话又很委婉,避免用“死”、“我
”的字眼刺激女儿。惟其如此,更令人伤心。她去世后,张洁回忆起“妈给我削苹果。
我相信我能从无数个削好的苹果中,一眼就能认出她削的苹果,每一处换刀的地方,都
有一个她 才能削出的弧度,和她才能削出的长度,拙实敦厚”。我妈削的苹果、包的
书套和做的别的事,我也觉得无与伦比。如此种种细节,不胜枚举,看得人陪泪不止。
张洁母亲去世时是91年,那时的生活还不富裕,书中说的很多事我都深有体会。比如住
院要付一万元押金。张洁家里根本没钱,只能向北京作协借。虽然在美国读书的女儿可
以寄美金,但美金汇款要在银行里压三个月才能兑现。我大姨以前寄回家的美金也都这
样。更可怜的是“北京作协这样一个穷单位,上哪儿去变一万元现款?”一万元就要憋
死一条人命了。我大舅妈子宫大出血送医院,家里也拿不出押金,值班医生不肯抢救,
眼看她死在临时病床上。
张洁与母亲感情极深,语言非常动情,字字句句催人泪下。北京人似乎有种戏剧化的本
能,有点像意大利人,凡事经他们一说,顿时有声有色有光彩,有时不免夸张。张洁的
语言也有走极端的倾向,尤其她不断自责手术后逼母亲多运动,害母亲疲劳过度,甚至
说“妈是含冤而死的,是我害了她!”、“我连畜生都不如”,这是言过其实了。她让
母亲运动,是因为医生说脑萎缩是不锻炼引起的,说要让她多动;不让她做事是害她。
张洁或许操之过急,催之过甚,她似乎是个急性子。但在悼念文章中用这么严厉的语气
,即使是对自己,似乎也不太合适,有失温厚。这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我没看过,听
karoun说斯琴高娃演的张洁很强势,强迫母亲做这做哪。这样的改编恐怕效果不佳,夸
大了不该夸大的部分。电影应以亲情为主,才更有正面烘托悲情气氛的效果。比如为了
满足老人四世同堂的愿望,本不想结婚的外孙女决定为姥姥而结婚,希望姥姥因为有这
个盼头而增加活下去的信心。此举非常感人;她们祖孙三代从来相依为命,所以感情极
深。
除了对自己比较苛刻,张洁对丈夫的描写也有点令人难堪。母亲住家期间张洁全力照顾
,对丈夫欠周。丈夫“惑于情爱”,才不与她计较。这话让人失笑,她真是直率可爱,
这么说自己丈夫。越往后对丈夫的贬意则越明显:他不仅对母亲不闻不问,还对张洁大
发雷霆;葬礼上他没买花圈,说是因为她没嘱咐他;他从不关心体谅张洁的丧母之痛;
张洁和女儿打电话想多说几句母亲,“可先生一直在我身后的沙发上坐着。并没有什么
不可让先生听的话,可那,不是只属于我的妈、她的姥姥?”母亲的骨灰“先安放在先
生家的客厅里……搬进新家以后,就安放在我的卧室里。”“我”的卧室显然不是先生
的卧室……此文发表后两年,张洁离婚。令人感慨的是,他俩的恋爱曾经轰轰烈烈,张
洁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沉重的翅膀》,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张洁因与他婚外恋而
大受社会责难。世事变迁,张洁再度离异,故在文末有“爱人是可以更换的,母亲却是
惟一的”之叹。
不管谁对谁错,当众揭丈夫的短,似不太厚道;这和她的过分自责一样,也与悼念的气
氛不协调。看来悼文不宜对他人多做贬抑。与之相反,张洁描写王蒙、谌容、李国文、
从维熙等作家朋友的热情相助,这就很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很是感人。我以前听说王蒙
见风使舵,善于钻营,对他印象不佳。看了这本书好感大增。
附原著链接:
http://www.my285.com/ddmj/zhangjie/sjs/index.htm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梁晓声。
: 张洁的那篇文章,我的感触很深。能再发一遍你的读后感吗? 拜读一下。

avatar
l*g
10
作家根本就没来。这点,我早就应该想到。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哇,他怎么让你失望了?他是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三个作家之一,呵呵。
: sure,我感得很长,不好意思: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 标 题: 【征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0 13:25:52 2009, 美东)
: 张洁这篇怀念去世母亲的长篇纪实散文,题目就让人过目难忘。看之前我没有抱很大期
: 望,因为看过杨绛的《我们仨》、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
: 夜晚》等悼念至亲的作品,或是悲苦,或是把亲人理想化,都不很自然。这也难怪,一
: 辈子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爱,很难在几小时内全部传达给读者;作者往往自我投入过多
: ,反而拉远了读者和作品的距离,达不到感染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是,《世界上最疼我

avatar
l*g
11
你写的真好! 当年在灯下,边哭边看的感觉还在...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哇,他怎么让你失望了?他是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三个作家之一,呵呵。
: sure,我感得很长,不好意思: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 标 题: 【征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0 13:25:52 2009, 美东)
: 张洁这篇怀念去世母亲的长篇纪实散文,题目就让人过目难忘。看之前我没有抱很大期
: 望,因为看过杨绛的《我们仨》、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
: 夜晚》等悼念至亲的作品,或是悲苦,或是把亲人理想化,都不很自然。这也难怪,一
: 辈子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爱,很难在几小时内全部传达给读者;作者往往自我投入过多
: ,反而拉远了读者和作品的距离,达不到感染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是,《世界上最疼我

avatar
l*g
12
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地失去自己所爱的人的过程,而且是永远地失去。这是每个人
必经的最大的伤痛。
在这样的变故后,我已非我。新的我将是怎样,也很难预测。妈,您一定不知道,
您又创造了我的另一个生命。
——张洁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哇,他怎么让你失望了?他是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三个作家之一,呵呵。
: sure,我感得很长,不好意思: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 标 题: 【征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0 13:25:52 2009, 美东)
: 张洁这篇怀念去世母亲的长篇纪实散文,题目就让人过目难忘。看之前我没有抱很大期
: 望,因为看过杨绛的《我们仨》、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
: 夜晚》等悼念至亲的作品,或是悲苦,或是把亲人理想化,都不很自然。这也难怪,一
: 辈子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爱,很难在几小时内全部传达给读者;作者往往自我投入过多
: ,反而拉远了读者和作品的距离,达不到感染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是,《世界上最疼我

avatar
wh
13
为什么?梁晓声挺朴实诚恳的吧。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作家根本就没来。这点,我早就应该想到。
avatar
wh
14
多谢!我也很稀里哗啦,呵呵。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写的真好! 当年在灯下,边哭边看的感觉还在...
avatar
R*k
15
老王确实不错,他写的爱情比琼瑶阿姨写的好太多了。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年...-
: 二十年前,在北京,没人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因为,这些不找边际的话,我只有兴趣自
: 己对自己说。
: 1. 1993- 2014,如此算来,93 仿佛很久远了。那时,每次路过三里河,我都会想,
: 杨绛和钱老的围城在这里呢! 张望着那些六层小楼,简陋而又昏暗,我不禁疑惑到底
: 哪一盏灯是他们家的呢?他们是不是偶尔也有关上灯,逃出城的冲动?
: 2. 父辈们知青聚会,在北京。很多社会名流都到场。我爹问我:你也去吧! 轻瞄了一
: 下名单。哇! 一位写伤痕文学的作家要到场。那,必须去。
: 聚会中,这个名人,那个名人的讲话,烦死了。大人们在感慨,在寒暄,只有我旁若无
: 人地四处追问,请问我的作家坐哪? 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只是那时我并不解其中

avatar
R*k
16
哎。。。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地失去自己所爱的人的过程,而且是永远地失去。这是每个人
: 必经的最大的伤痛。
: 在这样的变故后,我已非我。新的我将是怎样,也很难预测。妈,您一定不知道,
: 您又创造了我的另一个生命。
: ——张洁

avatar
l*g
17
如此嘈杂的环境,我猜是ta不来的原因。
还有......痛心的十年,还是停留在文字上比较好。
所谓相见不如怀念吧!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梁晓声挺朴实诚恳的吧。
avatar
Y*t
18
文青,就是说的你们这类
应该接受老毛的贫下中农再教育
清清粪池,摸摸牛屎,挖挖塘藕,收收稻子……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年...-
: 二十年前,在北京,没人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因为,这些不找边际的话,我只有兴趣自
: 己对自己说。
: 1. 1993- 2014,如此算来,93 仿佛很久远了。那时,每次路过三里河,我都会想,
: 杨绛和钱老的围城在这里呢! 张望着那些六层小楼,简陋而又昏暗,我不禁疑惑到底
: 哪一盏灯是他们家的呢?他们是不是偶尔也有关上灯,逃出城的冲动?
: 2. 父辈们知青聚会,在北京。很多社会名流都到场。我爹问我:你也去吧! 轻瞄了一
: 下名单。哇! 一位写伤痕文学的作家要到场。那,必须去。
: 聚会中,这个名人,那个名人的讲话,烦死了。大人们在感慨,在寒暄,只有我旁若无
: 人地四处追问,请问我的作家坐哪? 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只是那时我并不解其中

avatar
l*g
19
老毛???
no comment!

【在 Y*******t 的大作中提到】
: 文青,就是说的你们这类
: 应该接受老毛的贫下中农再教育
: 清清粪池,摸摸牛屎,挖挖塘藕,收收稻子……

avatar
w*8
20
me too. :)

【在 l*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家就在三里河
avatar
l*y
21
:)

【在 w*****8 的大作中提到】
: me too. :)
avatar
g*t
22
王朔的小说, 我看现在也没啥人能超越
尼玛现在全是快餐微薄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老王确实不错,他写的爱情比琼瑶阿姨写的好太多了。
avatar
L*h
23
想起看台湾文学大师林清玄的访谈。他说,有一次做演讲,完了后有个女生悄悄塞给他
一只粉色
的信封。回到旅馆,打开一看,只有一行字“相见不如怀念”。林清玄才华横溢,有智
慧有思想,30岁以前把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尽数拿下,可惜外貌与才华天差地别,因而让
女粉丝发出这样的感慨。:-)
可见,吃到一只美味的鸡蛋,就不必特意去寻访下那只蛋的鸡了。万一,他甚至都不是
一只鸡呢,是黄鼠狼也未可知 ;-)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些年...-
: 二十年前,在北京,没人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因为,这些不找边际的话,我只有兴趣自
: 己对自己说。
: 1. 1993- 2014,如此算来,93 仿佛很久远了。那时,每次路过三里河,我都会想,
: 杨绛和钱老的围城在这里呢! 张望着那些六层小楼,简陋而又昏暗,我不禁疑惑到底
: 哪一盏灯是他们家的呢?他们是不是偶尔也有关上灯,逃出城的冲动?
: 2. 父辈们知青聚会,在北京。很多社会名流都到场。我爹问我:你也去吧! 轻瞄了一
: 下名单。哇! 一位写伤痕文学的作家要到场。那,必须去。
: 聚会中,这个名人,那个名人的讲话,烦死了。大人们在感慨,在寒暄,只有我旁若无
: 人地四处追问,请问我的作家坐哪? 结果当然是令人失望的。只是那时我并不解其中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