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的两本高尔泰#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a*a
1 楼
一."寻找家园"(2011年北京十月文艺版)。
我家有本"寻找家园"的2004年花城版。几篇写儿时家园的,实在是大家美文,多年来我
反复读过。写劳改和敦煌岁月的篇章,也有史诗感。年初,从小镇图书馆借来新版,读
到些旧版没有的文章。
新版加了他和第一任妻子茨林的故事。 看出他很爱第一位妻子, 可惜茨林急病惨死,
死时怀着八个月的第二胎。还加了他女儿高林的故事, 更惨了。读完,我心痛得都不喜
欢高尔泰了,觉得他没照顾好那个从小没妈的孩子 --- 才几岁的孩子,晚上害怕,要
爸爸晚上陪睡,高尔泰骗她说不走,但孩子一睡着,他就不得不去单位。小女孩半夜睡
醒后,极度恐惧, 大雪天,光身子光脚丫,大哭着跑到他集体活动的地方,而他见了那
可怜的孩子,却恼怒地打孩子屁股;二十多年后,他和妻子小雨逃亡香港,答应女儿,
到了就写信。但因为怕暴露行踪, 好几个月也没给女儿消息,结果本来有精神问题的女
儿,在焦虑和绝望中自杀。我想,他们已经在还没回归的香港了,会有多大的人身安全
问题?怕影响抗议六四的画画项目,坚持托人捎个口信都不行吗?!但想想他自己的遭
遇,也许旁人没权指责他吧, 何况他也深表歉疚。但我读完后, 连续几天很难受,不敢
读第二遍, 很怪高尔泰对女儿不够好。
新版书中还说到他和第二任妻子。虽然他们感情不合,应该早离婚,但好多事情他的确
做得不够好,比如结了婚不让妻子来家住,而是自己和母亲姐姐一起住。至于他后来一
怒之下亲手拆了自家房子,就太冲动了。高尔泰是真性情的人,但肯定给家人添了不少
麻烦。
书中他自己说,父亲打小就说他是"野狗子犁地 - 不是正路牲口"。这歇后语很有趣
, 拿它说独立叛逆率真的高尔泰,可能挺贴切的吧。
二. "草色连天"
图书馆刚来的高尔泰新书,别人还没借过呢。书挺好的-里面的思想和感情和"寻找家
园"是相承的。后面加的访谈和演讲稿,有凑页数之嫌, 只怪编辑和当下的风气。
"草色连天"里好几篇都说到信仰。高尔泰一生与佛界关系密切, 在美国很受了佛界的
好处,但他对佛教信仰有质疑,而他的质疑, 也是我心里一直有的疑问 --- 说佛是空
和无常,却那么多戒律和仪式,岂不是南猿北辙?既然佛教归根是无神论,但为什么还
拜那些佛和菩萨?估计他因为受了思想专制的苦,就更不能接受宗教对人脑的控制。他
说家里挂金刚经心经之类,是因为他有信仰的需要,我想,那也是对儿时家园和故国文
化的怀念吧。
书里有篇拒绝葛浩文的'寻找家园'译文的经过。说葛浩文翻译不忠实,擅自改编, 高
尔泰由此认为葛浩文傲慢霸道,漠视我们民族的灾难, 愤而拒绝接受。但在我看来,对
于缺少中国知识的西方读者来说,原书的确结构松散,不太好读。葛浩文翻译时,按编
年重新排列,以年代为篇章标题, 删去不好懂的篇章,整书以他在运动中的遭遇为主。
是改动了不少,但只要翻译合同里没写不可改编,就该算合情理。但以高尔泰的个性,
他无法接受。后来出版商临时找人重翻,当初的促销计划也不得不改变,书出得没大声
息,很是遗憾。(我读到NYT上的书评,评论还不错,主要说政治。书评也指出这本书应
该进一步编辑),高尔泰自己兴许也有点后悔, 文章结尾说,不知是不是别人觉得自己
太难缠了。
高尔泰写人物依旧生动有情。在他政治上落魄时,接济他,敢于和他往来的人,他始终
记得,并深怀感激,好几篇故人回忆收在这里。。他还写了一些海外人物。他在美国拜访
吕无咎先生(父亲吕凤子,“姑姑”杨守玉, 都曾任教于高尔泰上过学的'正则', 教'
乱针绣'),说92岁的老太太,唱起本来忧伤的'天涯呀,海角,觅呀么觅知音',竟
是快乐的调子。还写有位国内来定居的白发教授,模样谦谦君子,同时享受美国的社安
福利和国内的退休金和房子,喜欢笑美国人'傻',说最伟大的英雄是卡扎菲,最值得尊
敬的国家是朝鲜。对此, 高尔泰写到:"我听着,想起巴尔扎克说过,人与人的距离,
比不同动物之间的还大。" 咱BBS上不也有不少享受着美国好处,但又非常反美的同胞
? 我与高尔泰有同感。
老年的高尔泰依旧爱憎分明。 读了这"草色连天", 我又喜欢他了。
我家有本"寻找家园"的2004年花城版。几篇写儿时家园的,实在是大家美文,多年来我
反复读过。写劳改和敦煌岁月的篇章,也有史诗感。年初,从小镇图书馆借来新版,读
到些旧版没有的文章。
新版加了他和第一任妻子茨林的故事。 看出他很爱第一位妻子, 可惜茨林急病惨死,
死时怀着八个月的第二胎。还加了他女儿高林的故事, 更惨了。读完,我心痛得都不喜
欢高尔泰了,觉得他没照顾好那个从小没妈的孩子 --- 才几岁的孩子,晚上害怕,要
爸爸晚上陪睡,高尔泰骗她说不走,但孩子一睡着,他就不得不去单位。小女孩半夜睡
醒后,极度恐惧, 大雪天,光身子光脚丫,大哭着跑到他集体活动的地方,而他见了那
可怜的孩子,却恼怒地打孩子屁股;二十多年后,他和妻子小雨逃亡香港,答应女儿,
到了就写信。但因为怕暴露行踪, 好几个月也没给女儿消息,结果本来有精神问题的女
儿,在焦虑和绝望中自杀。我想,他们已经在还没回归的香港了,会有多大的人身安全
问题?怕影响抗议六四的画画项目,坚持托人捎个口信都不行吗?!但想想他自己的遭
遇,也许旁人没权指责他吧, 何况他也深表歉疚。但我读完后, 连续几天很难受,不敢
读第二遍, 很怪高尔泰对女儿不够好。
新版书中还说到他和第二任妻子。虽然他们感情不合,应该早离婚,但好多事情他的确
做得不够好,比如结了婚不让妻子来家住,而是自己和母亲姐姐一起住。至于他后来一
怒之下亲手拆了自家房子,就太冲动了。高尔泰是真性情的人,但肯定给家人添了不少
麻烦。
书中他自己说,父亲打小就说他是"野狗子犁地 - 不是正路牲口"。这歇后语很有趣
, 拿它说独立叛逆率真的高尔泰,可能挺贴切的吧。
二. "草色连天"
图书馆刚来的高尔泰新书,别人还没借过呢。书挺好的-里面的思想和感情和"寻找家
园"是相承的。后面加的访谈和演讲稿,有凑页数之嫌, 只怪编辑和当下的风气。
"草色连天"里好几篇都说到信仰。高尔泰一生与佛界关系密切, 在美国很受了佛界的
好处,但他对佛教信仰有质疑,而他的质疑, 也是我心里一直有的疑问 --- 说佛是空
和无常,却那么多戒律和仪式,岂不是南猿北辙?既然佛教归根是无神论,但为什么还
拜那些佛和菩萨?估计他因为受了思想专制的苦,就更不能接受宗教对人脑的控制。他
说家里挂金刚经心经之类,是因为他有信仰的需要,我想,那也是对儿时家园和故国文
化的怀念吧。
书里有篇拒绝葛浩文的'寻找家园'译文的经过。说葛浩文翻译不忠实,擅自改编, 高
尔泰由此认为葛浩文傲慢霸道,漠视我们民族的灾难, 愤而拒绝接受。但在我看来,对
于缺少中国知识的西方读者来说,原书的确结构松散,不太好读。葛浩文翻译时,按编
年重新排列,以年代为篇章标题, 删去不好懂的篇章,整书以他在运动中的遭遇为主。
是改动了不少,但只要翻译合同里没写不可改编,就该算合情理。但以高尔泰的个性,
他无法接受。后来出版商临时找人重翻,当初的促销计划也不得不改变,书出得没大声
息,很是遗憾。(我读到NYT上的书评,评论还不错,主要说政治。书评也指出这本书应
该进一步编辑),高尔泰自己兴许也有点后悔, 文章结尾说,不知是不是别人觉得自己
太难缠了。
高尔泰写人物依旧生动有情。在他政治上落魄时,接济他,敢于和他往来的人,他始终
记得,并深怀感激,好几篇故人回忆收在这里。。他还写了一些海外人物。他在美国拜访
吕无咎先生(父亲吕凤子,“姑姑”杨守玉, 都曾任教于高尔泰上过学的'正则', 教'
乱针绣'),说92岁的老太太,唱起本来忧伤的'天涯呀,海角,觅呀么觅知音',竟
是快乐的调子。还写有位国内来定居的白发教授,模样谦谦君子,同时享受美国的社安
福利和国内的退休金和房子,喜欢笑美国人'傻',说最伟大的英雄是卡扎菲,最值得尊
敬的国家是朝鲜。对此, 高尔泰写到:"我听着,想起巴尔扎克说过,人与人的距离,
比不同动物之间的还大。" 咱BBS上不也有不少享受着美国好处,但又非常反美的同胞
? 我与高尔泰有同感。
老年的高尔泰依旧爱憎分明。 读了这"草色连天", 我又喜欢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