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精彩小说:《对赌》#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s*w
1
内容简介 · · · · · ·
《对赌》内容简介:这个故事只可能在中国发生。刀刀入肉剖开内幕,既是融资和投资
的“带路党”,又是揭秘者。现金短缺,铭记传媒只能再挺三个月!这时,秦方远从华
尔街摩根士丹利总部归来,主导B轮融资,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吗?做调
研,选基金,大谈判,搞“外交”……一次次较量,波澜起伏,费心费时。终于,成功
融资3000万美元!然而,就在他盘算着去美国纳斯达克敲钟时,却惊闻种种内幕,胆子
之大,猫腻之多,令人触目惊心。他这才知道,在中国,不仅找钱时有很多“地雷”,
花钱同样有“地雷”。伤不起的,不仅仅是企业家,还有投资人。
作者简介 · · · · · ·
陈楫宝,创业家,投融资研究专家和实践者。成功操盘某公司A、B两轮股权融资,该公
司荣获《上海证券报》第二届 “金融资?卓越企业”奖,被《中国企业家》评为“21未
来之星——2012年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
财经记者出身,曾供职于商务部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过一系列专业而犀
利的文章,参与并见证了当年非常出名的某户外传媒公司的浮沉,以及中国户外传媒行
业黄金十年的兴替,感慨良多,发而为《对赌》。
目录 · · · · · ·
楔子
第一章 疯狂造富
1. 100倍市盈率盖过华尔街
2. 回国,还有青春可以赌
3. 人人都跑到中国淘金
4. 做投资两年就有了豪房名车
第二章 中国式基金
1. 人民币基金想不怀胎就生孩子
2. 全民PE:个个拼爹,投资靠抢
3. 前辈忠告:海归必须本土化
4. 融资求生
5. 要操盘,先掌权
6. 中国式海归聚会
第三章 运筹帷幄
1. 成大事者,不怕得罪人
2. 一天接到好几个VC电话也不是好事
3. 融资关键:商业模式清晰
4. 人生处处名利场
5. 商业计划书的三个关键问题
第四章 关键交易
1. VC的七寸
2. 投行的雷池
3. 期权池:利益矛盾集中点
4. 各种协议,各种猫腻
5. 中国式上市:狡猾的VIE
6. 典型性造假:阴阳合同
7. 分手情意在
第五章 对赌
1. 对赌是还没结婚就想着离婚
2. 投资的非正常竞争
3. 僵局才是真正的较量
4. 压力测试:灰色交易的信用方案
5. 绷到最后再笑
6. 落袋为安
第六章 高调出击
1. 出来混,有些规矩还是要守的
2. 跳槽高管有反骨
3. 带一个美国姑娘回老家
4. 资本入侵乡村
5. 记者大闹发布会
6. 有了风投不一定就能上市
7. 一辈子与钱打交道也不是好事
8. 媒体潜规则:封口费
9. 物是人非事事休
10. “傍大款”的销售经
11. 暴富了可以嘚瑟,但要看对象
第七章 洗钱
1. 收购中的虚拟对手
2. 尽职调查:要规范,还是要时间
3. 在资本市场,你骗别人,别人也会骗你
4. 疑窦重重的收购
5. 要为股东负责到什么程度
6. 收购的三种方式
7. 最大的规则是没有规则
8. 市长想吃“洋豆腐”
9. 谁敢挣官员的钱
10. 一顿600万元的午餐
11. 花钱也要讲技巧
第八章 内部人控制
1. 冷飕飕的夏天
2. 旧爱归来
3. 摊牌
4. 瞒不住了
5. “亲信会议”浮夸风
6. 高管也是局外人
7. 断臂求生
第九章 董事之战
1. 董事会汇报材料是“做”出来的
2. 纸里包不住火
3. 投资人的秘密会议
4. 执行对赌失败
5. 期权梦想成空
6. 人人都有感情债
7. 送上门的美女不能要
8. 新CEO被人买了一条腿
9. 政商关系:离不开,靠不住,得把握一个度
第十章 资本骗局
1. 东窗事发
2.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3.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4. 融资骗局
5. 借壳上市的隐患
6. 华侨骗子
7. 前女友孤独离开
8. 暗箱操作靠不住
9. 上市后遗症
第十一章 理性归来
1. 中国概念股寒流
2. 内幕重重
3. 不能上市,那就期待被并购
4. 磨难是男人的财富
5. 故园乔木
后记
avatar
s*w
2
菲菲在路上
>
在浮躁的时代,价值观高于生命——读财经小说《对赌》有感
菲菲在路上
这是陈楫宝的第一部小说,我认识他12年,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出手就是一部
30多万字长篇。拿给我看时,一开始真是吓了我一跳。 对我们这些非职业写作者——
我是指不靠写小说生活的人来说,小说只可能有一种作用,便是有感而发。 形容倒是
形容不好。能写小说的人应该具有某种聚合性思考能力:在生活、工作中,有些细节和
故事被他们看在眼里,当时未必会刻意去记住它,但日久年深,这些东西会潜意识里聚
在一起,......
2012-10-25 15:18 3/3有用
我要演氯化钠
>
关于《对赌》这件事儿
我要演氯化钠
一口气读完了《对赌》。有一种站在资本市场高点的感觉,向后看跌宕起伏,向前看万
丈深渊。 书中铭记传媒的业绩未达预期,触发了对赌条款,进而爆发了投资人与公司
创始人的尖锐矛盾,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公司的造假,圈钱,创始人失去了做企业的初
衷,投资人也做着同样一夜暴富的美梦,进而有些急于求成。 内容本身有较大市场基
础和现实意义。铭记传媒更像是众多在融资中公司的缩影,有它的特点、活力,也有它
的灰色地带、......
2012-09-25 11:58 1/1有用
godarc
>
难得一见的好书,值得借鉴,值得深思,值得收藏
godarc
以小说的形式把融资的全过程和各种陷阱都介绍了一遍,令人茅塞顿开,有高度,又通
俗易懂。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把控能力,赞一个。希望作者在出新书,非常期待。 这本
书对于创业融资值得借鉴,对于做企业长期融资规划值得深思,时不时复读一下,值得
回味,收藏。两个字:好书!
2012-11-16 00:40 1/1有用
左其盛
>
小说型教材
左其盛
这本书今年10月出版。忘了是在微博上看谁推荐的,随便买了一本看看。果然不出所料
,作为小说,不太合格,不太吸引人,情节不够紧凑,高潮不够多,又穿插了大段的教
材式的解说。作为教材,则不够全面系统,不可能借一本小说把融资的相关知识都点到
。 小说的基本内容是一家公司上市融资、对赌最后失败的过程。 (1回应)
2012-12-09 21:21 1/1有用
Querida
>
价值观太重要了
Querida
陈楫宝的《对赌》以小说形式讲述了一家公司上市融资,对赌最后失败的故事。小说写
得有点脱离现实,但于我对VC,PE股权融资过程稍作了解足矣。在这个拼爹的时代,你
痛恨权贵也好,鄙视奴才也好,批判体制也好,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经济体里面
,政府资源就是最重要的商业成功因素之一。商业智慧在这里不再是纯粹的商业智慧,
而是饱含政治敏感的商业智慧。你可以保持清高和气节,前提是你有不赚中国这份钱的
魄力。造假,圈......
2014-10-19 09:22
avatar
s*w
3
看完了《对赌》,很精彩!
接着看《移民》,还是很精彩!
avatar
s*w
4
陈希我
陈希我,本名陈曦,男,福州人,自由作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长
篇小说《放逐,放逐》、《抓痒》、《移民》,小说集《我们的苟且》,《我疼》中短
篇小说《暗示》、《今天你脱了没有》、《我们的骨》、《遮蔽》,评论《我们的文学
真缺什么》等。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2003年新锐人物。
中文名陈希我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福州
职 业作家;教师
毕业院校福建师范大学
代表作品《我疼》《冒犯书》《移民》
目录
1简介
2生平
3个人著作
1简介
编辑
陈希我,男,福州人,六十年代出生,七十年代上学,八十年代出国留学,九十年代回
国写作。曾当过教员、杂志编辑,也曾在酒吧夜总会、赌场及运输码头混职,现为自由
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放逐,放逐》、《抓痒》,小说集《我们的苟且》,《我
疼》。中短篇小说《暗示》、《今天你脱了没有》、《我们的骨》、《遮蔽》,评论《
我们的文学真缺什么》等。作品曾入选《2002中国中篇小说年选》(花城版)、《2003
中国年度最佳中篇小说》(漓江版)、《2003中国短篇小说年选》(花城版)、《2003
年中国最佳中短篇小说》(辽宁人民版)、《名家推荐2003最具阅读价值小说》(上海
社科版)等多种选本。曾获第8届、第17届“黄长咸文学奖”、第4届福建省优秀文学作
品“百花奖”。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2003年新锐人物。
2生平
编辑
陈希我,本名陈曦,中国当代作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男,一九六三年生于福
建福州,一九八三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学教员、文学编辑。一九八九
年赴日本留学,一九九四年归国;在大学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九十年代
末受到关注,引起极大争议,被冠以“极限写作”、“后先锋”、“新生代”、“性作
家”等头衔,毁誉参半。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放逐,放逐》、《抓痒》、《大势》、
《移民》,小说集《我们的苟且》、《冒犯书》,中短篇小说《晒月亮》、《又见小芳
》、《遮蔽》、随笔《我的后悔录》、《樱吹雪》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长篇小说《
放逐,放逐》、小说集《我们的苟且》曾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小说集《我们的苟
且》和中篇小说《我们的骨》、《暗示》和长篇小说《抓痒》、《大势》曾获“华语文
学传媒大奖”提名,短篇小说《我疼》登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小说排行榜”,中篇小
说《上邪》获2006年度“人民文学奖”。部分作品被介绍到法、英、日以及港、台等国
家或地区。
2008年,[1] 陈希我的《冒犯书》涉黄被海关扣留一案在福州举行听证会。福建作家陈
希我的小说作品集《冒犯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繁体版由台湾宝瓶出版社推出
。在陈希我接收12本样书时,却意外地被福州海关以淫秽书籍为由扣留了。在福州当日
举行的听证会上,陈希我强调:“我写的是文学艺术作品,是严肃地对生活的困境提出
质疑,不能以黄色淫秽论处。”
《冒犯书》繁体版由台湾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出版。与同年一月出版的
简体版相比,繁体版则多了一篇短篇小说。2007年6月20日陈希我接到福州海关邮局办
事处通知,认为“《冒犯书》为禁止进境印刷品”,12月24日,福州海关做出予以扣留
的决定,2008年2月22日,陈希我向福州海关提出听证申请。至于听证会的结果,陈希我
表示还不知道。如果还是被福州海关认定涉嫌淫秽,他会起诉,在法庭上要求对方给予
具体事实依据。
陈希我认为,《冒犯书》是一部极为严肃的小说集,叙述的文学话题是:日常生活究竟
是如何将激情、诗意和自由消磨的,体现的是作家孜孜以求的写作精神。陈希我并不讳
言其中有一些“性”描写,但他认为这些“性”描写无论从内容还是篇幅来看,都不在
于猎艳,不在于宣泄,更有别于法律规定的“淫秽传播”,这里的裸露类似于手术台上
的裸露,是文学病理学意义上的裸露。
但在听证会上,福州海关亮出一份由海关总署监管司对此事的批复。根据《海关总署令
第161号》第四条第8款规定“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禁止入境。当记
者向海关总署监管司行邮处了解情况时,工作人员表示,海关有关法律中的确没有对文
学作品是否淫秽作出界定,这种情况下,海关是参照新闻出版总署的意见行事,记者电
话采访新闻出版总署审读处,对方表示尚不清楚此事。
记者就此采访了法律专家,上海知识产权委员会副主任斯伟江律师,他表示目前我国对
于文学作品是否淫秽的判断标准模糊不清,但在美国,这样的案件最终是由法官裁定的
,而不是行政单位说了算。最后他建议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尺度应该放宽,甚至也可以
对文学进行分级。
陈希我图册
陈希我图册(13张)
3个人著作
编辑
小说
《我疼》(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疼》写了九个疼痛故事,有女儿的疼痛、母亲的疼痛、丈夫的疼痛、妻子的疼痛、
经营者的疼痛、富婆
的疼痛、底层人的疼痛、诗人的疼痛、移民的疼痛等,几乎囊括了我们生活中各方面的
疼痛经验。疼痛,照亮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着”的灵魂,正如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所说
:除非我们受到刺痛,否则我们从来不注意我们曾拥有一颗灵魂。
《我疼》里的故事布满精神悖论和人伦困境,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母亲》,写的是与
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人伦困境——当母亲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时,儿女是救还是不救
?故事中,母亲因为让人丧失尊严的疼痛,决定放弃生命,但三个女儿不能背负不孝罪
名,还是尽力抢救母亲,结果母亲总在死亡边缘与急救后的疼痛中挣扎。最后,女儿们
选择了放弃,但真正到了给母亲停止氧气的时候,却又是撕心裂肺般的疼痛,谁去卡断
氧气,谁就是凶手。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这个故事对于生命、亲情的切入充满了一种
中年人的心境,是有所了悟却又难以承担的疼痛和苍凉,因为这份了悟,小说中到处可
见世事练达的语句,很多细节不是慢慢进入阅读视野之中,而是直接打入人的内心,让
我们反省自己的境况。
《我疼》曾为中国小说学会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品。作者陈希我五度获“华语文学传媒大
奖”提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其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
陈希我说,这个时代充满了疼痛,必须靠文学去揭示它,这种揭示必然造成对我们慵懒
本能的冒犯,但是只有冒犯,我们才不浑浑噩噩,才有存在感。冒犯是为了感受疼痛,
引起治疗。所以他说,我们疼痛,我们冒犯;我们写作,我们疗伤。[2]
《抓痒》:这部作品被文学批评界一致认为是“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收获”。一对年轻
夫妻,丈夫有钱了,妻子还漂亮,他们却彼此厌倦了。他们也曾打打闹闹,也曾出轨,
也曾企图离婚再婚,但是那样又如何呢?还不是旧戏重演?于是他们回到了家庭,在同
一屋檐下,在网络玩虚中互相调逗,互相勾引,嫉妒,折磨,在施虐和受虐中刺激爱,
直至不归。这是一种绝望,一种超越,一种坚忍,一种惨烈!
《冒犯书》:陈希我对存在的书写,在当代作家中首屈一指。在这本书里,他仍然用他
尖锐之笔,冒犯了我们的常态世界,拷问了肉身的沉重、灵魂的痛楚,存在的真相。九
篇故事,毋宁是打开了九层地狱。作者就像但丁,把读者引进去,步步深入,一层比一
层更不堪更恐怖,但一层比一层更切近真相,也一层比一层更接近通往天堂的阶梯。但
是通往天堂是需要勇气的,陈希我本人的勇气不等于读者的勇气,所以在每篇开头,陈
希我都在询问:你可以选择合上这本书,你确实要打开吗?
《大势》:这是一个长期经历苦难的民族的寓言。主人公王中国十分要强,但骨子里其
实很自卑。他生了女儿,取名女娲。他对女儿既苛刻,又溺宠。后来他偷渡去了日本,
住在以个叫做“阵地”的中国人聚居点。日本曾是中国人记忆中最大的侵略者,但这个
国家又因为其地缘和文化,给中国走向世界以很大启示。他被现代化所吸引,做着“国
际化”的梦。不久女娲也来日本留学,她参加了“地球村合唱团”,认识了日本青年佐
佐木。他们相爱了,但遭到双方父辈的强烈反对,“阵地”里的中国人也认为这是历史
屈辱的重演。女娲抗争,半夜出走,大家满东京打捞,找回来后,用掉包计欺骗她嫁给
一个中国人。骗局在婚礼上被识破,女娲绝望离去,投奔佐佐木。在寻找女儿过程中,
王中国遇到各种人,有日本人,在日华侨,也有外籍华人,他们争论中国的出路和经济
高速发展中的诸多问题……[3-7]
《母亲》:小说讲述的是亲情与死亡的故事。母亲重病在身,因为让人丧失尊严的疼痛
,母亲决定放弃生命,她希望女儿们能够让她平静离开,但是三个女儿不能背负如此不
孝的罪名,结果母亲总在死亡边缘与急救后的疼痛中挣扎。每个人的立场都是有道理的
,没有道理的也许只是生老病死的宿命,但是又有谁能够和死神讲道理呢?
《移民》:陈千红,一个命运像水一样的女子,水是没有界限的,没有是非对错之分,
水能包容污垢,流动不止。
二十多年前,为了更好地生存,陈千红流向日本,有了钱后回国发展。二十多年后,她
带着从国内挣来的财富和唯一的儿子流向美国。从中国人睡到日本人,又从日本人睡到
中国人;从没钱人睡到有钱人,从有钱人睡到有权人。这是家乡流传的关于她的不堪闲
话。
她来自流乡,流乡这个地方有着移民的传统,最初从中原移民到南方,后来又移民到海
外——有人下南洋,有人被卖到西洋当“猪仔”,近二十年,越来越多的人跑得更凶—
—跑北美,跑南美,跑欧洲,跑澳洲,还跑非洲,就连太平洋岛国也跑,只要给身份就
跑,这一幅幅跑路的场景蔚为壮观。
这些人背后的故事烙印着时代的痕迹,《移民》正是用每个个体鲜活的视角,全方位透
视近二十年来中国各阶层移民百态,反思狂热的移民现象及其背后的根源。[8]
随笔
《真日本》:陈希我的小说以对生活真相的不懈探求与坦率揭示著称,写随笔,他的表
达更为直接、尽兴。他笔下的日本充满了奥妙,其中不乏令人费解之处,但在他心中都
变得澄明。《真日本》以一种有机的眼光来看待“活”的日本,因而能体察其变动的生
动与复杂。
文学观:
其实文学,乃至整个艺术就起源于不能言说。不能言而言。文学所以存在,不是因为人
们希望从它身上得到应当怎么做的训诫,而恰恰相反,是我们可以有多大的伸缩度。从
艺术的起源就看得很清楚。我们活得太累了,被阉割了,需要一种狂狷。文学是盯着这
世界阴处的,即使世界一片光明(当这样的时候真的来到,文学就该寿终正寝了)。文学
不是让人喜欢的东西,就像我邻居那个疯子的话每每遭人忌恨一样。它是“恶之花”。
它是病,促成大艺术的是无法救治的危机感,痛感,现世的绝望。作家就是这样异常敏
锐的人,甚至,这敏锐是一种夸大。
——《写作是一种变态》[9-10]
先锋的意思就是永远在前面,怎么可能过时?它反叛现有秩序,创造新的想象,它有超
前的敏锐的洞察力。这其实也就是所有优秀写作所应该具有的品质,所以从这点上说,
所有的写作都应该是先锋的。不先锋就别写了。
——《冒犯是为了撕开遮蔽》
我们的文学太注重世俗的逻辑了,从来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精神价值观和苦难意识。我们
太要利益,我们的文学中充满着活命哲学。文学不是比进步、比科学、比道德的东西,
不是比正确,比常态。总之不是比赢。要比赢,可以去当政治家,科学家,商人,律师
。文学是比弱的,比的是软肋。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告诉人们,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
个世界;在世俗逻辑之外还有另一个逻辑。 ——《第二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上的发
言》
关于陈希我的评价
陈希我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个被边缘化的形象。他的作品中,总是关注我们这个社
会中的边缘人,勇敢地直面其中存在的问题,绝不回避———以至于许多读者都认为他
的作品“太压抑”。
他同时有许多“惊人”的言论广为流传。譬如“文学就是冒犯”、“文学不是好东西,
作家不是好人,请别靠近我”……但就是这个勇敢的“边缘作家”,获得了2006年度“
茅台杯”人民文学奖。对此,许多人深感意外。有的媒体甚至使用了“陈希我转正了”
这样的语句。
如果在当代中国文坛要选出一位够“狠”的作家,记者会毫不犹豫说出“陈希我”。用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的话说就是:陈希我采用了一种极端的叙述方式,他要把他对人生对
社会对精神的忧思推到极致。
2007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陈希我的新作《冒犯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此之前
,“文学就是冒犯”早就是陈希我的口头禅,甚至还在评论界引起过一场争论。一位读
者说,陈希我说话老是显得绝对,从来不留余地。
所获奖项
长篇小说《放逐,放逐》和小说集《我们的苟且》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小说集《
我们的苟且》和中篇小说《我们的骨》、《暗示》和长篇小说《抓痒》、《大势》分别
4次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短篇小说《我疼》登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小说排
行榜”,中篇小说《我们的骨》和《母亲》分别获第5届、第6届文艺百花奖,中篇小说
《上邪》获2006年度“人民文学奖”。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