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情侣生死别言(五部经典摘选解析)
avatar
w*u
2
前几天上课读《茶花女》La Dame aux camélias剧本节选。因为前次课分析的是
莫里哀,接着再读小仲马,觉得他差小莫很多。(以前路过莫里哀的雕像时,旁边mm动
情地称他是法国文学史最棒的作家,偶当时很漠然——因为觉得小莫长得不如雨果帅,
现在对比别的作品,觉得莫里哀确实很强悍。)《茶花女》的剧本是小仲马自己改编的
。偶读下最后一幕最后一场,觉得文采一般,人物形象很单薄很卡通,Forgeur同学说
是浪漫派的特点,晕,如果看到有夸张画面、有感情洋溢的文字就觉得是浪漫派,那真
是把浪漫派的名声给毁了。还好扛romantisme大旗的是雨果、王尔德,奥斯丁等有良好
业务能力的同学。
偶摘一段Marguerite mm临别感言,大意是抽屉里有幅自己的画像,让她gg有空的
时候可以抽出来看看,让gg以后的mm看到了别嫉妒,自己衷心祝福他们,如果觉得接受
不了,把画像毁了也成。偶读了最后的对话,联想mm前面坎坷经历,还是挺感动的。但
是就文学水平来说,真是一般。l'originalité很差,这样的内容很多地方都有,对塑
造小说人物独特性并没有上乘的效果 ,rhétor
avatar
wh
3
喜欢喜欢!mariah carey我一直很喜欢,最早听她的同名专辑,几乎每支歌都喜欢。后
来有支歌说是爬了三个八度,忘了歌名,不过那个感觉有点炫耀技巧。

【在 p****u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SvA90J-YqM&feature=channel_page
avatar
w*u
4
一、《大卫.科波菲尔》
读了小仲马捣鼓的临别感言,觉得想看看别的文学大师是怎么渲染情侣在死之前说
的话。
第一个想到的是Dora死之前对Copperfield说的那句 : Beauty is my sole merit(原
话是 : « it was all the merit I had, except being pretty - or you
thought me so.” )。Dora的脾气很不好,偶一直为Copperfield不平,但是最后她
的临终倾情表白,尤其是前面那句让偶对她好感倍增。
“I am afraid, dear. I was too young. I don’t mean in years only, but in
experience, and thoughts, and everything. I was such a silly little creature
! I am afraid it would have been better, if we had only loved each other as
a boy and
avatar
w*u
5
二、《浮士德》
Dora的别言核心精神是“愧疚”,而《浮士德》中的Margaret最后表达的则是对小
浮的不满和对命运的坦然。浮士德和魔鬼想把她从监狱里救出来,结果她死活不愿意走
。浮士德急了想把她拖走,Margaret说了最后一段话(背后还有一段,不过我觉得倒数
第二段最感人),让浮士德松手,表示自己已经为爱付出够多了。。。
先谢谢Sindy同学送给偶的精装Faust,尽管偶现在的德文水平离看明白浮士德还差
很远。(中文译文曾经很仔细看过的,初浅了解了个大概情节。)偶遇到所有读过《浮
士德》的德国朋友,没有人不对它赞不绝口的。希望有能力仔细研读它的那一天能早点
到来。
摘偶最觉得最感动的最后一段,不算复杂,借着字典还是能看明白。很喜欢,略谈
歌德同学在这段中显出的功力:
MARGARETE:
Laß mich! Nein, ich leide keine Gewalt!
Fasse mich nicht so mörderisch an!
Sonst hab ich dir ja alles zulieb getan.
http://d
avatar
w*u
6
三、《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的悲剧我想到的有C&A和R&J两部(Cleopatra自杀前感慨命运也有提到情
人)。这里摘选罗密欧服毒药之前那一长段中偶喜欢的若干节。
偶碰到过非文学专业哪怕是英国同学,喜欢小莎的都不多(老师是例外:几乎都是
莎迷)。偶想偶能理解其中的一些原因,比方小莎的对话——如下面罗同学的临死感言
——经常像吟诗,像演讲,太多的description 淹没了情节主线 – 这对于习惯了叙事
快节奏,喜欢大小悬念交织,期待不断有twist的现代读者,莎士比亚确实不是最佳选
择。
莎剧研究专著多得都要把图书馆书架压垮,这里偶顺提下这种诗化风格的当时现实
原因:俺们现在的戏剧演出——服饰漂亮,声音效果佳,一流的灯光可以成为和演员同
级别的叙述手段了… 现代戏剧给观众带来的感官享受是全方位的;victorian era的观
众就比较惨,舞台道具简陋,声效差,他们快感来自看到听到的,同时更多需要“想象
力”。—— 这也就是带来想象的长篇累牍的“描绘”在那个时代的戏剧作品中频繁出
现的原因之一(比方说拉辛的罗嗦和小莎就很有一拼)。
但这并不妨碍偶
avatar
w*u
7
四、《小王子》
艺术作品在不经意地生活角落出现,对偶往往印象更加深刻。比方偶想到《小王子
》首先想到是“Tu deviens responsable pour toujours de ce que tu as apprivois
é. Tu es responsable de ta rose…”,这是某次在同学家做客,她老公谈到他对爱
情的定义时引用的一句,偶一直记着——这句和小王子临死前说的最后一段话核心思想
是一样的:都是关于爱,关于责任。
Il dit encore :
« Tu sais... ma fleur... j’en suis responsable ! Et elle est
tellement faible ! Et elle est tellement naïve. Elle a quatre épines
de rien du tout pour la protéger contre le monde... »
Moi je m’assis parce que je ne pouvais plus me tenir d
avatar
w*u
8
五、《快乐王子》
罗密欧在死之前赞美恋人的美丽,小王子挂念玫瑰花的冷暖,《快乐王子》里的燕
子死之前则宽慰恋人:死亡和睡眠如同兄弟,没啥大不了的。
据说王尔德同学的童话是他唯一展示同性爱情的地方。《快乐王子》一些描绘确实
可以解释为同性恋 :“ Under the archway of a bridge two little boys were
lying in one another’s arms to try and keep themselves warm.” 两个孩子相互
拥抱取暖在桥下(是否暗示这种爱情在当时只能生存在遮掩下?偶自己是straight,但
一直认为同性异性恋本质是一样的)。有次冒雨骑车经过市政厅,看到了和前面句子描
写的一样的情景:两个mm在雨中坐在台阶上,一动不动相互拥抱,丝毫不顾及风吹雨打
… 当时真是很触动,觉得很漂亮。
The poor little Swallow grew colder and colder, but he would not leave the
Prince, he loved him too well.
"Goo
avatar
w*u
9
tigger你好,偶也只是看过Faust原版的若干片段而已。不过偶从别的文学作品来推断
,读原版肯定最好了——很多时候文学的精彩就在很微妙的语言处理,翻译成别的语言
就失去了这种精彩。(偶不是很懂翻译,个人感觉)。
偶觉得取决要不要读原版主要看“目标”和“能花费的成本”:如果“目标”是了解情
节,那读中文版的就可以了解了,如果想更进一步体会语言技巧本身,那读英文版我想
会比中文版更靠近原文;如果你目标是体会原汁原味,那读原版肯定感觉完全不一样:
译著有些时候可能由于译者的再创作,艺术成就可能局部会超过原著,但根据偶的阅读
体验,区别还是很大的—— 比方上英文诗歌课时,老师拿The Canterbury Tales最好
的译本,一个爱尔兰诗人的(忘了叫啥了),和乔叟的原版比较,即使是同一个英文体
系,读起来感觉差别非常大。
然后还要综合比较平衡“能花费的成本”——可能更多是时间成本。如果德语对你完全
陌生的话,从我自己学别的语言的经历来看,到能看懂有一定年代的作品,得花非常多
时间。偶就比较在乎时间成本,比较功利那种,以前学拉丁语就很没动力,费老大劲去
记那些n复杂的变位,想想以后能用上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