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unidentified_title# Parenting - 为人父母
u*r
1
发信人: Abbott123(奈斯兔米特油), 信区: Parenting
标题: “学霸”们的悲哀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Wed Oct 18 09:04:49 2017,GMT)
每年暑假期间,县城满大街都是高考后悬挂的长长的过街条幅,什么某某某获得全
省高考第几名啦,某某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啦,某某被招录为空军飞行员啦……不
一而足。最“辉煌”的一年,我县一高考上十名清华北大,至于其他淅大复旦之类的,
他们根本不屑一提。声名大噪之后,不仅本县,就连周边的中招高分学生也蜂涌而入,
县一高的分数线比地高还高,当然,每年所收的择校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在人们心
中,但凡升学率高的学校,一定是名校,而“名校效应”则如水涨船高一样,会把周边
可以进入该校就读的区域的住房价格推高几个等级。
就连县领导,也把县一高的优异成绩作为一张宝贵的“名片”向外界推广,久而久
之,名声便愈发响了起来。外县的家长也纷纷把孩子送来读书,在学校周边租房照顾学
生的越来越多。
县一高附近的商品房广告上,“毗临名校”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金字招牌,就连县一
中二中、一小到六小,也都跟着趾高气扬起来,以“名校”自居,只苦了那些想进城又
不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为了孩子前程,咬紧牙关,也要花大钱买通关系,把孩子送
进这些所谓名校,再到周围租些民房,上学放学接送,冀图以后能“鲤鱼跳龙门”,改
变孩子农N代的命运。
每年8月底,就看到这些披红挂彩的“状元”们占据报刊、电视的画面,以及他们
接受采访时讲的“成功经验”。
这样的场景,各地屡见不鲜。
河北衡水,这个以“老白干”闻名的内陆小城,2017年竟有176人考取了北京大学
和清华大学,几乎把全省的北清指标全部囊括其中,蝉连河北省高考16连冠;安徽毛坦
厂中学,这个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拥有在校生超过两万人,不说别的,每年高
考,从学校开出浩浩荡荡的一溜儿高考专用车,附近寺庙中家长为祈祷佛祖保佑孩子能
有一个好成绩而燃起的袅袅香火,都足以看出这个学校的“盛况”!同样的场面还出现
在河南省郸城这个各方面均比较落后的平原小县!
有谁知道,那“铁腕”教学和严酷的作息制度造就的这些“高考神奇”,背后,有
多少孩子的身体被摧残,意志被打垮,心灵被扭曲,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回报父母,他
们三更就起床,午夜还在教室苦读,“头悬梁,椎刺骨”的肉体疼痛,与倍受压抑的心
灵相比,古人是多么的幸运!他们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没有静静地观赏过星空明
月,没有仔细嗅过花草的芳香,甚至没有时间打一场痛痛快快的蓝球,更没有心思去谈
一场本属于情窦初开年龄应有的恋爱,甚至——没有机会陪伴父母好好吃一顿饭!
他们是高考这个流水线上的唯一产品!
他们唯一的任务,是用好成绩干掉别人,自己胜出,做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只
有胜者才拥有说话的资格与权利。
不知道什么是爱,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情感,不懂得关怀,不知道什么是平等,当然
也不理解何为尊重?他们单纯而又复杂的脑细胞,除了印满花花绿绿的程式符号与公式
之外,仍是白纸一张。
当然,对学校而言,与学生一样,只有成绩才是评价的最好标尺,你想啊,过亿的
人口大省,每年分配到河南的北大清华指标却只有两百多,不到北京的几分之一,怎么
办?只有通过考试,“优胜劣汰”,把学生的精力、青春、智慧全部“压榨”出来,榨
干榨净,连渣滓也不剩,才算充分挖掘出了该名学生的“潜力”,在成绩榜上大幅提升
的排名就昭示了教育的“成功”!
这样严重悖离人性的高考选拔,触目惊心的,每年有多少本就聪明伶俐的学生精神
不正常?
其实,中小学教育的目的,应该符合通识教育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常识,
培养他们主动表达的能力,教会他们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质疑,学
会主动探究。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人文精怀,培养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对爱的感知
,让他们的眼睛明亮起来,大脑运转起来,四肢灵巧健壮起来……
而我们的教育,出发点就是战胜对手,一切围绕残酷的竞争进行,于是,让学生死
记硬背公式,牢记做题技巧,单词背得多,在题海中“锻炼”,如何揣摩出题人的心思
,学会找出要点关键词,一二三按老师要求的去做,必须按照答题的条条框框进行,不
能有越线的思维方式,不得有任何新奇的想法,从这个角度上讲,所谓的“学霸”,就
是最会做题,最会中规中矩按标准答案回答的同学,这样模式下出来的学生,大脑成了
电脑硬盘,人成了机械的木偶,思维固定在几点几线,就连身体也成了豆芽菜,眸子不
再清澈,眼框上面要不架一幅眼镜就不符合学生的标准形象!
那些天之骄子的学霸们,他们最可宝贵的人性、最可宝贵的想像力、就这样被一步
步阉割净尽!
三年下来,饱经灵魂与肉体的双重煎熬与折磨,历经重重搏杀,心理的负荷早已到
了崩溃的边缘,他们的人性,也一点点的丢失,再丢失,最终完全归无。你完全可以想
像到,临高考前为什么高三的学生在楼前疯狂撕书的举动,那纷纷扬扬飘飞的纸片,是
他们在庆祝终于摆脱了日日梦魇的地狱,更是他们饱受压抑的人性的空前释放!
这些被批量制造出来的,缺少人味儿、不会思考、在成者王败者寇的厮杀中脱颖而
出的“人才”, 他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他们体内,再没有了知识分子天然的正
义感、责任感、使命感的基因,甚至不懂得善恶与是非!那么,在道德与良知本就稀缺
的社会上,这批“精英们”又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