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转载]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avatar
[转载]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AnthroLing - 人类学和语言学
d*u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ldxk (猪都不怕我),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Jan 21 13:52:05 2005) WWW-POST
简单的归为南方北方也不行吧。湖南的方言虽然很多,但是互相之间也能听懂,莫非算北
方?
avatar
d*u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DadofYankee (所有美国佬的爷爷),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Jan 21 17:55:40 2005) WWW-POST
是啊。大城市,湘北的话大概能听懂。你到湘南去听听,准保你一点
湖南味都没有了。 去安仁县,桂东县,临武县,嘉禾县去听听就知道了。
avatar
d*u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daigaku (长大了,不用昵称了),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Jan 21 18:40:06 2005) WWW-POST
永州、郴州一带是湘南土话和西南官话双系统的
avatar
d*u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daigaku (长大了,不用昵称了),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Jan 21 18:47:45 2005) WWW-POST
不是依照互懂度,而是看是否有cognates
就像人和猿都没有尾巴,所以关系比较近,和猴子关系比较远
但是人和猿之间也不能互相繁殖
湘语不管是长沙话也好,衡阳话也好,平声和去声都分阴阳(洞!=冻)
入声保留,也分阴阳,但没有塞尾
这与所有的北方方言都不同
没有任何一种北方方言去声是分阴阳的
avatar
d*u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daigaku (长大了,不用昵称了),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Jan 21 18:51:51 2005) WWW-POST
四川话(成都为代表)则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这与北京话是完全相同的
不同之处在于古入声字在成都话里全部派入阳平,而在北京话里派入四声的都有
所以“一”“十”“百”“六”四个字在北京话里声调不同
但是在成都话里声调全部相同
avatar
d*u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Chili (Chile),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Jan 21 18:56:38 2005), 站内信件
不是, 北京话里面发音讲究语竟, 具体我也说不清楚,
在"一个苹果"就是2声. "就是一苹果"里面是4声.
好比葛优可以儿话成优儿~~, 但是冯小刚就不能儿化一样.
主要是不同语竟有不同发音. 理论上没法总结.
avatar
d*u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daigaku (长大了,不用昵称了),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Jan 21 18:59:08 2005) WWW-POST
我说的“一”是指“原调”,单独发音时的声调
北京话里“一”“不”等入声字存在异读
以前“八”字也有,后来逐渐消失了
也有的异读是与语音环境无关的,比如“色”se4/shai3,骨gu2/gu3...
这些都是入声字
非算
avatar
d*u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daigaku (长大了,不用昵称了),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Jan 21 19:15:49 2005) WWW-POST
北京话的鼻音韵尾的字是可以儿化的
an,in,en儿化时丢掉鼻音
ang,ing,eng儿化时元音鼻化,再丢掉鼻音韵尾
avatar
p*n
9
錯了,北京話-ng的兒化音的韻尾是鼻化捲舌音/i^~/

【在 d*****u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 发信人: daigaku (长大了,不用昵称了), 信区: ChinaNews
: 标 题: Re: 福建地区间差异大的原因
: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Jan 21 19:15:49 2005) WWW-POST
: 北京话的鼻音韵尾的字是可以儿化的
: an,in,en儿化时丢掉鼻音
: ang,ing,eng儿化时元音鼻化,再丢掉鼻音韵尾

avatar
d*u
10
主元音有没有鼻化可能值得讨论,我觉得是鼻化了
eng韵母儿化以后甚至只有一个元音成分在里面
至于儿化以后的"韵尾"-r~可以看成是鼻化的元音、半元音或别的什么,这个都无所谓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錯了,北京話-ng的兒化音的韻尾是鼻化捲舌音/i^~/
avatar
p*n
11
主元音是有鼻化,但an,ang等韻本身主元音也是鼻化的,但開始時沒有,向後鼻化逐漸
加強。angr也是這種情況,而anr不是,和ar,air是一樣的。
所以我纔説-ngr是鼻化捲舌音韻尾。

【在 d*****u 的大作中提到】
: 主元音有没有鼻化可能值得讨论,我觉得是鼻化了
: eng韵母儿化以后甚至只有一个元音成分在里面
: 至于儿化以后的"韵尾"-r~可以看成是鼻化的元音、半元音或别的什么,这个都无所谓

avatar
d*u
12
那其实我们说的是一回事
只是我不倾向于认为-r是“韵尾”,实际上它常常是音节的核心成分(nucleus)
所以我把-r~看成是鼻化元音儿化的结果,而-r则是普通元音儿化的结果
这里所说的“鼻化”也不等同于an,ang中出现的那个音位变体[a~]
而是phonological rule在作用时的一个中间状态
我现在手里有端木三在MIT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汉语音系的
我发现他没有从非线性音系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何-n,-ng儿化的结果不一样
只是提出一个语音学上的说法:北京话的-ng可能是nasal glide,而不是nasal stop
这还是有一定道理,我注意到北京话的ang收尾时没有成都话“紧”
而且不像成都话ng可以作声母
如果此说成立的话,说明ang韵母在北京话里其实就是一个鼻化(双)元音而已
它儿化以后仍然保持[+nasal]特性
而an韵母存在一个delinking,丧失了[+nasal]特性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主元音是有鼻化,但an,ang等韻本身主元音也是鼻化的,但開始時沒有,向後鼻化逐漸
: 加強。angr也是這種情況,而anr不是,和ar,air是一樣的。
: 所以我纔説-ngr是鼻化捲舌音韻尾。

avatar
p*n
13

關於ang及其兒化的性質,我同意
但問題是,對於an韻母本身,其實和ang區別只在元音的前後,同樣也是不收尾的。
就是説,讀完an韻字以後,舌尖也是不抵上齶的。
所以還是沒能解釋爲什麽an和ang兒化後不同。

【在 d*****u 的大作中提到】
: 那其实我们说的是一回事
: 只是我不倾向于认为-r是“韵尾”,实际上它常常是音节的核心成分(nucleus)
: 所以我把-r~看成是鼻化元音儿化的结果,而-r则是普通元音儿化的结果
: 这里所说的“鼻化”也不等同于an,ang中出现的那个音位变体[a~]
: 而是phonological rule在作用时的一个中间状态
: 我现在手里有端木三在MIT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汉语音系的
: 我发现他没有从非线性音系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何-n,-ng儿化的结果不一样
: 只是提出一个语音学上的说法:北京话的-ng可能是nasal glide,而不是nasal stop
: 这还是有一定道理,我注意到北京话的ang收尾时没有成都话“紧”
: 而且不像成都话ng可以作声母

avatar
d*u
14
具体的解释可能有待研究吧
an的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可能还是a+n
生成语法搞出了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和surface representation
这是音系学的说法
在句法学里相应也有deep structure和surface structure(不过句法学牵扯的问题更复
杂)
所以,an的鼻化元音是phonological rule作用于a+n的结果
而ang的鼻化元音是underlying specification作用的结果,不需要phonological rule
也有一些实证的例子,比如an的韵尾经常会出现place assimilation
面包=miam bao
但是,航标!=ham biao
不过这并不是很有力的证据

逐漸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 關於ang及其兒化的性質,我同意
: 但問題是,對於an韻母本身,其實和ang區別只在元音的前後,同樣也是不收尾的。
: 就是説,讀完an韻字以後,舌尖也是不抵上齶的。
: 所以還是沒能解釋爲什麽an和ang兒化後不同。

avatar
p*n
15

仔細體會了一下,“航標”中間還真有m的一下,但和“麵包”中間的m舌位不同。
或者說不論前面的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夾在兩個字之間的時候都會出現一個
和後面聲母發聲部位相同的鼻音,而此鼻音的舌位取決於前字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

【在 d*****u 的大作中提到】
: 具体的解释可能有待研究吧
: an的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可能还是a+n
: 生成语法搞出了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和surface representation
: 这是音系学的说法
: 在句法学里相应也有deep structure和surface structure(不过句法学牵扯的问题更复
: 杂)
: 所以,an的鼻化元音是phonological rule作用于a+n的结果
: 而ang的鼻化元音是underlying specification作用的结果,不需要phonological rule
: 也有一些实证的例子,比如an的韵尾经常会出现place assimilation
: 面包=miam bao

avatar
d*u
16
嗯,位置同化的确不太说明问题
总之汉语语素单音节化限制了许多音系法则的使用
有时候使问题变简单,有时候也增加了麻烦
回到an和ang的问题
也许-n和-r都是coronal的,从位置上讲不能够重叠
而-ng是dorsal的,可以与-r形成complex segment或者secondary articulation
记得也有人提出过manner属性(包括nasal,continuant,lateral等等)可能是依附于位置
属性之下的。这样,两个相临音素在位置属性相同的时候就不允许manner相同了(除非do
uble linking)
我们不管最后出来的效果是什么,中间也许经过了这些处理过程
此外,人在卷舌的时候通常是有缩舌动作的,舌的后部会抬高
这时候如果同时发鼻音的话,听起来会更像-ngr
所以把-nr的鼻音删除有助于提高对比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了

更复
rule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仔細體會了一下,“航標”中間還真有m的一下,但和“麵包”中間的m舌位不同。
: 或者說不論前面的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夾在兩個字之間的時候都會出現一個
: 和後面聲母發聲部位相同的鼻音,而此鼻音的舌位取決於前字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