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2 楼
《自然-生物技术》社论与韩春雨及同事的撤稿声明
原文以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为标题
发布在2017年8月2日的《自然-生物技术》社论上
标题: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
doi:10.1038/nbt.3938
一项宣称通过Argonaute酶实现基因编辑的研究被撤回,这显示了论文发表后的同行评
议在全天候媒体时代的重要性。
本期,韩春雨及同事撤回了发表于去年5月的一篇论文。该论文称,短5′磷酸化单链
DNA可引导格氏嗜盐碱杆菌核酸内切酶(NgAgo)产生双链断裂,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编
辑。论文一发表,便引起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和媒体的竞相报道。但是很快,在推特、
博客和其它社交媒体的助燃之下,有关该研究可重复性的质疑开始迅速增多。去年11月
,本刊发表了“编辑部关注”(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提醒科研界留
意这些可重复性方面的担忧。为了最终解决这个争议,多个研究小组在数月里生成了更
多的实验数据。如今尘埃落定,这也是世界各地的许多实验室为澄清NgAgo的功能而付
出的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的证明。
韩春雨的这篇论文自去年发表后所产生的影响力,再怎么夸张地说也不为过,尤其是在
论文的来源地中国。中国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以大标题宣告一项全新基因编辑系统的发
现。这无疑是一篇中国去年被报道最多的论文;媒体监测公司融文(Meltwater)的数
据显示,仅在论文发表后的最初两个月,就有将近4000篇相关的中文新闻报道。
NgAgo的轰动之处集中在它有可能补充,甚至取代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之一点上。
NgAgo有望以一个目标序列进行基因编辑(Cas9不仅需要目标序列,还需要另外一个附
近的识别(PAM)序列)。而且,初始数据还显示了它在其它方面的优势,如引物的稳
定性更强(DNA相对于Cas9采用的RNA),增强特异性,减少基因组编辑脱靶,改善在基
因组富含GC区域的活性,以及使所用的试剂更易于合成和处理。
如果说这一切都听上去太过美好而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去年夏天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
实验室无法重复该论文所报告的基因组编辑功能,质疑声便开始出现了。在各种基因组
编辑会议上,在新闻讨论组和电子邮件中,这篇论文成为最热话题之一。这很快便引起
媒体注意,有关该初始报告有效性的正反两方面的声音开始交锋。我们内部的图像完整
性筛查没有发现韩春雨论文的明显异常,复查数据的三位外部评审人也持相同观点。
在此期间,《自然-生物技术》一直与科研界保持联络,关注各种为重复论文所做的持
续努力。最终,在编辑们的协调下,三个独立小组的成果形成了一篇单独的反驳性论文
,并通过了同行评议(Nat. Biotechnol.34, 768–773, 2016)。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
有充分的理由去提醒读者留意该论文可能存在问题,我们将正式的“编辑部关注”发表
在该篇论文所在的网址上,此举得到包括韩春雨在内的两位论文作者的支持。
我们也询问了论文作者是否可以解答科研界为何难以重复他们的结果。于是,去年12月
,韩春雨及同事,还有另外几个与本刊联系的独立研究小组,提供了新的数据,称已经
重复了NgAgo基因编辑活性。当时,本刊编辑和一位外部评审人都判定这些数据太过初
级,不满足发表标准。因此,我们决定给这些原始论文作者和新的研究小组更多时间来
收集更多的能支持其论点的实验证据。
现在,距原论文发表已过去了一年多,我们了解到当初曾报告说初步成功重复出实验结
果的独立研究小组,无法强化初始数据,使其达到可发表的水平。类似的,在征求专家
评审人的反馈意见后,我们判定韩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数据不足以反驳大量与其初始
发现相悖的证据。我们现在确信韩春雨的撤稿决定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
做法。
这篇有关NgAgo的论文发表出来,并不是科研过程的结束,而是开始。与任何其它发表
出来的报告一样,正是广大的科研共同体对相关方法进行了检验,识别潜在的错误来源
,验证试剂并优化试验。在本例中,有多位敬业的研究者个人对已发表实验方法的各种
细节进行检验,并完成记录翔实和有对照组的反驳性研究 (Protein Cell 7, 913,
2016; Cell Res. 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这篇NgAgo论文也显示了社交媒体的利与弊。显然,这些平台对于迅速提醒广大科学界
留意该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也抬高了人们的预期,以为有
关这篇论文的问题是直截了当,可以快速解决的。然而,关于NgAgo的各种问题是无法
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就能澄清的,这是有原因的。即使是简单的实验也需要花费数周
来准备、实施、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另外于事无益的是,那些进行可重复性研究的
人,其付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报——这样的工作单调乏味,没有资金支持,还吃力不
讨好。
难怪在希望得到快速、明确答案的全天候媒体和公众眼中,论文发表后的同行评议流程
似乎慢得让人沮丧。但是,当涉及生物学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当研究重复性时,
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那就是这需要花时间来做。就这篇有关NgAgo的论文而言,现在
是时候了,数据已经说话了。
社论链接:
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aop/ncurrent/full/nbt.3938.html
以下是来自作者的撤稿声明:
Retraction: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Feng Gao, Xiao Z Shen, Feng Jiang, Yongqiang Wu & Chunyu Han
Nat. Biotechnol. 34, 768–773 (2016); published online 2 May 2016; addendum
published after print 28 November 2016; retracted 2 August 2017; doi:10.1038
/nbt.3547
We are retracting our study because of the continued inability of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o replicate the key results in Figure 4, using the
protocols provided in our paper. In this figure we report that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can efficiently create double-strand
breaks and edit the genome of human cells using 5ʹ phosphorylated
single-stranded DNA as a guide. Despite the efforts of many laboratories (
Protein Cell 7, 913–915, 2016; Nat. Biotechnol. 35, 17–18, 2017; Cell Res.
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an independent
replication of these results has not been reported. We are therefore
retracting our initial report at this time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scientific record. We nevertheless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for
this lack of reproducibility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n optimized protocol.
撤稿声明链接:
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34/n7/full/nbt.3547.html
中文翻译版本:
撤稿: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
高峰,沈啸,姜峰,武永强和韩春雨
Nat. Biotechnol.34, 768-773 (2016); 2016年5月2日在线发表,论文进入印刷版后
2016年11月28日在线发表补编;2017年8月2日撤稿;doi:10.1038/nbt.3547
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
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在该图中,我们报告说,利用5′磷酸化单链DNA作为引导,
NgAgo(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能够有效引起双链断裂,并对人体细
胞基因组进行编辑。虽然许多实验室都进行了努力(Protein Cell 7, 913-915, 2016;
Nat. Biotechnol.35, 17-18, 2017; Cell Res.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但是没有独立重复出这些结果的报告。因此,我们现在撤回我们
的最初报告,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不过,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
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
本文由自然科研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
原文以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为标题
发布在2017年8月2日的《自然-生物技术》社论上
标题: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
doi:10.1038/nbt.3938
一项宣称通过Argonaute酶实现基因编辑的研究被撤回,这显示了论文发表后的同行评
议在全天候媒体时代的重要性。
本期,韩春雨及同事撤回了发表于去年5月的一篇论文。该论文称,短5′磷酸化单链
DNA可引导格氏嗜盐碱杆菌核酸内切酶(NgAgo)产生双链断裂,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编
辑。论文一发表,便引起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和媒体的竞相报道。但是很快,在推特、
博客和其它社交媒体的助燃之下,有关该研究可重复性的质疑开始迅速增多。去年11月
,本刊发表了“编辑部关注”(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提醒科研界留
意这些可重复性方面的担忧。为了最终解决这个争议,多个研究小组在数月里生成了更
多的实验数据。如今尘埃落定,这也是世界各地的许多实验室为澄清NgAgo的功能而付
出的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的证明。
韩春雨的这篇论文自去年发表后所产生的影响力,再怎么夸张地说也不为过,尤其是在
论文的来源地中国。中国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以大标题宣告一项全新基因编辑系统的发
现。这无疑是一篇中国去年被报道最多的论文;媒体监测公司融文(Meltwater)的数
据显示,仅在论文发表后的最初两个月,就有将近4000篇相关的中文新闻报道。
NgAgo的轰动之处集中在它有可能补充,甚至取代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之一点上。
NgAgo有望以一个目标序列进行基因编辑(Cas9不仅需要目标序列,还需要另外一个附
近的识别(PAM)序列)。而且,初始数据还显示了它在其它方面的优势,如引物的稳
定性更强(DNA相对于Cas9采用的RNA),增强特异性,减少基因组编辑脱靶,改善在基
因组富含GC区域的活性,以及使所用的试剂更易于合成和处理。
如果说这一切都听上去太过美好而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去年夏天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
实验室无法重复该论文所报告的基因组编辑功能,质疑声便开始出现了。在各种基因组
编辑会议上,在新闻讨论组和电子邮件中,这篇论文成为最热话题之一。这很快便引起
媒体注意,有关该初始报告有效性的正反两方面的声音开始交锋。我们内部的图像完整
性筛查没有发现韩春雨论文的明显异常,复查数据的三位外部评审人也持相同观点。
在此期间,《自然-生物技术》一直与科研界保持联络,关注各种为重复论文所做的持
续努力。最终,在编辑们的协调下,三个独立小组的成果形成了一篇单独的反驳性论文
,并通过了同行评议(Nat. Biotechnol.34, 768–773, 2016)。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
有充分的理由去提醒读者留意该论文可能存在问题,我们将正式的“编辑部关注”发表
在该篇论文所在的网址上,此举得到包括韩春雨在内的两位论文作者的支持。
我们也询问了论文作者是否可以解答科研界为何难以重复他们的结果。于是,去年12月
,韩春雨及同事,还有另外几个与本刊联系的独立研究小组,提供了新的数据,称已经
重复了NgAgo基因编辑活性。当时,本刊编辑和一位外部评审人都判定这些数据太过初
级,不满足发表标准。因此,我们决定给这些原始论文作者和新的研究小组更多时间来
收集更多的能支持其论点的实验证据。
现在,距原论文发表已过去了一年多,我们了解到当初曾报告说初步成功重复出实验结
果的独立研究小组,无法强化初始数据,使其达到可发表的水平。类似的,在征求专家
评审人的反馈意见后,我们判定韩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数据不足以反驳大量与其初始
发现相悖的证据。我们现在确信韩春雨的撤稿决定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
做法。
这篇有关NgAgo的论文发表出来,并不是科研过程的结束,而是开始。与任何其它发表
出来的报告一样,正是广大的科研共同体对相关方法进行了检验,识别潜在的错误来源
,验证试剂并优化试验。在本例中,有多位敬业的研究者个人对已发表实验方法的各种
细节进行检验,并完成记录翔实和有对照组的反驳性研究 (Protein Cell 7, 913,
2016; Cell Res. 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这篇NgAgo论文也显示了社交媒体的利与弊。显然,这些平台对于迅速提醒广大科学界
留意该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也抬高了人们的预期,以为有
关这篇论文的问题是直截了当,可以快速解决的。然而,关于NgAgo的各种问题是无法
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就能澄清的,这是有原因的。即使是简单的实验也需要花费数周
来准备、实施、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另外于事无益的是,那些进行可重复性研究的
人,其付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报——这样的工作单调乏味,没有资金支持,还吃力不
讨好。
难怪在希望得到快速、明确答案的全天候媒体和公众眼中,论文发表后的同行评议流程
似乎慢得让人沮丧。但是,当涉及生物学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当研究重复性时,
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那就是这需要花时间来做。就这篇有关NgAgo的论文而言,现在
是时候了,数据已经说话了。
社论链接:
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aop/ncurrent/full/nbt.3938.html
以下是来自作者的撤稿声明:
Retraction: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Feng Gao, Xiao Z Shen, Feng Jiang, Yongqiang Wu & Chunyu Han
Nat. Biotechnol. 34, 768–773 (2016); published online 2 May 2016; addendum
published after print 28 November 2016; retracted 2 August 2017; doi:10.1038
/nbt.3547
We are retracting our study because of the continued inability of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o replicate the key results in Figure 4, using the
protocols provided in our paper. In this figure we report that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can efficiently create double-strand
breaks and edit the genome of human cells using 5ʹ phosphorylated
single-stranded DNA as a guide. Despite the efforts of many laboratories (
Protein Cell 7, 913–915, 2016; Nat. Biotechnol. 35, 17–18, 2017; Cell Res.
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an independent
replication of these results has not been reported. We are therefore
retracting our initial report at this time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scientific record. We nevertheless continue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for
this lack of reproducibility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n optimized protocol.
撤稿声明链接:
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34/n7/full/nbt.3547.html
中文翻译版本:
撤稿: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
高峰,沈啸,姜峰,武永强和韩春雨
Nat. Biotechnol.34, 768-773 (2016); 2016年5月2日在线发表,论文进入印刷版后
2016年11月28日在线发表补编;2017年8月2日撤稿;doi:10.1038/nbt.3547
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
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在该图中,我们报告说,利用5′磷酸化单链DNA作为引导,
NgAgo(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能够有效引起双链断裂,并对人体细
胞基因组进行编辑。虽然许多实验室都进行了努力(Protein Cell 7, 913-915, 2016;
Nat. Biotechnol.35, 17-18, 2017; Cell Res.26, 1349-1352, 2016; PLOS One 12,
e0177444, 2017) ,但是没有独立重复出这些结果的报告。因此,我们现在撤回我们
的最初报告,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不过,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
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
本文由自然科研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
c*7
3 楼
冷不?手冻红红。。。
a*u
4 楼
马拉个逼,本来还异想天开的奢望他象陈琳一样憋足了劲猛地一泻千里雷霆万钧狠抽质
疑他的公众呢,看来让人意外的还是这厮的胆量和无知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自然-生物技术》社论与韩春雨及同事的撤稿声明
: 原文以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为标题
: 发布在2017年8月2日的《自然-生物技术》社论上
: 标题: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
: doi:10.1038/nbt.3938
: 一项宣称通过Argonaute酶实现基因编辑的研究被撤回,这显示了论文发表后的同行评
: 议在全天候媒体时代的重要性。
: 本期,韩春雨及同事撤回了发表于去年5月的一篇论文。该论文称,短5′磷酸化单链
: DNA可引导格氏嗜盐碱杆菌核酸内切酶(NgAgo)产生双链断裂,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编
: 辑。论文一发表,便引起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和媒体的竞相报道。但是很快,在推特、
疑他的公众呢,看来让人意外的还是这厮的胆量和无知
【在 y*********d 的大作中提到】
: 《自然-生物技术》社论与韩春雨及同事的撤稿声明
: 原文以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为标题
: 发布在2017年8月2日的《自然-生物技术》社论上
: 标题: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
: doi:10.1038/nbt.3938
: 一项宣称通过Argonaute酶实现基因编辑的研究被撤回,这显示了论文发表后的同行评
: 议在全天候媒体时代的重要性。
: 本期,韩春雨及同事撤回了发表于去年5月的一篇论文。该论文称,短5′磷酸化单链
: DNA可引导格氏嗜盐碱杆菌核酸内切酶(NgAgo)产生双链断裂,实现对人类基因组的编
: 辑。论文一发表,便引起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和媒体的竞相报道。但是很快,在推特、
P*R
5 楼
吃火锅庆祝。
相关阅读
Bioinformatician job opening at Stanford生物领域劣币驱良币Jean Zhao @ Harvardpaper help!!施一公的爷爷招bioinformatics scientist/programmerpaper help!施一公等科学家获《自然》杰出导师奖新科院士新鲜出炉一个非常奇怪的事实,自古吃面包的欧洲人,对gluten过敏的基因(转载)文献求助!邓宏魁新的chemical induced iPSC 文章求医学生物学reviewerpaper neededThe 4 Most In-Demand Biotech Jobs宁光造假被抓又电子书求助着急 问一个 问题在线等关于细胞系, 谢谢!!新拿的offers,给转bioinformatics/生统的鼓一鼓劲外行请教(包子答谢):葡萄糖的检测,葡萄糖酶(GOx)对葡萄糖的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