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明盲——孤独的鸿沟之偏见的思维
avatar

明盲——孤独的鸿沟之偏见的思维

柳村艄翁
1楼
第一篇:孤独的鸿沟
人们常说,人多难有明白人,群众眼睛是雪亮的。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这是说真理永远在少数人那里。具体而言,人的认知受自身的生理、观念、性格、情感、欲望、能力、角色以及文化环境、现实条件等的影响,每个人、每个阶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反映到人的思维活动中,产生思维特长和缺陷,即偏见和盲区,而各种认识也最终都会通过争论和事实产生公认、融合,即真理。人们或许知道人都各有所长、都有偏见、需要沟通,但常常忽略一个常识——相互依存和自我肯定都是人类生存的精神支柱,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和利益的主导让傲慢与偏见深入到人们的骨子里。残酷的事实证明,偏见是永远存在且难以弥合的,生活中就有一些心智不定的人常被指责为另类或愚昧而怀疑、否定自我,更多的人则是用言行去证明自己,甚至不惜生命代价,而民族、国家之间对话更是霸权主导的;真理求索更是漫长而艰难的,常常需要数十、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时间激烈的争斗,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与西方教会的地心说争斗了上百年。可以说,人的个性是独特的,人的灵魂是孤独的,认知的鸿沟是巨大的,没有人能够真正完全地被他人理解,人类的沟通、理解、认同等活动几乎消耗了自身一半的精力,甚至可以说,人就是为沟通而活的。为此,社会产生了用来调整人们沟通矛盾的规则,由此也让规则之争贯穿人类历史并充满了血腥。
现代科学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人的个性,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总结的个性概念就有五十多个。人们常常评论他人的个性是好或怪,其实是一种对他人文明习惯的评判。这里的个性是指个人基于生理属性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即人的思维和性格特征。现在有很多关于思维和性格的技论书籍,对其不敢苟同,但在此不必辩驳,因为常识认知才是正道,没有认知基础的技巧常会让人走火入魔。
一、偏见的思维
偏见产生的直接因素是人的思维,即思维盲区。复杂的思维至今还是难解的,决定了人类偏见的鸿沟是永恒而难以跨越的。当然,一般的日常沟通易解,那是因为人们对大多的社会规则、规律和现实存在共识。
思维是大自然赠予人类最宝贵而神秘的礼物,让人类拥有最强大的智慧、最顽强的意志、最丰富的情感,但人类对这个“宝贝”至今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早在二千多年前,被誉为最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提出了思维是“灵魂的自我对话”,直到150年前德国人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让心理学从哲学独立出来,但至今大脑机理还处于功能的对比、验证阶段,还没形成完整、清晰的思维理论。现代心理学也只是从思维过程的角度,将其概括为人脑对信息的感知、归纳、比较、分类、分析、判断、定论的活动,或概括为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的认知活动。对此,人们的争论还很多,有人认为这种概念未能反应人类大脑特有的、重要的精神活动,也有人说感知活动不是人类特有的思维。不过,这些属于学术问题,就不必在此深叙了。
人类没有完全相同的大脑,也就没有完全相同的思维个性。人脑神经细胞在百亿以上,足以让思维有无穷的形态、个性,表现的思维方式差异也是无尽的,其复杂性让人类至今也难有统一、深入的认知。人们一般将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大类。感性思维是依靠直觉、想像、经验、情感的认知,理性思维是依靠事实、逻辑、理论的分析。每个人都兼有感性和理性两种思维方式,但不同人的强弱有差异,特别是在性别上表现明显,女人感性思维普遍较强,男人理性思维普遍较强。感性思维较强的人直觉感受、形象记忆、表情、表述、想象、技巧活动等能力较强,善于艺术创作、表演和手工操作,言行易受情感影响而活跃,喜欢感官体验类活动,如情感剧、歌舞、技能活动等;理性思维较强的人逻辑、归纳、分析、推论、判断等能力较强,善于技术、理论、谋划性较强的工作,言行受判断影响而沉稳,喜欢强力性观赏类活动,如悬疑剧、战争剧、智体活动等。
理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主体,是偏见产生的主因。感知让思维偏见千变万化,不同的理性分析让感知的偏见有不同的定论。人类的感知活动目前还是神秘的,故在此,就主要简述几种作用较突出的理性思维,即: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关联思维、逆向思维、否定思维等,当然,还有其它思维方式,如灵感思维,有人甚至提出了上百种思维方式,就不赘述了。集中思维,就是通过已知条件求结论,就是根据现象总结出一个确定的判断、观点,如人们对他人表现作优劣评判;发散思维,就是通过已知条件求多种结论,就是对事件的进展分析可能存在的多种结果,如认为好心可能办坏事;关联思维就是对各个已知条件之间联系的论证,就是寻找不同事物、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对自然界相生相克规律的认知;逆向思维,就是对结论求证,去找出事情的原由、源头、真相,如分析失败是怎么造成的;否定思维,就是假设结论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就是挑毛病,如现实中常见的辩论赛。
每种思维方式都有现实的独特作用。有的理论认为感性思维是思维的初级阶段,这显然忽略了一个常识,那就是思维分化与脑叶的分工和兴奋度有关。生理学研究认为,大脑左半球是科学性的,右半球是艺术性的;况且,感性思维不是感知活动,其作用也不是理性思维具有的,感性思维所依赖的情感的价值更是难以评估的。或许,正是感性思维让人类的感受与活动丰富多彩,充满了趣味、激情、活力,而长期处于思考压力下的的书呆子却被人们戏称为固化无趣的“榆木疙瘩”;而如果把这些作用视为思维阶段性特征,那艺术活动就成为初级思维的特长了,因为艺术就是感性的一缕灵光、经验的百炼精华。现代医学发现,大脑神经介质传递能力决定了感性思维能力,心理压力和生理老化会让介质减少,出现快感和动力不足,出现痴呆和心理疾病;另外,大脑各区域兴奋度是相互抑制的,即一个区域的兴奋必然产生对另一个区域的抑制,长期的兴奋和抑制会产生思维功能、方式的差异,产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分化。当然,让人深刻、智慧的是理性思维,其作用比感性思维强。集中思维能让人独立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发散思维能让人敏感捕捉危机,关联思维能让人通过现实获得灵感,逆向思维能让人找出现象中的深层次原因或真相,否定思维能让人有挑战成见的勇气。西方人的逆向思维能找出物质基本元素,英国发明家瓦特的关联思维能从烧水的蒸汽冲击现象中发现蒸汽机原理,中国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的否定思维能在吴国朝廷上舌战群雄并完胜(见中国明朝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
每个人都有擅长的思维方式,是难以责全的。每种思维方式成年人日常都在使用,而且都会同时用多种思维方式,但又常常被忽视或认知模糊,常常聚焦思维的目的和价值,排斥他人的思想观念,或责备他人的思考方法,从而产生很多误解和矛盾,形成沟通障碍。实际上,思维能力很强的专家,也多是善于想像、推论,善于洞察危机,而少有现实的解决思路,包括中国的圣人孔子的思想和治国实践也未得到春秋列国统治者的认可。认识他人思维习惯比分析他的思维目的更有价值,一个优秀的谈判家往往更注重对手的思维和心理特征。当然,各种思维能力都很强大的人是存在的,但很稀有,其瞩目的成就自然也是人们难以企及的,如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强大的思想力让他跨入了世界伟人之列——其强大的联想能力,能把高深的理论让没有文化的人明白并广泛宣传;其敏锐的判断能力,能敏感捕捉对方的弱点和自己面临的危机;其深远的洞察能力,能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候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同思维方式看待问题角度会不同,让偏见产生不可避免,让是非评说难有标准。人们常常因此发生激烈难解的争论,比如说评价一个人往往是众说纷纭——有运用集中思维说功大于过的,有运用关联思维说功过是现实客观条件决定结果的,有运用发散思维说功过作用未知的,有运用逆向思维说功过责任的,有运用否定思维说没有功的。况且,思维方式与大脑活动的区域以及人的立场、目的有关,让不同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沟通障碍,要站在别人的思维角度去理解,难度超过了人们的想像,造成偏见和盲区。
avatar
柳村艄翁
2楼
@草鱼子 2020-11-09 09:16:05
支持这种思考
-----------------------------
大家多提意见
avatar
柳村艄翁
3楼
@95论坛 2020-11-28 01:43:42
唉!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明白人。
什么是明白人?
张口无语就是明白人。
-----------------------------
张口无语是因为认知处于一种瓶颈状态,自以为见到了本质。其实理论是无限的,而人类的自我认知现在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