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戳蓝字 “茶狐看世界” 关注昨天,中国驻乌克兰使馆呼吁,尚在乌克兰的中国公民,务必加强安全防范并撤离转移。驻乌克兰使馆将协助组织有需要人员撤离转移,请在乌人员尽快与使馆联系,并登记个人信息。自行撤离转移人员请向使馆报备。
即便是俄军大规模深入乌克兰腹地的那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完全撤侨。如今俄军的战线已经收缩到东部四个州,我们却开始撤离最后一批国人。这传递出耐人寻味的信号……我们撤侨向来都是非常谨慎的,2011年利比亚大撤侨,3月初撤完大部分人,3月19日法国首先空袭利比亚,利比亚战争一路打到了当年10月……很多朋友这几天都在群里讨论,北方大邻是不是要扔煤气罐了?还让我预测一下。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无法预测。我只能从我对俄罗斯民族的观察中,谈谈我的感受。高加索山脉深处,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交界之地,有一个俄罗斯人的小村庄,那是我见过最破败的村庄。当地海拔高,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农业不行,交通落后,工业也不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旅游业,人均GDP不到3000美元,甚至远不如我国最穷的省份。当地的基础设施完全荒废,没有一处连续10米以上完整的路面。我们跟着导航去一个酒店,结果三番五次掉头,更换路线,原因你想也想不到,居然是因为道路被建筑垃圾堵死,就算要把垃圾倾倒在路上,那也好歹堆在路边,而不是倒在路中央,直接把路堵死。更奇葩的是,路被堵死,也没人管。
那种状态比地震和战争更可怕,不是暂时的灾难,而是长期的绝望。从道路房屋的状态看,当地人对生活的态度,完全就是自暴自弃。这种情况,哪怕在1980年代的中国,都不至于如此,我们那时候,只是穷,但心中还有希望。苏联解体后,大部分俄罗斯族的成年人都选择回俄罗斯,留下的村民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我曾经在国内的山区也看过一些留守儿童,衣服穿得比较邋遢,头发很久没洗,隔代抚养,缺乏管教,一看就知道,那些留守儿童处于放养状态。2017年摄于高加索山区
就在这个废墟一般的俄罗斯族村庄,我看到一个小姑娘,衣着鲜亮,她在换牙,咧嘴笑起来,就会露出两排残缺的牙床。看到我的镜头,小姑娘摆好姿势,抿着嘴,露出矜持的微笑。如果不是我亲手拍的照片,我甚至怀疑我的记忆,她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仿佛就是一片废墟上绽放的玫瑰。她全身上下的衣服,精心搭配,配色很养眼,唯一露馅的就是那双破旧的鞋子,裂开一个口,露出里面的袜子。看得出来,虽然生活落魄,但这个民族的审美水平,依然在线,这也符合我对斯拉夫民族的整体印象,我认识的白人里面,英美昂撒系,虽然经济发达,但普通人的审美,真的一般般,吃穿都不太讲究。相比之下,东欧斯拉夫民族,经济不算好,但审美水平不错,不讲究吃,而讲究穿。有些人,走在大街上,看上去像模特,口袋里却空荡荡。都说中国人爱面子,其实,从外表看,最爱面子的可能就是俄罗斯人。虽然,环境困苦,经济凋敝,但是「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他们的自尊心依然很强,哪怕让小姑娘出门玩耍,也要精心打扮,在外人面前,一定要表现出自己最完美的那一面。Putin出席俄罗斯大使的葬礼,这张照片比什么美国黑帮大片的剧照,都不知道高了多少。Putin的隐忍,身后人的紧张,已经安息的大使,包括左边小哥微妙的表情!都让照片的内涵看起来无比丰富,张力十足!俄罗斯民族对于死亡的仪式感,值得细细品味。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让我过目不忘的视频,里面的人,个个穿戴整齐,精神饱满,有人扛着国旗,有人提着花圈,后面的队伍里,很多人捧着照片,伴随着音乐,队伍缓缓前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铺装的道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道路两旁是枯黄的杂草,远处是低矮的房子。这是2022年,俄罗斯无名小镇的胜利日「不朽军团」活动。在俄罗斯,最重要的节日,既不是圣诞节,也不是国庆节,而是每年5月9日的День Победы 「胜利日」。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对苏联正式签订投降书,生效时的欧洲中部时间为5月8日,而莫斯科时间为5月9日,因此美国及西欧国家,每年5月8日纪年胜利日,俄罗斯在5月9日。几乎所有的参战国家都举办各种仪式,纪念这个节日,每个国家都大同小异,唯独俄罗斯与众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不朽军团」游行,俄语叫Бессмертный полк。每年的胜利日,Putin都会捧着父亲的遗像参加「不朽军团」活动。
游行的时候,年轻人举着板子,老人们颤颤巍巍地坐在轮椅上,几乎每个俄罗斯家庭都有亲人在战争中牺牲,大家举着参加过二战的亲人的照片,自发地汇成一股洪流,场面安静而震撼。如果去bing搜索图片Бессмертный полк,你会看见整个屏幕的遗像,如果你无法感受电影里红军带给德军的压迫感,那么你看看「不朽军团」就可以了,盯着看一会,甚至感觉到「有一群群亡魂,排山倒海地向你走来」。每一个国家都有爱国主义,但俄罗斯的悲情感,可能是最浓烈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死亡人数竟然多达2700万人!伤亡总计6000万人!死了17%的人口,大约一半青壮年男性都牺牲了,男女性别比,达到夸张的1:2.7。这使得苏德战争成为20世纪全世界伤亡最惨重的战争。1915年,整个沙俄境内尚且有1.85亿人。而到1945年二战结束,苏联境内居然只有1.53亿人稍多,也就是过了三十年,苏俄境内的人口反倒少了2500多万。我有一次和一群俄罗斯人聊天,我随机问了一下,几乎每个人的家族,都有人在二战中牺牲,或者受伤。二战对很多国家来说,都只是一段遥远的历史,而对于俄罗斯人,是每个人的私人回忆。我认识一些生活在中国的俄罗斯人,他们眼界比较开阔,常年行走在东西方各国,他们认为,这种悲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爱国主义的确有好处,可以巩固俄罗斯的团结。但另一方面,沉醉在这种悲情里,过去的荣耀被无限放大,相比眼前苦涩的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一旦这种挫败感积少成多,找不到释放的途径,就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对所有人都不好。大多数俄罗斯人都认为,如果不是他们当年用肉身挡住纳粹德国的钢铁洪流,全人类都会被纳粹蹂躏。整个世界都亏欠俄罗斯。如果,一个国家一味沉浸在过往的血腥荣耀,而不为未来做计划,这个国家已经没什么未来了。根据我的见识,类似这种「不朽军团」的仪式感,在其它国家好像都没有。如果有,请私信留言给我。
2004年9月1日,三十多名车臣武装分子在俄罗斯南部的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劫持了一千多名人质,包括学生、老师和部分家长,其中大部分是女人和小孩。正常国家在应对人质劫持事件时,最优先的就是保护人质。但俄罗斯的特种部队似乎并不怎么在乎人质的伤亡,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所有车臣武装分子。俄国特种部队来势汹汹,14.5毫米大口径机枪的BTR-80装甲车开道,背着火箭筒的士兵从车上纵身跳下,最后甚至还出现了T-72主战坦克。他们的架势,完全是参加一次战役,而不是解决人质绑架问题。当地家长们,也拿着自家的枪支弹药一起赶赴了现场,二话不说就是一通压制性的开火。他们和军方站在同一线,与车臣武装分子针锋相对。尽管陆续有少量人质被放出,俄罗斯军方也基本掌握了整个校园,但就在这时,由于车臣武装分子内讧,引爆了一颗炸弹,彻底让这次事件走上血腥的不归路。事后,有遇难者亲属表示曾亲眼目睹坦克和装甲车“向校园开火”并导致了体育馆的爆破,有记者则干脆用“围歼战”来形容这一损失惨重的救援行动。在炸弹的冲击下,部分人质开始四散奔逃,车臣武装分子开始射杀,而包围在校外的家长们听到爆炸声也彻底炸了锅,再也按耐不住。家长们扛着枪就不要命地往里冲,和军方一起强攻。混乱的局面导致了极为惨痛的损失,最终,有31名车臣武装分子被击毙,被困人质中有334人(其中186名儿童)去世,其中,有26名小孩的父母双亡。参与救援行动的俄强力部队共阵亡25人、伤40人,和被击毙的绑匪相比,几乎达到了“十命换一命”的程度。这是史上最惨烈、最失败的人质解救行动。现在回想起别斯兰人质事件,我不由暗自心惊,北方邻居的思维方式、生死观,和普通人类完全不同。绑匪劫持人质,至少有谈判空间,哪怕连哄带骗,都要先稳住绑匪。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寻找机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结果。其它国家的家长,最担心的应该就是自己小孩的性命,无论什么要求,都答应了再说。但北方邻居完全不同,居然用重型武器发起总攻。为了要绑匪的命,不仅自己的命不顾,连人质的命都可以不顾。见神杀神,见佛灭佛,就问你怕不怕?俄罗斯的祖先,从莫斯科附近的一小块土地,扩张成为鼎盛时期2288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依靠的就是这种狠劲!要么灵魂上彻底臣服,要么肉体上灰飞烟灭,这种作风,屡试不爽,子孙相传,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的DNA。苏俄军队里,有一种蔑视死亡的传统,欧美军队阵亡20%就完全崩溃了,苏联人阵亡70%依然能够发起冲锋。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几十万苏联男性,阵亡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这种不要命的精神,纳粹看了,都背脊发凉。如果说,中国人在战场上拼命,是为了保家卫国,不得已而为之。那么,俄罗斯人则是一瓶伏特加下肚,肾上腺素冲上脑门,乌拉一声,就去拼命。相对于战斗背后的理由,他们似乎更看重战斗本身的意义。俄罗斯号称战斗民族,但仔细看看他们的战争史,这个民族好战,而不善战,不但曾经败给实力差得多的日本,还差点败给弱小的芬兰。战法不对,技术不行,都不能阻止战斗民族高喊乌拉,向前冲,用人肉堆出胜利,就是他们的传统,这样的传统,成全了今天的俄罗斯。也许是上千年的东正教传统,对俄罗斯人生死观的影响,对他们来说,死亡不是物质性的,而是形而上的存在,死亡不仅是肉体机械活动的停止,也是从一种存在到另一种存在的过渡。既可以说是豁达从容,也可以说是作贱生命。反正就不怕死。在苏俄的文学中,我们常见作者对人物濒死前内心的平静态度的描写。在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男主人公格里高利,打战的时候,经常自言自语:“在清醒的时候死,是很可怕的;在睡着的时候死,一定很舒服。”前段时间,一句号称Putin说的话:“如果俄罗斯没了,还要这世界干嘛?”在社交平台流传。看到这句话,我的直觉是,这应该是一句谣言。但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又突然想起这句话,于是上网核对一下。没想到,Putin真说过这句话。2018年3月,在索洛维约夫( Solovyov )的节目《2018年世界秩序》中,Putin以核对抗为主题,发表了以下言论:「作为俄罗斯公民和俄罗斯国家元首,我想问自己,如果俄罗斯没了,还要这个世界干嘛?」2018 年10 月,瓦尔代国际论坛讨论的主持人Fyodor Lukyanov,询问Putin,为什么要说那句话。Putin回答说:「我们是否准备好使用我们掌握的武器?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利益......是的,在极端情况下,我们难道必须等待有人先动手?敌人动手之前,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做?.....侵略者必须明白,报应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将被摧毁。我们是侵略的受害者,将上天堂,而他们甚至没有时间悔改,只能下地狱。」咱汉人也爱面子,但在生命和面子之间,可能还是更重视生命。人都没了,还要面子干嘛?再说了,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这些话,都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智慧的总结。只要活下来,一切皆有可能。但北方邻居却不一定,在某个瞬间,荣誉和生命,一念之间,就选择了荣誉,放弃了生命。与其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还不如说是一股热血冲上脑门,为了面子,什么事情,都有可能………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喜欢的话,请在右下角点一下“在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