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比巴铁更理解,什么叫"中国式科技出海"
文/观察者网 周毅
“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这是形容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的一组词。
70年来,中巴友谊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一段佳话,至今不少人仍口耳相传着巴基斯坦对中国人格外热情的故事,而“巴铁”这个称谓也饱含着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人民的深厚情谊。
这份真挚情感从上世纪中巴友谊公路的建设中走来,如今正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来自中国的援助和技术输送,正让巴基斯坦的社会面貌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中国和平发展、重情有义的大国风范深入人心。
从流动着物资的友谊公路,到各领域广泛合作的经济走廊,再到如今以民间力量为代表的技术输送,中巴友谊之路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丰富与扩展。
从跨越高山到接入数字时代,中巴“友谊之路”怎么修?
从中国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北部城镇塔科特,有一条跨越高山的“巨龙”。这条公路穿越喀喇昆仑、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三大山脉。它全长1224公里,全线海拔600至4700米,可谓是人类工程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
这就是喀喇昆仑公路,人们也叫它“中巴友谊公路”。
中巴友谊公路是新中国早期对外援建、“技术出海”的重要缩影之一。在1968年至1978年年间,中国建设者历时6年零7个月,援建了北起中巴边界红其拉甫山口,南至塔科特大桥,全长613公里的道路部分。
在中国人的无私帮助下,巴基斯坦拥有了一条往来交通,发展经济的要道。
幸福来之不易。受严酷复杂的自然环境等影响,上世纪修建喀喇昆仑公路时,中巴双方共有约700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相当于每公里路都是用一条人命换来的。中巴两国人民的深情,自此交融在血肉里。
这种和平相处、并肩建设、浴血牺牲的历史记忆,镌刻在两国人民记忆深处,也为两国绵延不绝、不断发展的深厚友谊奠定了底色。半个世纪以来,不断有中国建设者涌入巴基斯坦援建事业,续写着新时代“中巴友谊之路”的史诗。
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再到商业项目……无数中国人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无私地带到巴基斯坦,从修路到致富,它们正广泛、深刻地改变着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面貌,帮助巴基斯坦快速迈入现代化。
中巴经济走廊,就是中国为巴基斯坦带来的经济合作之“路”。多年来,中巴两国围绕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水利、信息通讯和教育发展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这极大地改变了该国的民生状况。
在2015年以前,巴基斯坦长期面临能源危机,全国范围内每天停电4-8小时是常态,2015年夏天甚至有1200人因停电等因素死于热浪。但伴随着中国能源项目在该国四处开花结果,巴基斯坦将有望成为一个不再停电的国家。
包括瓜德尔港港口建设在内,不难发现,中国对“巴铁”的帮助和技术出口,从来不是为了从当地获得什么。恰恰相反,往往是中国把自己最好、最先进、最成熟的技术分享出去,帮助当地少走弯路,以早日步入现代化,提高民众福祉。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开始扮演起中巴合作的角色,让这条友谊之路步入一个新台阶。举个例子,因为看好南亚地区电商消费市场的发展前景,阿里在2018年收购了当地的一个电商公司,但很快发现当地的物流非常落后,包裹的普遍配送时效在一星期以上,服务更是一言难尽,物流发展水平几乎跟20年前的中国差不多。
在国内,技术创新已经被证明是提升物流效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技术出口,引导和重塑当地的电商生态面貌被提上日程。
今年8月份,菜鸟物流往巴基斯坦集中发运了50余个集装箱,里面装的是建造自动化快递分拨中心的全套设备,小到一个螺母都是中国制造。在接下去的两个月中,菜鸟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和拉合尔两地快速建起了自动化的快递分拨中心,成为当地乃至南亚地区最先进的快递基础设施之一,结束了巴基斯坦快递人工分拣的历史,推动当地物流行业一步跨进了数字化时代。
菜鸟正在建设巴基斯坦智能快递分拨中心
与横穿喀喇昆仑的天堑之路相比,菜鸟正努力为巴基斯坦打造一条摸不着但看得见的“路”,接入这个数字化的大时代。
帮助“巴铁”重焕商业文明荣光,中国企业为什么能?
巴基斯坦国土上孕育的文明历史悠久。雅利安人和印度人的文明、犍陀罗文明、佛教和伊斯兰教文明……在拉合尔等城市中,至今可以看到这些文明的痕迹。作为区域交通和文化联系的汇合点,巴基斯坦国土上也曾兴盛过灿烂的商业文化。
但因为历史等问题,巴基斯坦的商业文化一度没落,没能赶上技术革命的“快车”。而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恰恰赶上了这一波互联网的技术红利,整个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经验积累、技术成果,如今正在不断出海。作为“巴铁”,自然首当其冲分享到这些红利。
以电商物流为例,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巴两国的情况在某些角度上很“像”。
相关行业专家分析认为,南亚目前的电商和物流发展水平与20年前的中国相似。在市场环境、发展阶段、演进路径上,两国存在不少相似之处,这就意味着来自中国的经验具有“可复用性”,可以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此外,在数字经济时代,菜鸟等中国物流企业也积累了相当的供应链和物流技术。来自菜鸟的中国技术经验是经过市场和时间检验的,是成熟和稳定的。对于方兴未艾的巴基斯坦电商物流行业而言,这将极大降低其试错和时间成本。
在菜鸟向巴基斯坦技术输送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特点:中国企业往往结合自己的业务特长,因时因地制宜。他们以一种开放、灵活、科学的姿态,“对口”地帮助当地完善商业设施和生态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有开放情怀、合作态度,既继承和发扬了两国人民长久以来的深厚友谊,同时也注意尊重客观规律和商业逻辑。他们将前沿科学、应用技术和商业实践深度耦合在一起,互相驱动,有机地提高了当地现代化商业水平。
中巴友谊穿越千年,唐朝的玄奘等人就曾造访过拉合尔等地。千年来中国人兼济天下、和平发展的初心始终没有变过。从中巴友谊之路开始,中国人继续传递着和平、包容和友好的态度,延续着血脉里的智慧和善良,向外伸出友好之手。
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什么叫“中国式科技出海”。
如何诠释“中国式科技出海” ?
与人类历史上某些“科技输出”不一样,“中国式科技出海”从来都不是扩张性、掠夺性的,它是治理性的。它侧重的是对当地经济产业和民众生活的改善,是对生产关系、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改进、平衡和综合。
“中国式科技出海”是合作性的。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瓜达尔港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电力技术的援助、农业领域的探索,某种程度上,这些合作项目在巴基斯坦发挥的都是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既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学相长”的关系,同时也是朋友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关系。
中国技术往往以洞察和实力获得口碑。菜鸟巴基斯坦分拨中心建设使用的均是菜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是保持了相对的领先性和极大的竞争力。。
当地工程师Muhammad Usman Chohan表示:“我们之前的分拨过程都是人工的,收到包裹后读取条形码并按区域分类,之前手工分拨系统的缺点就是整个过程花费了太长的时间,这也是我们之前客户订单不够多的原因,采用菜鸟设备后流程将实现自动化,我们的包裹只要放入机器,机器将用相机扫描并完成自动分拣,效率非常高。”
来自中国的先进技术,永远是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落地的。
“巴铁”对中国技术的选择,都基于其独立判断。对当地企业而言,中国技术既给他们带来了选择的机会,也为他们留足了发展的空间。
中国式科技出海从来都不会压制当地企业发展,相反它往往解放了当地的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了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并在当地投资、生产、就业和消费等领域,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合力。这与中国的大国风范是一脉相承的。
如今,中国民营企业正成为中国科技出海的重要角色。菜鸟等企业的“中国式科技出海”,正让他们把自身对电商物流的理解,对科技应用的理解,逐渐输送给海外的合作伙伴,并帮助他们在竞争中快速建立起差异化优势。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获得中国帮助,吸收“中国科技出海”的过程中,不断向中国学习的巴基斯坦,未来也将走上一条自主思考、独立发展甚至引领创新的道路。有一天,巴基斯坦人民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翅膀,再次于天际翱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