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买办城市吗?
最近看到网上有人说,上海是买办城市,是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看了全文后我认为比较瞎扯,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上海到底是不是买办城市?
买办到底指谁?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买办”?
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简单地说,相当于贸易中间人或者经纪人吧。
最开始的买办受到清政府的严格控制,但在鸦片战争之后,买办的身份与性质就完全听从外商的决定,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从这点上来看,就已经可以排除所谓买办城市的说法。
另外,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体系里,买办阶级通常有两个特点,一是服务于帝国主义,二是出卖主权。从这个定义角度来说上海政府和人民是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了。即便对于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大部分外籍人士来说,也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泼脏水。
为什么这样的说法有市场?
我估计啊,这和上海经济中外资比例,以及近代上海存在过买办有关。大部分朋友可能会把利用外资与买办关联起来,或者等同起来。
2020年上海外资数据公布,外资是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贡献了上海超过1/4的GDP,1/3的税收,2/3货物进出口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以及1/5的就业岗位。2020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比重为14.0%,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确实,引进外资经济确实是上海的一个标签,或者说是一张名片。但全国各地都会有外资经济,多多少少,怎么能仅凭这个印象就武断认为是买办经济呢?
譬如,《潇湘晨报》记者从深圳市商务局了解到,2020全年,深圳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434个,实际使用外资86.83亿美元,增长11.8%,占全国的6%,而《2021北京外商投资发展报告》中提到,“十三五”期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累计829.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超12%。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占全国比重约10%。
看了这些数据后,你还会以为北京和深圳也是买办城市吗?
另外说到买办文化,真正意义上的买办阶级已经在中国消失了七十多年了。而且买办起源是在广东,最早的买办由广东的掮客转变而来,后续随着口岸开放增多,在宁波,湖州等地才先后出现大批本地买办。要论买办文化,上海还真不算是鼻祖。相反,上海不但没有被买办文化吞噬,反而形成了强大的工人阶级,还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另外,还有人可能把中产阶级文化误认为了买办文化。
上海经济是谁主导?
当然,可能有朋友要说,我就是认为,外资经济比例高的城市就是买办城市。
关于这点,可能很多包括上海本地的朋友都未必清楚这一点,认为上海是外资主导经济模式。
其实不然。
上海2020年的GDP是38700亿元。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748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占比45.2%,占比接近一半。而个体和民营经济占约30%,外资经济占比25%。
如果再看企业层面,上海的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在2020年接近了2.4万亿元,占GDP 60%以上,包括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制药制造业等前沿制造业。这些行业里的龙头国企比比皆是,譬如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上海华虹,上海实业等。还有一批知名的金融企业,譬如浦发,太保,另外中石化,宝钢,东航,中船,中海运这样的驻沪央企就不说了。
还有其他行业的上港集团,光明食品等,每一个都在上海经济细分领域举足轻重,妥妥的国资主导。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上海不要外资,而是要充分利用好外资。上海政府新闻发布会曾经提过,外商投资企业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外资占比不断攀升,为上海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商投资企业还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累计设立研发中心479家,上海一半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来自外商投资企业。”
上海的外资经济,不仅助力上海长期的经济发展,而且带动长三角产业链,乃至对全国来说,也是在持续做出重要贡献的。
但这些绝不是某些自媒体开始带节奏的理由,不能因为外资经济,因为这次疫情,就企图把上海定义为买办城市,将上海与全国其他地区割裂,孤立上海,甚至动摇改革开放方针。
时局越是复杂,我们越是要警惕各类妖魔鬼怪出没。
毕竟,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但要毁掉大厦,可能只需要一天。
首席商业评论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