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学家、外商这么看
18.10.2022
本文字数:1952,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导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作者 | 第一财经 潘寅茹 高雅
据新华社报道,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17日上午举行第一场记者招待会,围绕外商在华投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表示 :“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他表示,中国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鼓励外商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进一步优化对外资企业的服务。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智库学者、外商贸易机构均认为,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高水平对外开放惠及双边和多边贸易互动。
▲图源:新华社
惠及中日韩贸易互动
二十大报告提出,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日本前国会议员小池政就对于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表述印象深刻。小池政就说乐见中国政府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政府的对外开放对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也感受到中国当前正积极地致力于提高国际公共利益。
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两国双边贸易从1972年邦交正常化时的11亿美元,到2021年已突破3000亿美元,达到3714亿美元。小池政就认为,一路走来,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正在进一步深化。
如今,中日双边贸易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已形成了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局面。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韩贸易也在10年间飞速发展。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大学主任教授黄菲还清楚地记得10年前也就是中韩建交20周年时,双边贸易额刚过2500亿美元,中韩自贸协定(FTA)谈判才启动不久,当时两国人员往来仅600多万人次。如今,中韩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44%。中韩相互投资突破千亿美元,不仅签署了FTA,还共同加入了区域多边合作机制,产业链供应链紧密相连。
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曾在接受韩媒采访时提到的一组数据显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723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其中韩国对华投资增长37.2%,居各国之首,中韩双边贸易额也同比增长近13%。
黄菲认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韩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发展的前景和潜力,也说明未来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会更紧密。
今年年初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首个将中日韩三方全面纳入的自贸协定。除了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以外,RCEP还利于推动亚太区域加强产业链协作、优化供应链布局,促进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
此前,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表示,RCEP形成了统一大市场,进一步深化了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将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和产业互补性,深化高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提升域内国家贸易投资合作水平。
小池政就表示:“在稳定维持长期构筑的供应链的同时,期待中日通过共同研究开发等,发挥引领带动国际市场的作用,形成中日‘高水平’贸易。”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经济学家彭蔼娆(Iris Pang)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目前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正变为一个拥有复杂供应链的大型制造中心,同时美欧则继续进口中国商品。因此,中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开放无需担心。
她表示,二十大报告中有不少内容提到了与经济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有关的更积极的目标。其中着重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不仅是为了支持技术进步,也是为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关于促进绿色经济的内容没有改变,但报告强调了其对未来增长的重要性。
已经取得积极成果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言人巴里(Doug Barry)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承诺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包括金融业开放等。
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22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77%的受访在华美企认为,中国仍然是其全球前五大优先市场之一。在中国的财务表现也仍然强劲,89%的受访企业盈利。63%的受访企业表示其盈利水平在去年实现了十余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增长。83%的受访企业称,他们去年在中国的利润与整体经营状况一致或者更佳,这个比例也创1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68%的受访企业去年在中国实现营收增长,近半数的受访企业表示营收增长超过10%。
中国英国商会此前发布的《在华英国企业:2021-2022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也显示,59%的英国企业将中国列为2022年的前三大优先投资目的地,82%的企业将中国的市场潜力作为2022年增加投资最重要的因素。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苏越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出口和跨境投资合作将得到更多支持。同时,他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将降低全球工业品和消费品的价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