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以高水平开放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与增长|《财经》年会

以高水平开放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与增长|《财经》年会

公众号新闻

制度型开放表明中国坚定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长期之策,中国新发展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新机遇

文|《财经》综合报道

12月17日,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财通汇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多位与会嘉宾在谈及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时特别强调了高水平开放。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江小涓表示,开放支撑了增长,促进了结构调整,促进了技术进步,以开放推动改革是中国过去40多年非常重要的发展经验。制度型开放表明中国坚定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长期之策,中国新发展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新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短期内世界经济呈现“两高两低”的态势,即高物价、高利率、低增长、低外需。为此,中国需要进一步稳外贸,继续使外部市场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上有所贡献。同时,百年大变局呈现出争夺技术制高点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日益紧迫,经济全球化进入了调整期,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特点,这要求将中国的发展放在全球的格局下进行观察与思考。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江小涓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开放的内容值得高度关注,也是为社会增强信心的很重要的内容。江小涓认为,政策型开放40多年之后,从国内产业竞争力,从现在对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需求,从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来看,现在有条件转向制度型的开放。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工具是相对稳定和定型的,它最大的特点是稳定可预期的开放体制,对加强国内外市场主体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是很重要的。

国际环境有挑战更有机遇


疫情的持续,国际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这些问题无疑是对中国经济的挑战。

隆国强直言,短期内世界经济呈现“两高两低”的态势,即高物价、高利率、低增长、低外需。对中国经济而言,这将导致外需会不振。中国需要进一步稳外贸,继续使外部市场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上有所贡献。但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明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更多的要依赖于内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也认为,中国明年稳外贸难度加大。他表示,今年4月,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速是0.1%;1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速是0.1%。也就是从4月的谷底到了11月再次回到谷底。因此,明年外需萎缩,如何能够实质上稳住外贸,挑战是很大的。

此外,气候变化、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制定和大国博弈的激烈都将成为新的挑战。围绕着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权竞争日益激烈,中美的竞合关系深刻变化,这些让中国面临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

不过,挑战中仍然存在机遇。隆国强认为,绿色转型对全球的经济结构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转型压力是很大的,但同时也有机遇。

江小涓分析,国际贸易仍是引领中国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的力量。从最近三年的数据看,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特别是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两项消费需求和投资带来的内需。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仍然是疫情中撑住中国经济和疫后中国经济复苏非常重要的力量。

另一个机遇则是新技术的发展。 隆国强认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迅猛推进,包括生物技术、绿色低碳技术、航天技术、深海技术在内的新技术革命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全球的经济格局。如果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把握住了机遇,就有可能脱颖而出。对中国来说,把握好新一轮技术革命不仅仅要发展新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产业链的重新组合也将成为新机遇。江小涓表示,疫情对产业链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但在数字平台上,产业互联网对网上企业进行接链是很高效的。她分析,很多链条受到冲击,不是受到疫情的打击,而是新链的出现。随着疫情后的复苏,在数字技术下新组合的产业链,一定会冲击原有的产业链,但数字技术也能为受到冲击的产业链补链接链。

隆国强也表示,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从以往效率优先性变成效率、公平、安全并重,公平和安全的考量在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供应链调整就有多元化、短链化、本土化等趋势。

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双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江小涓认为,这两句话概括地指出了国内大循环畅通高效依然需要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江小涓表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特点之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会带来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但从中国的现实来看,也会带来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发挥优势、化解压力都需要畅通的外循环。

中国总体上是一个资源短缺的经济体。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老百姓生活对多元化能源需求的增加,一些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在持续上升。长期来看,中国对自然资源的进口需求难以避免。中国有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在国内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情况下,形成特别有优势的产业。但是,即使国内大规模的经济体仍然需要全球的市场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江小涓举例说,中国的煤炭很多,怎么把煤炭变成电来做电动车的销售,这是符合中国能源结构的产业。中国现在电动车占全球产量的50%,今年前三季度的市场份额又有所增加,在全球有优势的赛道上发展储量产业,对全球市场是有需求的。

江小涓认为,中国现在需要一个自由、公正的全球贸易环境,也和自身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有很大的关系。国内大循环的畅通高效要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在谈到双循环畅通时,江小涓认为,要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双循环畅通。她表示,政策型开放40多年之后,从国内产业竞争力,从现在对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需求,从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来看,现在有条件转向制度型的开放。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工具是相对稳定和定型的,它最大的特点是稳定可预期的开放体制,对加强国内外市场主体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是很重要的。

江小涓说,在制度型开放的体制下,各种条件是给定的,市场有可能在跨境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是国内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项。中国现在已经有能力以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物美价廉非常实用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供应量的多少,对其他进口国来讲是重要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也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的进口状况对其他经济体来讲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变量。中国现在是国际环境的塑造者之一,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江小涓认为,国内大循环畅通需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两个资源相互促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水平开放的内在和目标。制度型开放表明中国坚定推动贸易和自由便利化是长期之策,中国新发展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新机遇。




责编 | 田洁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RCEP与更高水平开放”高层论坛今天举行,胡春华陈吉宁出席论坛并致辞以更高水平开放促发展促合作促共赢,在更高起点上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陈吉宁察看进博会企业展区渔歌子(2):薄暮霞红如画屏为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浦东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与全球经济治理”分论坛今天开幕“双碳”时代如何突破阻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 《财经》年度对话2022去工作的几个月【经济】法国经济复苏陷入低迷!购买力下降,消费疲软金融回源实体经济,新格局如何重塑?|《财经》封面张维迎对话吴晓滨:中国企业家要从套利转向创新|《财经》年度对话2022吴尊友: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左右|《财经》年会吴伯凡:在逆境中“成事” | 《财经》年度对话2022知名外资瀚亚投资最新发声!看好中国经济复苏,买入消费、成长类资产!万物新生,共话巅峰|《财经》年度对话2022中国外需前路|《财经》封面线下药店,谁是未来王者|《财经》特稿2023: 继续坚定不移追求全面协调发展 | 《财经》年刊“贝佐斯经济学”的实践与隐忧 |《财经》书摘在美国260.特殊联系方式白春礼:激光核聚变在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离商业发电还有很长路要走 | 《财经》年会民国大师与当代二师疫情放开后,经济复苏还有多远?【数·未】论坛助力中国数字经济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国家安全|《财经》社评专访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中兴四年生死路|《财经》特别报道从「记录者」到「引领者」 共话经济新维度|《财经》年度对话2022圆满落幕穿越周期,用另一种方式「与世界对话」|《财经》年度对话2022李礼辉:数字化创新为经济赋能|《财经》年度对话2022享受人生,“把玩悲剧”又何妨?​法治乃信心之基|《财经》社评顺势推进中国经济复苏|《财经》社评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 《财经》社评经济回春: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 |《财经》封面“韧性”与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及人类未来 |《财经》书单谁在做多中国股市?|《财经》封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