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吴尊友: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左右|《财经》年会

吴尊友: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左右|《财经》年会

公众号新闻

1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财通汇联合主办的“《财经》年会2023: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有人问,我们能不能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假如“新十条”提前到今年1月3号,中国会造成25万人死亡。如果按照美国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出来,中国会有103.8万人死亡。如果以香港算,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会多死200多万。如果以中国台湾作为参照,提前到今年年初,大陆会多死亡86.6万人。我讲的是今年一年。”

在谈及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时,吴尊友表示,不同国家、不同人口、不同时期、不同疫情规模,病死率差异很大。他举例说,中国台湾2020年到2021年,除了今年以外的前两年,病死率是5.74%,死亡838人。今年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下降到了0.16%,但死亡人数是13867人,哪个更严重?看上去病死率更低了,但它造成的死亡人数更多了。“奥密克戎的病死率就是一个魔鬼”,吴尊友强调。

谈及今冬疫情,他概括为“一峰三波”,即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由于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的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这三波疫情构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续大概三个月左右。

感染数和病死率如何?吴尊友表示,根据美国、香港等地数据参数推断,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左右,而病死率估计在0.09%—0.16%之间。

最后,吴尊友提醒大家,感染以后,主要以休息为主,睡觉、喝水,休息最重要。如果发烧特别难受,可以准备一些退烧药,但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免疫力,药品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大家千万不要跟风,一看到药就拼命买。如果真的感染了,也不要紧张,冷静判断自己的病情,如果不是很严重,没有必要吃药;如果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吴尊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财经》年会,大家特别关心今冬的新冠疫情,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如何迈过黑暗,过了这个冬天,明年就会春光明媚了。

我讲四个方面:

  • 赢得宝贵的三年
  • 非专业与专业
  • 奥密克戎病死率是“魔鬼”
  • 今冬新冠疫情形势

在12月7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颁发了“新十条”,非常令人鼓舞,大家都非常高兴,有人要问了,“新十条”为什么要等三年?这三年我们等什么?这三年不容易,非常艰难,我们等待病毒的致病性减弱,等待病毒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下降。我们等待有足够的时间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接种上新冠疫苗,能够形成一定的保护力,经过三年的斗争,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应对能力。

我们看看这三年疾病谱的变化,新冠的疾病谱分为:无症状、轻症、普通型、重症、危重症、死亡。我们看看这三年的变化,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从2020年的16.47%下降到去年的3.32%。到了今年,我统计到12月5号,今年是0.18%,也就是说重症、危重症的比例逐年下降,病死率也是在逐渐下降,这是中国的情况。

我们再看一下全球的情况,这是一张全球过去三年每周报告死亡的人数(6634816)。我们现在选择的“新十条”出台的时间是三年来每周报告死亡数最低的一个时点,而且也是三年历史上连续几周每周报告病例死亡数低于一万。

有人要问了,我们能不能把“新十条”提前一点?假如我们提前到今年的年初行不行?同志们,行不行?我们看一看,我们分析一下,再说能不能提前到今年年初。假设提前到今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是按照周统计的,统计有一个时间点是1月3号,我们就按照1月3号进行分析,我们选了四个参照物:全球总数、美国的死亡数、中国香港死亡数、中国台湾死亡数。如果按照全球奥密克戎流行引起的死亡数看,我们推算,假如“新十条”提前到今年1月3号,中国会造成25万人死亡。如果按照美国奥密克戎死亡人数,推算出来,中国会有103.8万人死亡。我讲的是今年一年。如果以香港算,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会多死200多万。如果以中国台湾作为参照,提前到今年年初,大陆会多死亡86.6万人。

有了四个参照物,我们也分析一下,如果按照全球的数推算,因为全球报告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不适合。香港也不适合,它只是个城市,人口密度太高。比较切合实际的是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台湾,如果我们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就会多死亡86.6万—103.9万人。这个时候,出台“新十条”,优化防控策略恰到好处,在时机上最合适。

第二方面,我想讲一讲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看待问题的视角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在座的同志们在5、6月份有没有收到这样的信息,这个信息不是我编的,是我在网上截取下来的。有这样一段话“2月26号到5月16号,80天60万上海市民正常死亡应该是720人(按2021年上海公布的年死亡率计算)。目前60万新冠感染的上海市民80天死亡576人,估计延后再死50—80个,就算656个,也小于720人。”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新冠流行造成的死亡数比没有新冠流行反而减少了,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很简单,感染人数乘死亡率乘80天除365天,等于死亡数。这样一个分析逻辑简单易懂,小学生都能算,而且这个数据很简单,网上一查就能查到上海去年的死亡率。当时这个信息不能说满天飞吧,但很多自媒体在转载。

我不知道在座的怎么看这样一个信息?分析的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包括很多专业人员一看,觉得有道理,没错呀,没有新冠流行死720人,有了新冠流行还没死到这么多,新冠算什么呀。作为专业人员,看待这个数据,视角还是不一样。我们怎么看呢?第一步,我们把上海的年龄死亡率拿出来,在过去一年每四岁一个年龄组死了多少人,死亡率是多少。12:40??我们把六十二万千人,从诊断到出院,或死亡,实际的观察天数算,这样就能计算出预期死亡,没有新冠流行六十二万七千人,按照年龄来进行计算以后,实际上只死126人。超额死亡多少呢?超额死亡了462人。超额死亡百分比呢?整个这次疫情,367.6%,其中80岁以上的475。

非专业人员和专业人员为什么对同样一个数据得出的结果不一样呢?都是62万人发病,588人死亡,非专业人员算出来的是死亡人数,因新冠流行不增反降,说明新冠没什么了不起,还不如感冒呢。如果说的不好听,它是保护作用的,因为死亡人数减少了,这是非专业人员。专业人员说不对,新冠流行造成了367%的超额死亡,其中80岁以上的超额死亡475.8%,70—79岁的超额死亡276%。为什么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最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专业人员不是一个粗犷的分析,每个人都算80天,因为疫情从2月份开始,每个人从感染到发病只有10天左右,在座的不知道有没有阳过,阳过就知道,从感染到康复多长时间?不用80天,所以不能按每个人都按80天算。第二,不能把62万人都捆在一起,它的年龄结构不一样,因为年龄和死亡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一定要分年龄组。专业人员必须讲死亡率、讲病人数、讲死亡数,按照每10岁一个年龄组来计算。这就是非专业与专业人员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但往往是非专业来得快,传递得快,而且通俗易懂,很快在社会上广泛传播,错误信息很快在社会上流传。

讲一讲这个“魔鬼”,为什么说它是魔鬼呢?奥密克戎的病死率真的特别特别快,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快,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包括专业人员来说,它都快。我们衡量死亡的指标有三个:死亡的绝对数一个;死亡的相对数有两个(病死率、死亡率),病死率是每100个发病的人多少死亡,死亡率是以每10万人口有多少人死亡。大家常说的,新冠已经像流感一样,很轻了,讲的是病死率。大家都说现在新冠的病死率很低了,我想问大家,中国大陆的病死率究竟是病毒的致病性减弱了,还是防控效果?大家一直说我们的病死率很低,重症的很少。我又要问了,同样是奥密克戎,同样在一个时间段,为什么今年上半年上海的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是全国除上海的59倍?因为上海疫情重,没控制住。为什么其他地方病死率低?为什么中国总体的病死率低?因为你控制了疫情,预防了很多人感染,这些没有感染的人就不可能因为新冠死亡,就把病死率降下来了。所以说,中国大陆观察到的疾病死率,实际上是防控的效果,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奥密克戎自然的病死率。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同一个地区,同一种传染病,相同的人口,出现两个病死率,病死率甲3.23%,病死率乙0.48%,请问甲和乙比较,哪个更严重?认为甲严重的举手,认为乙严重的举手,很少,寥寥无几,因为这是很简单的,哪个严重?肯定3.23%比0.48%重,这是小学都知道的。我们看一看,这是在香港出现的真实的结果,香港第一波疫情的时候病死率3.23%,造成了三个人死亡,香港第五波疫情,我统计到12月12号,病死率只有0.48%,造成了多少人死亡呢?10808人死亡。刚才很多同志举手,只有一位女同志认为0.48%的可能更严重,这是真实世界的结果,不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所以不能简单的看病死率,看到底死了多少人。

我们再换一个,还是同样一个地区,同样一种传染病,同样的人口,丙病死率是5.74%,丁病死率只有0.16%,丙与丁哪个更严重?问题跟前面的一样。这是中国台湾的数据,中国台湾2020年到2021年,除了今年以外的前两年,病死率是5.74%,死亡838人。今年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下降到了0.16%,但死亡人数是13867人,哪个更严重?看上去病死率更低了,但它造成的死亡人数更多了。

所以我说奥密克戎的病死率就是一个魔鬼,我们在医学上衡量病死率,病死率通常是讲它的严重性,而且这个病死率一般来说是相对固定的,比如狂犬病,狂犬病的病死率就是100%,只要被狗咬了没有处理,只要发病了,不管你是在北京还是在云南,在外国也好,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老人也好,小孩也好,病死率就是100%,没有的救,不会变。流感的病死率也基本不变,在0.1%左右。奥密克戎的病死率可不一样了,不同国家、不同人口、不同时期、不同疫情规模,病死率差异很大,所以对待病死率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看,好像它的数字变小了威胁就小了,所以对这个“魔鬼”我们还要认真对待。

讲一讲今冬的疫情。今冬的疫情可以概括为“一峰三波”,为什么叫“一峰三波”呢?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第一波以城市为主,慢慢慢慢会上升起来。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由于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的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这三波疫情构成了今冬的新冠流行峰,持续大概三个月左右。

感染率有多高?没有人能知道,我们选几个参照进行分析,一是今年年初新冠奥密克戎袭击的时候,全球第四波疫情,也就是最高峰的时候,前后历时13周,造成了全球2亿人感染,粗感染率3.1%(未包括中国大陆)。

二是今天年初奥密克戎袭击美国的时候,每天报告病例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它的流行高峰历时8周,造成了2670万人感染,粗感染率7.99%。三是季节性流感,美国2010年—2019年,季节性流感的感染率是2.6%到12.27%。

三是中国香港,从1月1日到12月12日,总共造成了200多万人感染,其中100多万是核酸检测阳性,100多万是抗原检测阳性,抗原和核酸加在一起是200多万。这时候的感染率全年加在一起累计的也只有30%。四是中国台湾,全年总共有800多万人感染,感染率36.3%。

根据这几个方面的参数,我们估计今冬疫情感染率在10%—30%左右。有人说了,肯定不止这个数,我身边就有很多,怎么也有70%到80%,你的感觉只是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一个非常小的抽样,不能代表人群整体的情况,特别是我们用香港和台湾的数,一年的时间才30%,所以我们认为中国这个流行峰,到明年2月底能达到30%已经是感染率很高很高。

死亡情况怎么样?类似的我们看一下,全球第四波奥密克戎袭击的时候,最高的流行峰病死率0.36%。美国在奥密克戎最高流行峰的时候0.46%,季节性流感0.13%。今年3—6月份,上海奥密克戎流行的病死率0.09%。香港全年的病死率0.48%,中国台湾全年的病死率0.16%。所以,我个人判断,今冬新冠的病死率估计在0.09%—0.16%之间。

要守住“疫情要防控”这道底线,我们要做好几项工作:第一,防止疫情“海啸”的发生,打加强针、戴口罩、保持手卫生,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很多人都问我,哪种疫苗更好一点?是不是mRNA疫苗更好,还是蛋白疫苗更好?我的建议,不要过分纠结哪种疫苗更好,其实疫苗没有哪个特别好,没有哪个特别不好。最最重要的是打加强针,没有打加强针的抓紧去打。

第二,要防止死亡堤坝“破溃”,重点保护好脆弱人群,家里有老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防护,出现了感染一定要多睡觉、多喝水,病情加重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第三要防止舆情风暴,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小结:三年来,新冠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决策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争取了三年的宝贵时间,我们迎来了新冠病毒致病性减弱、人群疫苗接种率提高,为优化防控措施创造了机会,规避了数百万人的死亡。今冬疫情严峻,希望大家继续做好自我防护。




责编 | 田洁
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国放开后是否会掀起第二轮感染?吴尊友发声!穿越周期,用另一种方式「与世界对话」|《财经》年度对话2022金融回源实体经济,新格局如何重塑?|《财经》封面中兴四年生死路|《财经》特别报道去工作的几个月​法治乃信心之基|《财经》社评以高水平开放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与增长|《财经》年会吴尊友:春运使疫情可能更复杂!多地预测高峰即将到来民国大师与当代二师刚刚!浙江明确: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带头,不再查验核酸!今冬疫情怎么走?吴尊友最新判断关于今冬新冠疫情形势分析,与吴尊友博士商榷享受人生,“把玩悲剧”又何妨?吴尊友:全国约80%的人感染过新冠;短期内出现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很小。2023: 继续坚定不移追求全面协调发展 | 《财经》年刊谁在做多中国股市?|《财经》封面资讯|多地公布新冠感染率,四川感染率超63.52%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国家安全|《财经》社评【财闻联播】今冬疫情面临一峰三波,吴尊友最新判断来了!主动感染?张靓颖连夜道歉张文宏最新发声:抓住“黄金72小时”!张伯礼:转阴后这几周非常关键!疫情报告数据为何不准?吴尊友回应!从「记录者」到「引领者」 共话经济新维度|《财经》年度对话2022圆满落幕李礼辉:数字化创新为经济赋能|《财经》年度对话2022经济回春: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能否超5%? |《财经》封面线下药店,谁是未来王者|《财经》特稿渔歌子(2):薄暮霞红如画屏全球疫情今冬疫情反弹!多国收紧边境!开车进美国需携带此文件!“双碳”时代如何突破阻力,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 《财经》年度对话2022中国外需前路|《财经》封面万物新生,共话巅峰|《财经》年度对话2022在美国260.特殊联系方式白春礼:激光核聚变在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离商业发电还有很长路要走 | 《财经》年会张维迎对话吴晓滨:中国企业家要从套利转向创新|《财经》年度对话2022顺势推进中国经济复苏|《财经》社评吴尊友:今冬疫情面临一峰三波春节会有第二波疫情吗?聚会能喝酒吗?“德尔塔克戎”是什么情况?吴尊友最新研判吴伯凡:在逆境中“成事” | 《财经》年度对话2022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