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继续坚定不移追求全面协调发展 | 《财经》年刊
2022岁末在即,2023已在不远处的地平线。中国经历了第三年艰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考验,承受了世界格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压力,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
无论是发轫于44年前的改革开放历史阶段,还是开启于10年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实现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现代化,不断追求全体国民更加全面协调发展,始终是各方面的高度共识和一致行动。40多年来,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历史性跃进,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进步,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精神,不断通过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实现从小到大的增长,获得由弱向强的转型。在面向新的百年奋斗目标前行过程中,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推进制度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也就是把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和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相结合,必将切实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韧性。
与此相配套必须着力推进的,既包括全国层面的财政体制纵深改革,形成更加协调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良性循环,也包括全球层面和中国实体经济紧密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由此才能把正在收官的国企国资三年改革成果,和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民企民资等市场主体,融合形成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源动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而纵观2022年以来,不断发生巨变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无论是持续数月的俄乌地区冲突,还是愈演愈烈的欧洲能源危机,都将继续在2023年影响世界与中国,继续改变延续数十年的经济、贸易、技术和投资全球化趋势。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不同价值取向的经济体之间,围绕着能源与资源的争夺、市场和利益的博弈,也将在新的一年里,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全新挑战。如何理性而明智地应对全球格局之变,如何将规模化市场吸引力转化为与外部世界和而不同、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更需要以长远的历史眼光和宽阔的全球视野,不断审时度势,持续审慎前行。
在妥善应对外部挑战、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中国当然不能、也不会忽略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与金融、投资与资本的重要作用。在充分吸取一些发展中国家产业空心化的历史教训基础上,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脱虚向实”,其目的就是要把货币政策的适度灵活,金融体系的稳健通畅,尤其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活跃有效,清晰对位于核心产业和重要公司的创新成长,全面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样的核心产业,既有延续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汽车制造,更有引领世界产业革命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既有集工业设计和制造之大成的中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整装待发,更有互联网从消费向产业深化的全面升级发展,它们和不断扩大投资的中国铁路等交通网络的密度、广度与效率相互促进,带来商贸流通和社会消费的新发展。尤其是随着疫情防控的精准化和科学化,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恢复有望逐步实现,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消费动力、投资动力和贸易动力,亦将呈现更令人期待的发展新态势。
作为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万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继续坚定不移地追求全面协调发展,当然不仅限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是必须要在全体国民的健康、教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实现更大的突破。总结三年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如何把国家医保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如何持续推进医疗改革深化和医药研发进步,无疑是政府和国民的共同目标。而面对数字化时代和社会管理相关的新技术、新能力,各方面亦需要以整个社会和全体国民的福祉最大化为目标,审慎而合规地推进数据要素化的开发与利用,真正让科技以人为本,让技术向善,让社会治理获得民众支持并切实赢得民心。
所有这一切,显然都是艰巨而重大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中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紧迫任务。它需要我们以更高的理性和务实态度,更大的全局和框架思维,在不断变化的复杂世界中,努力认清真相,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明智决策,高效协调行动。这是中国过去克服各种困难取得发展进步的智慧总结,也是中国继续坚定不移追求全面协调发展的智慧源泉。唯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必将行稳致远,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不断造福国家与国民。
《财经》年刊
2023预测与战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