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话人家“反向留学”,可人家将来要做你领导
最近类似的新闻有很多——不少中国留学生来到英国、澳洲之后,发现自己好像出了国,又好像没出国,上课时放眼望去,基本都是同胞,老外仅有个位数,连老师都是中国人,学生戏称为“反向留学”。
于是,就有人开始嘲笑那些反向留学的人,说人家花了几十万上百万,却“留了个假学”,是吃了大亏。
并且酸溜溜地挖苦人家说,“真有钱”。
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些反向留学的留学生家长未必真有钱,但是,人家是真有权,至于你现在看不起的这些反向留学生,你还是多注意点,人家读完你以为的“水硕”,将来回国是要领导你的。
“反向留学”的本质,是权力世袭——某些家庭用区区几十万的代价,帮助孩子缩短学习时间,获得镀金背景,尽快、更早、且优先地进入体制内,并获得更顺畅的上升通道。
记住这几个关键词,更早进入体制,优先进入体制,在体制内享有更顺畅的上升通道。
为什么呢?我讲一个虚构的故事哈,纯虚构。
在这个虚构的故事中,我的一个老朋友的闺女,高三,也要去留学,去的也是澳大利亚,一个听名字非常牛逼的学校,也是能教育部认证的。这个老朋友很牛,是我老家某个啥啥单位的啥啥啥,就是那种,不懂的以为他是个普通小芝麻官,懂的见了他恨不得跪下。
我知道他要送闺女去留学之后,我就打趣说,你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难道要送下一代去资本主义国家,不怕孩子学坏吗?
人家一点不担心孩子在澳大利亚学坏,因为在那里,除了学校里的清洁工之外,清一色全是中国人,老师学生,连学校附近摆摊卖馅饼的都知道是中国人,一点不担心孩子出国吃不习惯。
那么,我就得问一句,这样的学校,留学个啥意思?而且,四年大学,要花多少钱学费和生活费?
但是这位老朋友给我算了一笔账,就让我大跌眼镜了。
第一,金钱成本。他考虑的不是“花多少钱”,而是“多花多少钱”,因为就算是让孩子在国内读书,他这个阶层的人,孩子的生活开销也不少,反而出了国物价低一些,同样的钱孩子过得更好,他只需要计算孩子这接下来四年在国外,要多花多少钱,也就是学费的问题了,学费的价格是十五万左右,也就是,让孩子出国相比于在国内,四年时间满打满算,多花五十万就顶天了。
第二,时间成本。国内的学制是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一共七年时间毕业。但是,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之类国家,本科三年,研究生一年,加起来四年,在国内大学生还愁着写本科论文的时候,他们已经是有硕士学位的“高学历海龟”了。
第三,未来发展考虑。
也是我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我问那个老朋友,反向留学去的那些学校,能去世界五百强企业吗?能去阿里巴巴京东这些大公司吗?
答案当然是让我羞愧万分——“我是人民的公仆,我的孩子将来当然也要做公仆,也要为人民服务,怎么能进什么五百强企业,给资本家卖命呢?”
学校水平高低无所谓,有无真才实学也无所谓,关键问题,只要能比大部分早三年拿到文凭,而且是“海龟”文凭,那么,在回国之后,就可以安排考公了,甚至可能凭借很多合法的、至少是表面上合法的通道,让孩子直接进入体制内了。
早三年进入体制,顶着“高级知识分子”的帽子,而且还有留洋经历,再加上一个牛逼轰轰的爹,晋升的道路畅通无阻,仕途的前景未来可期,至于留学多花的那几十万,和这个相比较,哪个值?
等到在国内四年本科三年硕士的普通人毕业考上公务员的时候,那些反向留学回来的,已经是他们的领导了,哪怕你是清华北大又怎么样?
第四,也就是我的最后一个问题,那些学校,在国内,真的被承认吗?
我的老朋友哈哈大笑,问我,你知道悉尼传统中医学院吗?教育部认证的哦,你知道伦敦大学吗,你知道伦敦大学皇家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 伦敦大学皇家音乐学院、伦敦大学高级研究学院、伦敦大学考陶德艺术学院、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和贝德福德新学院、伦敦大学高等研究学院吗?这几所大学之间是完完全全互相独立的,但是,都是教育部认证的哦。
你猜猜看,在体制内,一个伦敦大学的学生,和一个伦敦大学霍洛威和贝德福德新学院的学生,真的有人分得清楚吗?
在几十年后,我们会看到一大群有过英国和澳大利亚留学经历的高学历领导们,我们见到那些悉尼传统中医学院、伦敦大学高级研究学院毕业的处长和局长们,听他们在席间谈笑生风聊他们在外国留学时的光辉岁月。
那时候,我们只敢说,领导您年轻有为,领导您学问高深。
那时候,给你八个胆也不敢提“反向留学”四个字。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