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香港,比北京上海还容易了
主题:很多了不起,和钱没关系
S老板:创业导师
快来直播间观看
这是Spenser的第1347篇文章
今年八月底,新加坡的人力部长陈诗龙在新加坡国会上做了个比喻,他说新加坡就是刘备,顶级人才就是诸葛亮。
而刘备不能等着诸葛亮去找他,要三顾茅庐,主动访贤。
于是新加坡推出了顶级人才准证,而且为了保证竞争优势,新加坡不会在申请人数以及国籍上对顶级专才准证作出限制。
然后,香港就急了。
1
懂的都懂,这几年香港并不太平,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才急剧外流。
2020年,香港还有743万人,去年就变成了740万,今年八月份,这个数据就变成了729万,两年时间,走了14万人。
相信经过这几年关于人口结构的科普,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一个地区能够蓬勃发展的根本还是在人。
人少了,消费需求就小了,蛋糕就做不大了,小区十万人的时候你开个小超市,意味着有几万人在你这消费。
小区要是就剩五百人了,你这超市也可以关张了。
所以香港急需劳动力。
但劳动力又不能随便引进,你得缺什么补什么,医院的主治医师离职了,你招一百个清洁工也没用。
我在香港的朋友跟我说,香港有不少房屋在出售时写的标签都是“业主移民急走”。
大家都知道,能随便移民的,一般都是高收入高学历人才,是所在行业的顶梁柱,不可替代性强。
而新加坡八月份宣布的顶级人才准证,更像是加了一个抽水泵,从香港继续吸走人才。
想申请这个顶级人才准证,你得符合这些条件:
(1)过去一年你的月收入达到了3万新币(大概15万人民币),或者来到新加坡后,每个月能赚到这个数;
(2)如果你来自海外,那你要在在市值超过5亿美元或者年收入超过2亿美元的企业工作至少1年时间;
(3)就算你前两项都没达到,但如果你在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学术和研究领域有突出成就,也可以申请。
翻译成人话就是:来了就是新加坡人,好客新加坡欢迎您!(当然,你得足够牛逼才行)。
2
看此情形,10月19日,中国香港特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基本就是,你新加坡能给优惠,我香港也给。
香港这次推出的叫高端人才通行证,既然是高端,当然也有门槛,香港的门槛就是,过去一年年薪达到250万港币(约合230万人民币)就可以申请。
很多人一听,可能会感觉非常泄气。
毕竟我国还有几亿人月收入不到一千,就连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月平均工资也就7-8000,你上来就把门槛设置到年薪200多万,那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算再优秀,头拱地也挣不出这钱啊。
不过港府也考虑到了这点,所以如果你年薪达不到的话,顶尖名校毕业生直接发高端人才通行证。
至于顶级名校的标准,如今国际的高校排名有四个榜单:QS,泰晤士,上海交大,US News。
每个榜单的衡量标准不同,所以排名也都不一样,不过只要你毕业的学校是这个榜单上排名前一百的,就都可以申请。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中国的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以及中科大、中山大学、华中科大的毕业生都可以申请。
而且你拿到这个高端人才通行证之后,可以直接在香港买房自住,但是外来人在香港买房需要缴纳30%的印花税,也就是说,你买一百万的房子,要交30万的税。
谁都知道香港寸土寸金,这印花税绝对是一笔大钱。
但根据新的通行证规则,你在香港待满七年后,就可以转成香港永久居民。
转成永久居民的好处就是,你不但可以享受香港的各种福利,比如你的孩子会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义务教育,更主要的是,你可以退税。
到时你可以向港府申请,和本地人购房一样,只缴纳3.75%的印花税,剩下那26.25%,直接退给你。
设想一下,当你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后,你一下子可以拿到几百万退税,这不香吗?
3
公司之间的竞争,会让消费者受益,当年饿了么、美团和百度外卖的价格大战,让很多人体会了外卖的便捷,养成了习惯。
地区之间的竞争,也会让人才受益,如今香港和新加坡的人才引进大战,对于华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而且同北京上海的落户难度相比,香港的这个新举措显得让“落户”更加容易。
了解我的老读者都知道,香港是我的一块福地,我当年在香港读研,也在香港卖保险,攒下了第一桶金。
所以我对香港有着特殊的感情,也希望香港能够越来越好。
那么我自然也建议我的读者里,如果有符合这个高端人才通行证条件的,可以去试试。
疫情后,很多资本正在外流,而同样说中文的新加坡,就成了资本的目的地。
9月份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新加坡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下滑到第四。
可以看到,如今香港释放如此宽松的政策,就是因为新加坡已经步步紧逼,为了与之竞争,必须要打开大门,引进人才。
未来的竞争无非是两种结果:香港被新加坡落下,拍马也追不上,或者香港成功反超新加坡,再次成为世界第三金融中心。
但不管输了还是赢了,都意味着港府对人才的渴求度会下降,到时候这么好的政策可能就没有了。
风口之所以是风口,就因为它是有时效性的,如今香港的下一个风口来了,希望各位能把握住吧。
END
最后送上一手新鲜福利:
过去7年,我连续抓住了6次风口,从自媒体、海外保险,到写作课、房产俱乐部、品牌课、视频号等,一次次起盘成功。
这里的核心在于,用优质的内容获取流量,搭建个体商业闭环。在大环境变幻莫测的当下,这依然是普通人商业起盘的最好杠杆,也是普通人最大的护城河。
于是,我将自己过去的商业化底层逻辑展现,并挑选了学员里最值得学习、最具有代表性、最有看头的案例,进行简单拆解。
汇总成这份《个体商业闭环指南》(各行各业案例更新中)
希望能帮助职场人、自媒体人、个体创业者、中小企业老板,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商业模型。
欢迎扫码添加微信领取,还能围观朋友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