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富的10个县,这个城市占一半
说到中国哪里的农村最富有,许多人都很容易想到沿海地区。
江浙闽粤等地都有不少富裕农村,街道干净整洁,一栋栋豪华的楼房排列得像别墅区一般。
不过,若是问到具体什么地方的农民收入最高,少有人知道答案会是嘉兴。
作为浙江省的“小透明”,嘉兴的农村正在“闷声发大财”。
中国最富十县,嘉兴占一半
在经济发达、明星城市云集的长三角地区,嘉兴的许多经济指标其实平平无奇。
2021年,嘉兴的GDP为6355亿元,在浙江省内排名第五,不仅远远比不上杭州、宁波这些头部的副省级城市,也落后于绍兴、温州这些普通地级市[1]。
同年,嘉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8万元,在浙江省内也不敌杭州、宁波,和温州、舟山相差无几[1]。
可是,一旦把目光锁定农村,嘉兴就成为了绝对的“优等生”。
2021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4万元,突破“四万元大关”,不仅连续18年登顶浙江省第一,更是位列全国第一[1][2]。
嘉兴桂花村 / 视觉中国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尽管有些社交平台常常营造出人均收入百万的错觉,但202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不过4.7万,农村更是只有可怜的1.9万。
而嘉兴农村的收入水平则远远超过全国农村的平均水平,已接近全国城镇平均水平,差不多相当于郑州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1][3]。
而且,嘉兴农村不但富,和当地城镇之间的差异还很小。嘉兴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只有1.6:1,是浙江最低的[4]。
也正是如此,嘉兴被当做了“共同富裕的典范”,所谓全国共同富裕看浙江,而浙江的共同富裕则看嘉兴。
具体到嘉兴的各个县城,虽然它们的经济体量远不如长三角的昆山、义乌、慈溪等地,但在2021年全国县域农村可支配收入排行榜上,嘉兴所辖的海宁市、海盐县、嘉善县、平湖市和桐乡市,这五个县或县级市均进入全国前十[5]。
换言之,全国农村最富裕的十大县,嘉兴就占了一半。
嘉兴的每个村也都没有掉队。早在2019年底,嘉兴的85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经常性收入就已经全部达到100万元以上,率先在全浙江省11个地市中实现“村村百万”[4]。
嘉兴海宁的工厂 / 视觉中国
如果收入数据排行让你无感,那么生活质量的比拼则更加直观。
在嘉兴农村,2020年平均每户家庭拥有2.66台空调,1.13台冰箱,0.79辆汽车,而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户拥有1.49台空调、1.03台冰箱和0.45辆汽车。
而且2021年嘉兴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27.3%,比全国城镇的平均水平低,已接近杭州城镇的水平[1][3]。
所以嘉兴农民的物质生活质量,可以说赶得上全国不少城市市民了。
村村通公交、村镇文化礼堂这类基础设施,嘉兴农民也早就习以为常。就连不少城市还没整明白的垃圾分类,在嘉兴农村已经推广普及[6]。
住房也不成问题,嘉兴农村随处可见令城里人艳羡的大别墅。乡村环境更是和脏乱差一点都不沾边。
海宁盐官古镇,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钱塘江大潮 / 视觉中国
嘉兴还有不少小镇或农村甚至已成为了旅游胜地,比如鼎鼎大名的乌镇与西塘镇就都隶属于嘉兴。
“种田嘉”发家致富,靠的是什么
那么,嘉兴的农村到底为什么这么有钱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农民收入构成有哪些。
一般来说,农民收入可分为四大项:种地或营商营工赚钱,是经营净收入;打工赚钱,是工资性收入;转让土地经营权赚钱,获得的是财产净收入;政府补贴,便是转移净收入[7]。
嘉兴的农民在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上都保持了高水准。
先拿最传统的种地来说,嘉兴有着“种田嘉”之称,这里地势平坦,物产丰饶。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带,平均海拔只有3.7米,自古就被委以“江南粮仓”的重任[8]。
嘉兴秋天的稻田 / 视觉中国
2020年,嘉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浙江全省的15%,粮食产量占16%,双双排名全省第一[1]。高产的粮食让这里的农民有了基本收入保障。
此外,嘉兴作为江南水乡,保留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古镇古村,以西塘、乌镇为代表,全市共有81个村庄入选3A级景区[9]。
村庄翻身成为景区,村民们便能靠旅游业赚钱。在2019年,嘉兴全年海内外游客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高达1423亿元[10]。不过这两年多来受疫情影响,当地旅游收入已大不如前。
嘉兴西塘古镇 / 视觉中国
当然,光靠种田和旅游还是远远不够的。嘉兴农村能走向富裕,很关键的是这里有发达的乡镇经济和民营经济。
在嘉兴,农村已实现了收入“双80%”的水平,即80%以上的农民不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80%以上的收入不再直接来自于农业[11]。
脱离农业的嘉兴农民们依靠发展第二、三产业,迅速鼓起了钱包。
2021年,嘉兴每万人就拥有市场主体1203户,平均每8人里就有1人创业当老板[12]。
嘉兴下辖的各个县域都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例如海宁的皮革、嘉善的纽扣、平湖的光电等。
这些县域产业有多牛呢?
像海宁被称为“中国皮革之都”,有着全国最大的皮革交易市场,皮革城的年成交额能达到数百亿元[13]。
而嘉善则有“中国纽扣之乡”的名号,它靠一颗纽扣致富,年产纽扣高达700亿颗,相当于全球每人都拥有10颗来自嘉善的纽扣[14]。
嘉善西塘的纽扣,销往全球各地 / 视觉中国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嘉兴农民带来了不少经营净收入,也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整体的工资性收入。
2020年,全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是6973元,嘉兴则是2545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1][3]。
而且嘉兴更难能可贵的是,县域之间的发展水平高度均衡,没有哪个县拖了发展的后腿。
2020年,在嘉兴所辖的7个县级单位中,农村平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县域是海宁市,最低的反而是市辖区秀洲区,两者相差仅2914元。作为对比,杭州农村平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余杭区,最低的是淳安县,相差高达21652元[1]。
嘉兴,还有长路要走
不过,嘉兴农村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守住农村收入第一的王座,并非易事。
嘉兴目前的第一其实是险中求胜。从数据上来看,后面的几个“追兵”距离嘉兴的差距很小。
2021年,浙江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二、三的是宁波和舟山,距离嘉兴的差距不过七八百元[1]。只要嘉兴农民增收的速度稍微放缓,全国第一的宝座就会被浙江省内的兄弟们夺走。
舟山的岛屿,这里的经济也发展迅速 / 视觉中国
而且嘉兴先天条件平平,全市面积在浙江省靠后,常住人口也不到600万[1]。人口不足,嘉兴未来的发展自然要被打上问号。
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明明嘉兴和苏州一样是和上海直接陆地接壤的城市,但两者的发展速度却不一样。
改革开放后,江苏大力支持苏南加快融入上海发展,苏州凭借着绝佳的地理优势,通过上海这个“窗口”吸引外资与人才。
而嘉兴早年则未能抓住这一机遇。2004年,当苏州经济总量成为全国第四时,嘉兴的工业还不够发达。
2013年,当昆山到上海的地铁接入苏州轨道,上海与苏州加速实现同城化时,嘉兴与上海的交通都还在规划建设中[15]。
中国首条跨省地铁,由上海开往苏州代管的昆山市 / 视觉中国
就自身发展状况看来,嘉兴目前的优势也可能是它的阻碍。
作为鱼米之乡的嘉兴因为土地肥沃,耕地众多,农保田比例高,其工业用地的发展受到限制[16]。
而且嘉兴虽然也有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但多为传统产业。
“皮城”海宁,皮革产业发展已不如前 / 视觉中国
反观临近上海的苏锡常等地,已经逐渐发展起电信、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新兴的高附加值产业。
这些高新技术产业还容易产生强者恒强的极化现象,吸引走长三角地区更多的人才与资金[17]。
近几年来,随着轨道交通的完善,“嘉兴买房,沪杭上班”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越来越多嘉兴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嘉兴难以和两边的上海、杭州并驾齐驱,反倒被称为两个超级城市的“夹心饼干”。
或许这也是嘉兴人的纠结:嘉兴万般好,但锦绣的前程似乎在上海、杭州和苏州。
撰文 | 嘻咪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Annie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