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网宣称“结婚率下降”,生活中的人还是都结婚了?
关于结婚率低的话题,我已经聊过很多次了。
去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为813.1万,这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大关之后,结婚人数再次跌破了900万大关,也是2003年以来的新低。
结婚率是不是在降低?摆数据的话确实是。
而且看舆论也会发现,年轻人的结婚意愿也在逐步降低,大家在网上探讨的话题都是“结婚到底有什么意义”。
“结婚对女人到底有什么好处”。
“人为什么要结婚”。
这类话题越往深聊,越会产生强烈的“无意义感”,于是“结婚没有用”,“不想结婚”,甚至“婚姻制度即将解体”,似乎成了主流思想。
那么,大家思想上也不想结婚,行为上也没有结婚,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处处都是不婚主义者,大家一起单身一辈子才对。
但如果你观察过就会发现,不是的。
就我朋友圈里30岁上下的同龄人,已婚占了一大半,剩下的多数也是有稳定伴侣在备婚的,还有那么一小撮离婚的和正在找对象结婚的,真正完全不打算结婚且乐在其中的,寥寥无几。
为了避免“身边即世界”的局限性,我还去查到了这么一个数据图:
从图上看,20几岁的人,结婚率确实是逐年下降了,但三四十岁的那一批人,结婚率反倒稳中有升。
照这么看,现在的年轻人不是真的不结婚了,他们更像是推迟结婚年龄,二十几岁享受单身的快乐,过了30再考虑婚姻问题。
为什么20-29岁期间,人们结婚的意愿越来越低?
因为大家觉得,结婚“亏了”——43.5%的女性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表示,担心结婚后降低生活质量。
但我之前也算过账,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合作,从一个人赚钱一个人花,变成两个人的钱放在一起花,日子合到一块过,理论上讲应该性价比更高。
如果大家有合租的经验就知道,两个人合租,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每月的水电费和搭伙吃饭买食材的费用分摊下来,通常都比你一个人的时候少一点,家里还能多个人互相照应,有什么事情能搭把手。
婚后的生活质量原本应该更高,至少不会更低。
但真的结过婚,或者有过同居经历的人就会明白,这里所谓的“亏了”,“降低质量”,并不完全指金钱成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单身的时候你不想做饭就可以随便点外卖,吃完了不想收拾也可以丢在那里原地葛优躺。
但婚后,你就算不学做饭继续点外卖,总得考虑另一个人的口味,不能绝对凭自己性子来,吃完了也不好俩人都躺着,总得有一个人起来收拾一下。
其实你做的事情差不多,依然是点外卖,吃完饭收拾残局——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懒一时,第二天照样要做的。
但你就是会有一种,结了婚,两个人一起过日子,就得为了对方的感受一定程度上牺牲点“自由”的感觉。
尤其是如果这个时候,你发现从点外卖到收拾餐盒和擦桌子都只有你一个人在做,对方还和以前一样葛优躺玩手机,你就更不平衡了。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结婚到底有什么用?!
你的生活质量确实一定程度上随着结婚而降低了。
这未必体现在你多花了多少钱,或者真的要做多么繁重的家务劳动,就是因为你的生活中多了一个人,且这个人和你的关系极其紧密,你或多或少要腾出一部分个人空间来容纳他。
无论做饭还是点外卖,你都要考虑他的口味,你的梳妆台,衣柜,鞋柜,多少都得分一部分来放他的东西,你在家里的一举一动也不是绝对自由了,总得顾虑一下他的感受。
你的生活,必须为多出来的一个人,进行一定的“妥协”。
多数情况下,人们从单身到结婚,最大的区别并不是多花多少钱,多干多少活,正是要付出一定的“妥协成本”。
年轻人的世界里,什么最重要?
自由,自我。
侵占他们的个人空间,影响他们的生活和“自由”,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最不可忍受的事情。
再加上现在的服务行业越来越发达和完善,年轻人经济又独立,“结婚了有个人互相照顾”越来越行不通。
缺钱,自己赚;
不想做家务修灯泡开车,找专业服务人员搞定;
情感孤独了,有影视剧,短视频,朋友聚会,酒吧夜店,到处旅游,实在不行养宠物……
这么想下去,结婚,似乎除了增加妥协成本,有意无意给你的生活处处添堵之外,真没什么用。
每次年轻人说出上述想法时,长辈总会说,等你年龄大了就不这么想了。
年轻人最讨厌这句话,谁不知道年老失能那几年潇洒不起来,需要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
但是,且不说结了婚是不是就一定能找到人相伴到老,他还能不比你先走一步,就算结婚等于进了养老保险箱,我们难道就要为了七八十岁生活质量最差,动都动不了的几年晚年生活,牺牲当下大好年华的快乐去结婚,去“妥协”?
二十几岁的人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这种做法。
但到了三四十岁,很多人会产生一个想法上的剧变,叫做“你对孤独的理解和感受,会前所未有地加深”。
年轻人其实没那么在乎孤独,就像前面提到的,多的是娱乐产品,新鲜刺激的体验来填补你的孤独。
多数年轻人体验到的孤独,无非是和朋友一起吃着火锅唱着歌,high了一整晚之后曲终人散,回家路上的一点点失落,然后你打开手机刷起微博,转眼就把这点失落忘掉了。
你甚至可以说,这是你“享受独处时光”。
但人对这个世界的各种享乐,是会慢慢钝感的。
你会看到很多上点年纪的人,对吃喝玩乐看得很淡,确实是因为欲望逐步下降了,往前推十几二十年能玩得动,现在真玩不动了。
我认识好几个一起玩跑车的大哥,四十岁左右,他们在十几年前可能不仅喜欢车,有的喜欢旅游,每年自驾一趟川藏线,有的愿意为了追姑娘一掷千金,也有玩音乐的,玩摄影的。
但他们都告诉我,年龄越大,就有越来越多的爱好会“淡掉”。
他们说,现在还喜欢车,可能再过几年车都开不动了,就只想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长辈们说的“年龄大了就知道结婚的好”,不仅是指七八十岁,躺在床上动不了的那种“年龄大”。
可能就是三四十岁的某一刻,我们突然觉得年轻人为之狂欢和沉迷的娱乐,都提不起兴致了,说穿了那时候的文化娱乐也不再是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准备的。
于是,年轻人的生活插不上话,同龄的朋友又通常都已婚,想约出来吃个饭也没那么方便。
至于游戏,购物,旅游……随着年龄增长,能带给你的快感也逐步降低。
太孤独了,整个世界都和你没什么关系。
这个时候该去哪里找归属感,该怎么证明你和这个世界还彼此需要?
恐怕唯有家庭。
而偏偏,这个阶段的人又面临着,父母可能正在衰老,甚至离世。
还能用什么填补孤独?
当下的社会文化背景,最简单的,应该就是结婚了。
是的,这个时候你结了婚,依然要付出妥协成本,要做两个人的饭,洗两个人的碗筷和衣服,让出半张床甚至半个家。
只不过你没那么在乎了,因为这至少证明,家里确实有另一个人存在。
上面那段话听起来可能有点刺耳,我相信有二十几岁的同学读到这里,会在心里长篇大论地反对我,甚至举出反例,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一辈子不结婚,依然保持着饱满的生活热情,心态特别年轻。
也没问题。
二十几岁不想结婚完全OK,我理解对年轻人来说,结婚要付出的“妥协成本”让人难以忍受,你渴望自由,你没有错。
我只是分享一个我看到的,大多数人的生活规律和心态变化,算是个预防针。
不管你看完之后,对当下不想结婚的想法有了一点新的思考,还是看完了更加坚定,自己即使到三四十岁,乃至七八十岁都不会想结婚,别人的想法可能会改变,你永远都不会变。
都算是你的收获。
我也觉得,当所有人都认同,二十几岁就享受人生,或者好好拼事业,三四十岁了想结婚再说,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生活观。
但我希望大家注意警惕一种网络上的观点,就是盲目地,近乎一边倒地把“婚姻”这个东西说得一文不值,把异性(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贬低得一无是处,最后号召全民一起反婚,仇男/女。
这是危险的。
说白了,不管是结婚过得很幸福的人,还是单身很爽的人,都没什么闲工夫在网上长篇大论地煽动陌生人的情绪——理性探讨可以,满怀戾气地跳脚不太可能。
能这么做的人,通常也就两类:
第一种纯粹打个嘴炮,网上说着反婚,现实中你也不知道ta到底怎么生活。
之前网上就有人曝光过,好几个日常宣传“反婚”的微博博主,现实中都已经结婚生子。
还有一种人就更阴暗一点。
他们自己的婚姻通常非常失败——可能是心底想结婚,但找不到合适的人,也可能是在婚姻中受过极大的挫折和伤害。
总之,他们自己过得不好,连带着也想把别人一起拖下水。
如果大家都不结婚,两性矛盾愈演愈烈,似乎就可以反衬出他们的人生没有那么失败了。
别让这样的人得逞。
~ END ~
名校相亲,理想岛VIP扛大旗
势如破竹!截至2022年7月1日,硕博自助相亲平台,理想岛VIP认证用户超过80000人!其中,来自985、QS前100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用户总和,超过65000人,占比达81%。
理想岛VIP核心功能是搜索,想找什么样就找什么样。
关注公众号后,可直接登陆小程序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智商或财富,而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扫码关注理想岛,提升认知维度。 ▼长按二维码 关注理想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