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足先登的德国历史2022-10-24 07:1010月21日的欧盟峰会结束后,德国总理朔尔茨亲自官宣,表示他将于11月初率领一个政府代表团和商业领袖代表团访问中国。由此,关于欧盟领导人来华访问的事宜正式拉开序幕。拔得头筹的朔尔茨将成为近三年来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这与之前外界风传的马克龙捷足先登略有出入。关心国际局势的朋友大都清楚,尽管德国GDP占上风(全球排名第四),但法国的政治地位要略高一点。毕竟德国是二战战败国,领土上至今驻扎有数万美军,而法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长期以来的外交自主性都非常强。其实记者会上曾有人提问朔尔茨,请他证实法国总统马克龙是否会一起同行,不过并未收到确定答复。按照外交惯例,除非多边峰会场合,否则西方大国领导人是不会联合出访某一国的——这样存在自我矮化的嫌疑。因此,外界判断“前后脚”会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二人真的同时出现,那说明该访在双边关系的基础上增添了代表整个欧盟的政治含义,将更加引人关注。朔尔茨和马克龙看起来一个德国总理,一个是法国总统,但他们俩真实的权力相差很大,在各自国家政权架构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法国是一个总统制国家,其架构与美国类似,总统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权力。德国则不同,德国是一个内阁制国家,总统作为虚位元首,由总理组阁执政。说来内阁制同样能够产生强势领导人,但前提是执政党于议会中占据绝对多数,不受羁绊;或者总理本人根基深厚,能镇住场子。以之前大家熟悉的默克尔女士为例,她一共做了16年德国总理,尽管很多时候也会搞联合组阁模式,但往往只是拉一个小党、分个部长之类的角色做安抚,大权完全掌控在核心执政党手中。2021年10月,默尔克最后一次以德国总理身份与中方视频通话,获得了官媒认定的“中国人民老朋友”这一称呼,之后告别政坛。很可惜,继任的朔尔茨总理并没有达到默克尔的影响力,他是一个非常弱势的内阁制领导人。2021年9月26日,德国进行了联邦议员大选,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以微小优势击败默克尔的基民盟(默克尔本人没有参选)。多么微小的优势呢?25.7%:24.1%由于远远达不到单独组阁的要求,于是接下来社会民主党与绿党、自由民主党展开了历时两个多月的联合组阁谈判,终于搞出一个三党联合执政的弱势政府——这是德国1945年之后首次出现三个党联合组阁的局面。朔尔茨担任党首的社会民主党为了搞定绿党和自由民主党,可谓是下了血本: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分给了绿党外交部长分给了绿党家庭事务部长分给了绿党农业部长分给了绿党环境部长分给了绿党教育部长分给了自由民主党财政部长分给了自由民主党交通部长分给了自由民主党司法部长分给了自由民主党总理办公室主任、国防部长、卫生部长等其他七个内阁岗位由社会民主党自己人担任。换言之,朔尔茨能牢牢掌握的主要是社民党这7个部,其他绿党的5个部、自由民主党的4个部,他只能“商量着办”。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今年早些时候嚷嚷着要与中国脱钩的德国外交部(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和经济部(拒绝为大众汽车在中国提供担保),他们其实是绿党的人。德国绿党向来以反华亲美(亲民主党)作为立场,提倡绿色政治、反对扩军、反核能、支持大麻和同性恋、主张“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为什么绿党成员如此嚣张,敢公然发表与朔尔茨不同的言论呢?因为联合政府中绿党有14.8%的席次,是可以左右组阁成败的第三大党。实际上,朔尔茨的这次组阁是第一大党社民党拉拢了第三大党绿党(14.8%)和第四大党自由民主党(11.5%),合计以52%的微弱多数上台执政。更有意思的是,绿党和自由民主党原本立场上颇为对立,只不过因为暂时的利益被朔尔茨给整合了起来。万一有个风吹草动,比如在野的基民盟发起倒阁,这俩兄弟往哪边倒还很难说。如此一来,朔尔茨自然拿另外两个小党没办法。对内整合性差的结果,是朔尔茨总理就任以来办事“犹犹豫豫”。以俄乌战争为例,经常战场局面往哪边倒,德国的立场就往哪边靠一下,两头不讨好。上任短短一年间,朔尔茨民调急剧下降——不满意度高达62%,满意度只有四分之一。如今面临俄乌战争带来的各种危机,德国从上到下一团糟,各种矛盾纷纷浮现,只差一把火星。正因如此,朔尔茨对于外交层面的破局显得非常急切。朔尔茨出行之前,一个颇具风向标意义的事件在舆论界引起热议——中资企业入股汉堡港。汉堡港是德国第一大港,据说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想拿下它下属的“福地”集装箱码头约35%的股份。此事在德国闹得沸沸扬扬,经济部、内政部等多个部门的部长均表示反对该项目。某种意义上说,这一事件成为朔尔茨访华前的一次考验——对他本人权力的考验。站在中方视角上,如果你堂堂总理连自己国内的一项合作经济事务都摆平不了,我还和你谈什么,谈了你回去怎么落实呢?因此朔尔茨表现出了上任以来难得的强硬态度,他要求具体负责此案的六个联邦部门“寻找妥协方案”,以便能批准中企入股。过去十几年,中德之间类似的大宗投资其实非常常见,外交部官网曾评价德资企业的投资“技术含量高,资金到位及时”。据统计,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450亿欧元,占欧盟与中国贸易的35%。德国的大型企业中:奔驰在中国的汽车销量是在美国的三倍,且北汽和吉利都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大股东(分别占股9.98%,9.69%)。宝马公司2022年初刚刚决定斥巨资在沈阳扩建工厂,沈阳将成为宝马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奥迪公司2021年全球销量168万辆 ,中国市场占了70万辆 ,目前正在长春兴建其第一家电动汽车工厂。德国化学品制造巨头巴斯夫更是在湛江开工投资总额高达100亿欧元的新工厂,刷新了德国企业在华单一投资项目的金额纪录。……德国跨国公司之所以纷纷外逃,很大程度上是由德国国内能源危机和通胀高企导致的。放眼世界,能接下这种跨国巨头的大型市场并不多,无非是中国、美国、欧盟三家而已,印度勉强算半个。如今欧盟风雨飘摇,美国押注了高科技企业、税收与用工状态不适合制造业生根,印度则向来对外资不太友好。算来算去,中国可谓是接纳德企的最优选择。回顾历史,德国与欧洲乃至西方世界是存在些许隔阂的,也是中欧关系里中国最重要的统战对象。目前战略界很多专家都持一个看法——欧盟这个组织迟早会解散,不出十年矣。一次严重的债务危机、一位主要国家右翼政客的上台、一轮难以忍受的通胀,都可能成为解体的催化剂。而一旦欧盟框架塌陷,法德这两个欧洲大陆主要强国很容易重新走向对立。说起来法国对德国的防范心一直很重,当初反对东德与西德合并最激烈的便是法国。1989年推倒柏林墙、东西德迎来合并契机之时,美苏两国都表示支持,但英国和法国却跳了出来。撒切尔夫人拿出一张二战前德国的地图给法国总统密特朗看,表示对欧洲未来的深深忧虑。考虑到法国历史上曾多次被德国入侵,好几回亡国,其对于德国的仇恨与恐惧是深入骨髓的。因此法国总统密特朗一边激烈反对西德的统一想法,一边于1989年12月亲赴东德,对他们的独立主权表示支持,鼓励东德领导层要“挺住”。最终是在美国的强力干涉下,法国才无奈就范。期间密特朗还一度将希望寄托到苏联身上,盼望莫斯科出面阻止。只可惜此时的红色帝国风雨飘摇,满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用地缘利益来换点钱。恰好西德财大气粗,同意减免苏联所欠西德政府的数百亿美元外债,并支付苏联驻东德军队几十亿美元的搬迁费用……1990年12月,东西德与美、苏、英、法四个占领国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又称“2+4条约”。西德一路用金钱开道,这才实现了祖国统一大业。回到今天的欧盟。自从英国退群后,欧盟相当于是法国与德国在搭伙唱戏;一旦这个台子散掉,两国合作的政治基础将不复存在。考虑到大国外交都存在“多重预案性”,谁又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呢?番外江宁知府的题材以历史类文章、国际类文章为主,一篇“付费鸡汤文”《等闲识得东风面》发表在了小号“织造短评”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并阅读一下——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