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普京被拉上了拜登的贼船财经2022-08-26 03:08历史上,俄国一直是欧洲的威胁,这从俄国对瑞典的多次大战、多次瓜分波兰以及对中东欧地区的频繁扩张活动可以得到佐证;相反,欧洲国家也是俄国的威胁,俄国曾经是瑞典帝国长期的打击对象,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都曾经进攻俄国(或苏联),俄国还几次面临灭国的威胁,因此,俄国与欧洲之间的威胁永远都是双向的,如果片面地站在俄国或美欧的立场上看待欧洲与俄国之间的问题,是偏颇的。在美苏冷战中,美国领导的北约又赢下了最新的一局。欧美与俄国之间有深刻的地缘政治矛盾和价值观矛盾,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矛盾都会长期存在。面对苏联解体之后俄国所处的颓势,普京有大俄罗斯的志向并不令人意外,也正因为有这种志向,才得以长期维持自己在国内的高支持率。过去曾说,俄国是海洋国家在欧亚大陆的守夜人,在拿破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中海洋国家都与俄国结盟最终打败了陆地强权国家,所以在战略上,俄国是海洋国家在欧亚大陆上最重要的战略盟友。这与美国最重要的盟友——以色列在中东做扮演的角色差不多,换句话说,在战略上俄罗斯就是大号的以色列。到这里有人会说如松这家伙疯了,俄国在很多时候与美国打的不可开交,而以色列是美国的坚定盟友,两者怎么可能相提并论?现在就通过俄乌战争看看他们之间就是怎么“互动”的。欧亚大陆的人们与美英国家的人们在性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更有纪律性和耐受性,而后者崇尚奔放与自由(这些特点当然利于创新),在大工业社会中、尤其对制造业来说前者更具优势,更符合现代工业体系的要求。现在让我们回到苏联解体的时代。人们认为解体苏联是里根总统的巨大成就,但也有部分人认为里根政府可以削弱苏联,但不应该解体苏联,为什么哪?苏联解体解决了苏联对欧美的安全威胁,这是尽人皆知的。在美苏对抗时代,价值观的冲突让资本不敢越雷池一步,欧美资本就只能在欧美体系内耕耘,所以二战之后是以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虽然欧亚大陆上的其他国家生产要素价格更低,资本投资收益率可能很高,但欧美资本并不敢进入,至少不敢大规模进入。但苏联解体之后的格局骤变。苏联解体意味着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其他国家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表面伪装,都只能接受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这意味着什么哪?苏联解体之后,从东南亚到大中华地区,再到中亚、俄罗斯和东欧的广阔地区,基于生产要素价格更低、经济潜力很高,这些地区就为欧美资本打开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再加上欧亚国家(尤其是大中华地区)的民族性格更适合大工业活动尤其适合制造业活动,结果欧美日的资本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入了上述地区。资本的持续外流当然会打垮欧美日的经济发展,苏联解体前后德国、日本的经济增长明显下了台阶,日本房地产泡沫在1991年的破裂固然与人口、生产要素价格等多因素有关,但肯定也与国际局势骤变导致的资本外流有关(事实上,任何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注定都是资本流动的结果);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美国的铁锈带开始形成,美国经济开始进入低速增长,这都是肉眼可见的事实,参考下面的三张图。里根政府带领北约解体了苏联,消除了华约和苏联对欧美的地缘威胁,这是“得”;但随着苏联的解体也让欧美资本加速外流,让欧美的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甚至停滞),美国的铁锈带开始形成,这是“失”。所有的战争(或冷战),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战胜敌人并强大自己,如果在战胜敌人的同时自己也被削弱,就是伤敌一千四损八百,就不是完全的胜利。所以有人认为解体苏联是里根的功绩,但也有人认为里根并未获得完全的胜利,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过于如此。但后一种说法有点马后炮,更多是用于事后总结,因为旗鼓相当的对手对决时,首先要争取胜利,如果总想着完胜,最终可能连胜利都难以得到。如果任由苏联解体之后的世界格局持续下去,产业就会不断外流、贸易逆差就会不断放大,欧美最终就会不断爆发债务危机,而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不过是预演,最终就会导致欧美阵营的彻底衰败。有人说:东升西降,时间在我们一边,等等,这都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深刻的内涵。其实很早就有人看到了这个问题,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都将推动产业回归作为执政的核心任务,但效果却几乎为零,核心标志就是中美贸易顺差在这些年份中依旧持续扩大。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原因之一自然是美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比较高,但我个人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欧亚大陆尤其是大中华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更适合大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要求。上述问题我们清楚,拜登政府一样清楚,怎么办?普京有大俄罗斯的志向这尽人皆知,普京不会任由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也尽人皆知,源于这将彻底堵死俄罗斯从黑海向地中海、堵死俄罗斯经乌克兰向巴尔干地区的扩张空间,俄罗斯就不再是“欧洲俄罗斯”而是“亚洲俄罗斯”,拜登去年9月初在白宫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时以个人名义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或许就是点燃俄乌战争的小火苗。现在也就知道俄罗斯为什么是海洋世界的守夜人。根据Reshoring Initiative发布的一份报告,美企(注意是美企,不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在美投资)今年有望把近35万个工作岗位带回美国,这将是该组织自2010年开始跟踪这些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些岗位主要是制造业岗位,包括内存制造、锂离子电池材料制造、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制造、氢气生产、芯片生产,等等。过去,美国企业如果要投资这样的项目,首选地点一定是大中华区或东南亚,但现在却选择了美国,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欧美企业几乎是以丢盔弃甲的方式逃离了俄罗斯,相当于自己在俄罗斯运营的企业被国有化,此时它们肯定会想到美苏对抗的场景,价值观和地缘政治的对抗是世界上最残酷的对抗,可以让自己的投资血本无归,再加上欧亚大陆的能源危机愈演愈烈,这就导致了美企逃回美国,注意是“逃回美国”,俄罗斯就在事实上成了那个“守夜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普京都登上了拜登的贼船。奥巴马的各种产业鼓励政策不可能将制造业带回美国,川普的关税政策也很难如愿,源于美国与欧亚大陆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是明显的,更重要的是欧亚劳动力尤其是大中华地区的劳动力在大工业活动尤其是制造业活动中的素质优势是很难替代的。拜登改弦易辙,开始使用地缘政治和价值观的对抗,再加上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天然气几乎已经一升难求,这让美企感到了彻骨寒意,它们开始回逃。其实,中国也有足够的的能力破掉拜登的局。苏联解体之后的地缘局势已经形成,全球制造业的重心已经集中在亚太地区,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其惯性就是巨大的(要在其他地区建立起亚太这样的产业环境难度很高,投资额很大,时间也很长);欧美如今通胀高涨,说明债务危机的周期已经启动,此时,中国只要竭尽全力稳定亚太的地缘环境,让亚太地区依旧是全球资本、尤其是制造业最理想的投资之地,随着苏联解体之后已经形成的资本转移、产业转移趋势的不断深入,就可以坐等欧美的债务危机不断恶化,最终彻底改变东方与欧美之间的力量平衡。“等待”“耐心”,有时是一种艺术!《如松〈道德经〉感悟》销售链接:https://item.jd.com/12837347.htmlhttp://product.dangdang.com/29236503.html《如松看财富之道》销售链接:http://item.jd.com/12054343.html《如松看人权货币》销售链接 : http://item.jd.com/11993888.html《如松看货币之道》销售链接 : http://item.jd.com/11705115.h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