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只有一种方法能赚到钱了!
作者:水木然
中国经济下半场开启了,详情请点击视频!
科技越发达,社会的能量级别就会越高,就会发生以下几种现象:
1:人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普遍的需要提升自身能量维度。
2:产品趋向于服务化,商品趋向于无形化;越来越多的交易在无形中发生。
3:商业重心从“商品”转移到了“人群”上。对于商家来说,对客户在“认知”上的掌控,其重要性远远大于对商品“成本”和“渠道”上的的把控。
3:数据成了最核心的资源,“算法”成了第一生产力,取代各种有形的资源和能源。
4:无形的东西对社会的影响力就越大,比如精神和文化;
5:人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焦虑、抑郁、不安等等心理问题需要被解决。
这两年大家普遍很迷茫,也很焦虑,因为赚钱越来越难,其实是整个社会的能量级别提升了,而我们的思维依然停留在低级。
今天我们就把其中的逻辑做一样梳理,读完你就会豁然开朗!
当前,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下半场,上半场和下半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可以这样概括:上半场是“物以类聚”,下半场是“人以群分”。
这里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商业重心是“产品”,而下半场商业重心是“人群”。
自从工业革命发生之后,大量的产品(商品)开始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在资本的趋势和主导下,商品成了是推动世界进步的根本要素。
纵观世界经济等等发展历程,“商品”是一切变化规律的根本,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马克思,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理论,衍生出了利润、价值、价格、货币、金融、信用等其它要素,乃至社会上层建筑,比如法治、制度等等,从而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个阶段最重要特征就是:人随物动。看看传统社会的布局吧,比如对一个城市来说,这里是小商品批发市场,那里是美食街,再那边就是服装一条街,还有汽车城、电玩城等等,整个城市格局基本都是依照商品布局展开的,同一种物品会放在一起,而人的行为也会围绕这个布局展开。
总之,我们上班要去哪里,买东西要去哪里,吃饭要去哪里,生活被拆分的七零八落,总之是“人”要去围绕“商品”展开自己的生活。
这时人的行为也要围绕“商品”进行,比如我们需要控制商品的成本(物料),同时还需要提高商品的质量,我们的管理学、营销学、市场学等等等,都是为了商品而服务,比如管理的本质是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营销的本质卖出去更多的商品,这时人是被拖着走的。
商品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就必然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周期,人需要在努力调整到某一种状态,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变化规律,才能赚到钱。
所以为什么我们有时觉的活的很累,就是因为整个社会就不是以“人群”为本的,是以“商品”为本的。
然而,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变化从什么开始的呢?
首先,社会上的商品不断增多,而人口却在不断减少,原来的平衡最终被破坏。
在产品相对缺少的时候,人对产品的要求就会低,就是“饥不择食”。而随着产品的越来越多,人的需求就会自然被推高,就是所谓的“挑花了眼”,所以大家会发现:虽然我们周围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但是你能钟意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产能过剩”,一方面社会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生产商品,另外一方面真正能够满足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少。
大家发现没有,现在是商品逐渐开始围绕人在转了,比如你想购物但不想出门,在网上下个订单,快递员第二天就会把物品送到你家;你饿了但懒的下楼吃饭,打开APP下个订单,十几分钟后就有人送饭上门;打车也不用跑到马路上拦出租车了,直接滴滴就可以到你家门口。
原来的“商品”都是静止的,需要“人”去追寻它。今后的商品都是会动的,商品长了两条腿,需要主动去寻找它的“主人”。
这就是为什么广交会和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落寞的原因,因为他们还是以“商品”为中心的交易市场。
同样的逻辑,这也是为什么直播带货那么疯狂的原因,因为直播间就是典型的以“人”为中心的交易市场。
于是好玩的现象就发生了:
当人的时间和精力被大量解放出来之后,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包括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包括寻找精神产品等等。
在原来,我们身边的朋友往往都是同一个行业的人,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被行业束缚住了,而今后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是志同道合中人,也就是有共同理想、价值观的人。之前我们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可以实现。
也因此,这时我们必须把注意力从“商品”迁移到“人群”上!
商品的核心就是“比价格”,大家一定要抛弃这个思维。
《国富论》里有个观点:利润降低是商业繁荣的必然结果。因为信息会越来越透明化,同样的商品,只要你还有利润存在,一定会有商家卖得比你更便宜;淘宝上很多可以做到19.9包邮,拼多多就可以做到9.9包邮。
因此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价格战盛行、价格太透明、利润越来越少。因为而当竞争绝对充分的时候,一切利润都会无限接近于0。
切记:商品是一时的,服务才是永恒的。现在的商业竞争已经不是“商品”的这个维度上,而在“人群”的维度上。一定要思考一个问题:我究竟是服务哪个人群?确定某个服务的“人群”之后,定位一定要快、狠、准。“商品+服务”的组合必须越来越专注,要精耕细作。
对于企业来说,原来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产品”,比如在研发和设计上花费大量时间,在生产上苦功夫,今后的出发点一定是“人群”(即:消费者),在做研发之前一定要做调研,在“人群”上的触角伸的越远越好,然后再往前反推,最后再开始生产,以终为始。
这个时候,你需要从“商品”里跳出来,直接跟你要服务的“人群”进行对话,看看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商品”的核心要素是“价格”,而“人群”的核心要素是“认知”。对于企业和商家来说,也必须提升自己的文化附加值和精神属性,否则将很难留住客户。
今后的社会不存在所谓的大众商品、大众情人。我们必须精准的给自己服务的人群做一个画像和定位,要彻底了解这个人群,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
随着这种趋势的强化,未来的社会很有意思,一部分人完全无法理解另一部分人的想法,每个群体都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如果今后我们看到某些“群体”的行为令我们十分不理解,请千万不要慌张,这是必然。
如果我们还是传统的思维,认为赚钱越来越难的根本原因是成本问题,是营销问题,或者是管理问题,无异于南辕北辙。
请永远记住一点:未来最贵的东西其实是“人”,今后我们必须拥有满足人群和留住人群的能力。
最近这两年,遇到很多人埋怨说现在生意不好做,然而我最近在全国跑了一圈之后发现,很多赚钱的模式正在滋生,各种新商业正在茁壮成长!
我总结了一下接触到的这些成功商业模式的共性,发现了他们有这四个共同的商业逻辑:
第一:采用线上引流的模式,不是去花钱买流量,而是利用内容去吸引目标客户的关注,这种内容包括两:
1:免费的内容分发,比如在抖音或今日头条广泛的传播内容;
2:付费课程的售卖,做那种短小精悍的爆款课程,售卖价格普遍很便宜,不会超过100块,从而获取大量行业客户,圈住一大批粉丝。
第二:线上导来的流量,直接导入到线下,采取见面会/培训/招商会等形式,把意向客户召集到线下,进行深度互动,然后一网打尽。
第三:选择部分有实力的客户,采取深度服务的方式,进行高客单价的转化;
第四:选择部分有能力的客户,把他们发展成为合伙人/股东,在他们所在区域建立自己的“革命根据地”,这样就可以形成自己在全国的商业势力。
以上这四个逻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广泛的适用于各个行业!
这说明什么?
第一:未来商业的第一大能力是——"圈人"。
能圈住多少人,决定了你能做多大。
整个商业的重心,正在从“商品”转向“人群”。之前的商业是物以类聚,人群要围着产品转。未来的商业是人以群分,产品必须围绕人群转。
第二:传统用广告圈人的方式失效了,未来我们必须用内容圈人。
用广告圈人,不仅需要花钱投放广告,而且吸引的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差,因为没人会主动看广告,也没人喜欢看广告。
用内容圈人,不仅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做广告,而且只要做出那些有价值输出的内容,大家就会被吸引过来,现在线上平台那么多,都在欢迎好的内容入驻,这是很好的机会。
第三:未来最重要的,不是你能圈住多少人,而是你能找到多少人愿意帮你去圈人。
能不能广泛的寻找自己的代理人,这就要看你是不是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有没有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格局。
第四:圈人之后,就是用人。
未来的企业家必须要善于用人,中国自古以来的王者,全都是胜在善于用人。
把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大方的把利益都分出去,还要掌控好利益分配的平衡,勇于做出对未来的预期和承诺,让大家一切努力,这才叫创业!
世界上最昂贵的税叫《认知税》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一针见血:未来最贵的东西其实是“人”!。
我们不能只善于吸引客户(人),今后我们还必须拥有一种留住客户(人)的能力。
关键问题来了:靠什么才能留住人?靠什么留住一个人的心?
我们必须明白:人与人之间唯一长久的关系,不是“喜欢”和“被喜欢”,不是“依靠”和“被依靠”,不是“馈赠”和“被馈赠”,而是“成全”与“被成全”,留住一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成全他。
未来的企业,营销变的越来越不重要,做好产品和服务才最重要。因为靠噱头吸引别人的,一定会昙花一现;靠施舍吸引别人的,一定会被背叛,谁要是再试图通过某种手段(比如补贴和炒作)来吸引用户,必然失败。
营销的升级就像恋爱的升级:之前的你,总想花枝招展,只为了让她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现在的你,需要千锤百炼,让她流连忘返。
如何用你的商品或者服务成全你的客户?这才是企业思考的终极问题。
世间过客匆匆,人们来来往往,并且频率越来越快,比“吸引”更重要的是“留下”。
切记:“流量思维”已不再适用,未来比拼的是“留量思维”。
综上所述,如果你还是按照原来的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显然已经行不通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开始四面碰壁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世界变的越来越陌生了,根本原因就是跟社会的日新月异相比,你的思想已经严重落伍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作者微信:
欢迎关注水木然的直播
写作是一种修行
度人度己
如果是有缘人
可以扫码给个赞赏
或者在末尾打个赏
水木然个人微信:vv5924
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添加
水木然有很多话,但是只在这里说!
欢迎加入水木然的知识星球
这里是认知的情报局
1:长按图中二维码,付费后下载“知识星球”APP
2:搜“水木然学社”进入即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