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赚到钱?可能因为你还不够惨
主题:疫情下,我们如何转型线上办公开展事业
S老板:创业导师
快来直播间观看
这是Spenser的第1219篇文章
今年是有史以来就业最难的一年,但却也是未来5年中最容易的一年。
1076万毕业生等着就业,但老板们都等着申请破产,中间的中年打工人,焦虑着裁员和降薪。
昨天收到了个粉丝的留言,说自己大学毕业后来上海,工作久了,却看不到希望。
不是没想过创业,但觉得各行各业都很激烈。
他问我:打工人出路在哪里?
1
打工人的尽头,可能不是“衣锦还乡”。
叔听过很多人骂老板,但骂得再凶,都会老老实实地去投简历。
大家的想法是什么呢?老板万般不好,但是能让你“遮风避雨”,好歹有口饭吃。
但是,这个想法有个误区。
原来,大家每年的收入都增长,是因为大环境好,公司的利润好自然也不会亏待了你。
但是现在,在大多数行业、大多数人在降薪的环境当中,每个打工人的收入还能稳步增长吗?
很多人没意识到,按部就班找来的工作都是“负收益”的。
“打工”,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真正的收益在见识和人脉,而不是金钱。
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了看,打工带来的物质回报极为微薄。
比方说,你在互联网公司,只要努力,月薪上万还是做得到的。但是,支出呢?存款呢?
杂七杂八的东西加在一起,不需要“生活得奢侈”,就让你工作几年却存不下来钱。
表面上看,你在大城市打拼,自给自足、光鲜亮丽。
但实际上,你付出了青春、帮房东还了房贷、建设了城市,却可能什么也没捞着。
从这个长期角度来看,“一直打工”本身就是个有点亏的买卖。
特别是现在疫情期间,这种不安全感被无限扩大。
很多人觉得,自己只要在工作岗位上深耕,老板总不会亏待了自己。
但是,很多岗位的“核心竞争力”都不是永恒的。
即便你现在是销售冠军、年少有为、深得器重,但当市场变化,最主流的消费人群变了;
当你升到了管理层,远离了一线,又带出了新人…… 你的核心竞争力都可能被不知不觉削减。
为了降低成本,为了提高效率,对于企业来说持续优化是必然的。
不是所有的打工人,都有能力保持住一辈子的“核心竞争力”。
打工的物质回报微薄、整体经济环境下行、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稳: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让“打工”这件事,没办法扛起咱们生活里的风险。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安全区当中,以为自己在稳步上升,于是掉以轻心。
但生活稍微开个玩笑,就会从云端掉下来,根本没有应对之力。
什么样的生活最能毁掉一个人?
不断被打击、始终都是负面反馈,当然能让一个人心灰意冷。
但是更容易毁掉一个人的是这种“钝刀子”——始终无风无浪、看似按部就班,这种才最可怕。
2
大家都想一路顺遂、稳步前进,这是人之常情。
很多人问叔,那出路在哪里?其实,真正能遇到“生机”的人,是一路都不顺,已经跌落到谷底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蝙蝠侠》当中一段情节,很能解释这个道理:
《黑暗骑士崛起》那一段电影里,蝙蝠侠被关到一口深井里。
这个深井没有任何警卫,但是除了传说,没人越过狱。
为了逃出来,蝙蝠侠尽了他最大的努力,拼命锻炼,让自己更强壮。
他试了两次,都摔了下来,要不是身上绑了绳子,绝对会死得很惨。
然后,一个老头告诉他:“如果想爬出来,就不要用绳子。恐惧会带给你力量。”
最后一次,他不用绳子,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后路,真就爬了出来。
这虽然是个电影故事,但叔深有共鸣。
“害怕”其实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担心”,怕没有后路,所以畏手畏脚、不敢打破现状。
另一种是“恐惧”,而恐惧让人产生力量。
当有猛兽在追你,你会奋力奔跑;
当你只是担心有猛兽出没,你只会把门锁好、干脆不出门。
你知道一件坏事什么时候最让人心慌吗?
根本不是发生的当下,而是还没有发生之前,只靠推测、想象可能会有什么后果的时候。
反而是你沉到谷底时,你根本不会去想“怕不怕”,而是会竭尽所能地想办法、去解决。
叔在香港读书时很苦,房间小到一伸脚就碰到墙。
但是,我当时都扛下来了。
大城市嘛,毕业了总得有机会吧。
这么大的城市,我又有工作经验、又有学历,还能活不下来?
然后,叔给投行、给麦肯锡都投过简历,全部成功地石沉大海。
没有一个搭理我,连海选的机会都不给我。
后来,我就去干保险了。
为什么干保险啊?因为老子tm快要饿死了,生存都成了问题,谁还管面子啊。
当时香港干保险,门槛特别低,只要个毕业证就行了,所以我就去了。
有的读者可能知道,叔的第一桶金就是那时候赚出来的:3个月,我赚了50万;那一年,我赚了300万。
那是叔人生第一次赚那么多钱。
从这一段经历,我学到了一个经验:别害怕失败,当生活烂到不能再烂,反而更容易看到生机。
如果你现在生活不是很顺利,其实不见得是坏事。
分享个真实的体验:当你生活烂到不能再烂时,你的心态反而会变好。
因为你已经见识到了最糟的场景,也无非如此。
该面对的面对了,你也没什么东西可以继续失去了。
生活朝任何一个方向变化,对你来说都是在变好。
3
叔听到有人这么形容自己,说“我一直住在绝望里,根本没离开过”。
这是一个伪命题,生活不可能是一直绝望的。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只有“绝望”,这种生活就会变成常态,一旦习以为常,就不会有“绝望”这种情绪了。
说出这句话的人,他们往往都还站在安全区,还有东西可以失去,才会这么焦虑、这么“绝望”。
他们就是那群想象有猛兽出没,于是停止行动的人。
“拥有”会让人患得患失,不敢放手一搏。
当一个人生活正在下滑,但是又没有太差,他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
我去尝试做个副业,会不会本末倒置,把本职工作给丢了?
我去尝试创个业,会不会血本无亏,连房贷都还不起了?
一直以来,打工人都有着逐步上升的收入。
这是大多数人的“拥有”,即便有些人意识到“靠打工实现财务自由”不现实,但是依然不敢有什么动作。
“按部就班”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意味着我们身处在一个围城当中。
如果我们轻易地接受这种“安稳”,很快就会失去对抗风险的能力。
我在挖到第一桶金后,并没有留在保险行业,继续只当一个“卖保险”的,而是不断地扩展新的领域:
自媒体、知识付费、私域运营、视频号直播……
叔不是劝你盲目地all in,而是分享自己的经验:
All in完了,输的遍体鳞伤的人多的是,但是跌下去,没你想象得那么不能接受。
每个人触达到绝望后,都有机会反弹,这才是人生常态。
当然,为了爬得起来,除了敢让自己跌倒绝望里,还需要有点“相信”。
人是需要点“盲目自信”,得相信凭着自己的能力,现状不会始终一成不变。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那么你只能看到障碍,根本无法调动、也不会想着去调动所有资源。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这是经过大量心理学实验证明过的真理:我们都朝着“自我预言”发展。
别太害怕被逼到悬崖边上,你远比自己想象得厉害。
多看路,少看墙。
END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送你一份福利:《我过去7年抓住6次风口的创业秘籍》
从公众号,自媒体,海外理财,到知识付费,房产投资,再到最近一次的视频号,我是如何提前判断趋势,赢得市场,同时,也把我的经验教训告诉你。
加我个人微信,我私发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