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会笑?这曾人类保命的生存策略
翻译|张乃欣
审校|王昱
迄今为止,已经有好几种理论试图解释为何某件事情或某个画面会有趣到令人发笑。其中包括出人意料(一些心照不宣的东西)、灭灭某人的威风或优越感(嘲弄)、不协调——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同时出现。
于是我决定研究过去十年里已经公开发表的所有与笑和幽默有关的英语文学作品,看是否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查阅过一百多篇论文之后,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笑是一种工具性的行为,它可能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帮助。
我看了一些关于幽默理论的研究论文,这些理论的重要信息涉及三个方面:笑的物理特征、与发笑有关的大脑中心区域、笑对健康的益处。
有超过一百五十篇文献证明了发笑条件的重要特征。
通过将所有理论运用到具体领域中,我把笑的过程浓缩为了主要三步:“困惑”,“解决”,和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警报解除信号”。
这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自然选择为了帮助人类生存,所以把笑保留了下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被那些能让我们开怀大笑的人所吸引。
不协调理论很好解释了幽默引发的笑是怎么一回事,但这还不够。
这种情况下,笑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对于事物间不协调不相称的感知,而是发现我们所处的环境有违常态。
比如说,一只老虎在城市街道上行走,虽然看起来怪异,却并不好笑,甚至会令人瑟瑟发抖。但如果这只老虎像球一样滚来滚去,那画面就让人忍俊不禁了。
反英雄动漫角色Homer Simpson会在摔下屋顶后又像个皮球一样弹到天上;他的儿子Bart会在被老爸“掐脖子”的时候像个橡胶弹球一样眼珠子突出舌头乱甩。这种镜头经常会使观众们捧腹大笑。
这些就是人类日常活动变为夸张动漫情景的例子,在那个虚拟世界里什么都能发生,尤其是荒唐滑稽的事情。
但若想变得有趣,它们须得不造成任何伤害。我们笑是因为我们知道老虎或Homer永远不会伤害我们或伤到他们自己,因为本质上他们的世界不是真的。
所以我们可以把笑分成三个步骤。首先,它需要一个看起来奇怪的情景,并诱发一种不协调感(困惑或恐慌)。
第二,不协调所引起的担忧或压力必须被克服(解决)。第三,发出笑声充当警报器,告知旁观者他们是安全的(放松)。
笑声可能是人们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信号,用来向他人表明不需要战斗或逃跑,大家之前感知到的威胁已经结束了。
这就是笑声通常很有感染力的原因:它让大家变得紧密,合群,告诉大家不必再担惊受怕。笑声就是生命力。
1936年的电影《摩登时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影片中查理·卓别林饰演的滑稽小流浪汉在工厂里像个机器人一般疯狂地拧螺栓。
我们在这里大笑是因为我们下意识想向别人表明自己知道这个让人感到焦虑的情节——人类沦为了机器人——是虚构的。他是人类,不是机器,没什么可担心的。
同样,本文开头的笑话开始于正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然后就变得有些奇怪和令人困惑(产妇的行为很突兀),但我们最终意识到了这个场景非但不严肃,反而还带有一些喜剧效果(医生反应的双重意义能使人放松,contractions既是缩略词的意思(shouldn’t-should not),也是宫缩的意思) ,最终引人发笑。
正如我之前一项关于人类哭泣行为的研究中所表明的那样,笑对于我们身体的生理机能具有重要意义。
和哭泣、咀嚼、呼吸或行走一样,笑也是一种节奏行为,是身体的一种释放机制。
控制笑声的大脑中心区域同时也控制情绪、恐惧和焦虑。笑声可以打破环境中的紧张氛围,使人如释重负。
在医院,幽默常常被用来帮助病人康复,比如小丑疗法。
幽默还可以改善血压,提高免疫防御能力,帮助克服焦虑和抑郁。
我的研究也表明了幽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有助于强化记忆和思考。
课堂里的幽默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创造一个更加轻松和高校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幽默还可以减少焦虑,提高参与度,增加学习动力。
通过研究这些关于笑的数据,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为什么人们会因为“他们能逗我开心”而爱上某人。这不仅关乎有趣与否,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因素。
如果别人的笑声能激起我们的笑声,那么这个人就在暗示我们可以放轻松,我们是安全的——信任便由此产生。
如果我们是被他们的笑话逗乐的,这有助于我们克服对陌生或不熟悉的恐惧。如果某人的幽默能力可以激励我们克服恐惧,我们就会更容易被他吸引。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青睐那些能让我们开怀大笑的人。
在当代社会,我们不会对笑怀有丝毫戒心,我们会尽情享受它带来的雀跃心情和幸福感。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可能正是这种人类行为在危险意识和自我保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即使是现在,在与危险擦肩而过之后,我们也常会因一种彻底的解脱感而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环球科学》10月新刊正在热卖
各电商平台均有销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