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盈利、无收入”也可上市!港交所拟修订规则为科技公司降低上市门槛
|
在全球通胀高企、增长乏力、货币紧缩、地缘局势错综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香港交易所自2018上市制度大改革后,再次迎来上市规则修改的契机。据悉,港交所10月19日刊发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咨询期将于12月18日结束。此次港交所修改规则的最大亮点在于:港交所通过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吸引无盈利、无收入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至此,2022年低迷IPO氛围终于迎来一缕久违的振奋。
时代推动了改革 | |||
1990年代末到千禧年,国企改制滚滚红尘,赴港上市的主角是能源、通信领域大型央企。于是看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翩然而至。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改革深化至金融领域,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兴起。大型银行“排队”入场。于是港交所有了建行、中行、工行、农行。2006年10月27日,工行在上海、香港的A+H股同步上市,当时创下全球历史最高募资额,至191亿美元(当时汇率约1527亿港元)。
2010年代开始,港交所或者整个业界,在经历了新世纪初狂飙突进式的资本盛宴之后,意识到“后劲”可能不足。最优质的大型央企、国企、金融机构,甚至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很多已经完成香港上市。想要挖掘新的、大体量的上市公司,港交所的开拓空间越来越有限。而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互联网、新经济企业,却被港交所拒之门外。
图 | 历经31年兴衰,港交所交易大厅2017年关闭
图片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上市新规,接受接纳“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以及“尚无盈利史”的公司上市;“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股票代号后面添加英文字母W(weighted),而生物医药公司在代号后添加B(biological)。这两项新政,将遗留自港英时期傲慢僵化的规则破除一空。随后,大量同股不同权与生物医药公司如过江之鲫,纷纷登陆港股。在这样的条件下,许多中概股开始考虑回归港股上市,作为抵御地缘政治风险的方式。当时出现了一种奇观:当年因为同股不同归规则无法在香港上市,继而远赴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现如今开始排着队“回家”。
再后来,港交所刊发了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的《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咨询总结》,放宽了双重主要上市的接纳范围,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流降低门槛,也为有计划在香港上市的新一代国际及地区企业提供了便利。同时,港交所宣布自2022年1月起接受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申请,这又是港交所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允许空壳公司以SPAC形式上市融资,然后再并购有实业的公司。
港股再扩容,是机遇亦是挑战 | |||
如今港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的最大亮点,在于港交所通过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吸引无盈利、无收入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就未来而言,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五类科技企业赴港上市门槛将降低。这是继降低生物科技企业上市门槛后港交所第二次为科技企业降低门槛。
具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端服务、人工智能;先进硬件包括机器人自动化、半导体、先进通信技术、电动及自动驾驶汽车、先进运输技术、航天科技、先进制造业、量子科技、元宇宙等;先进材料包括合成生物、智能玻璃、纳米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包括新能源生产、新储能及传输技术、绿色技术;新食品及农业技术包括新食品科技、新农业科技。
图片来源:中国金融网
咨询文件的主要建议也包括五方面。一是商业化收益门槛方面,已商业化公司的定义为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特专科技业务所产生的收益至少达2.5亿港元;二是上市市值方面,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为80亿港元(已商业化公司)或15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三是研发方面,所有申请人均应于上市前从事研发至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资金额应占总营运开支至少15%(已商业化公司)或50%(未商业化公司);四是第三方投资方面,港交所要求上市申请人应获得来自资深独立投资者相当数额的投资;五是商业化路径方面,未商业化公司应在上市文件中披露其可达到商业化收益门槛的可信路径。
10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后发表首份施政报告。其在施政报告中亦称,将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竞争力,港交所于明年修改上市规则,为尚未达到利润和交易要求的先进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此外,港交所计划重振GEM(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融资平台。
图 | 香港特别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后发表首份施政报告
图片来源: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4年多来,有很多新科技公司通过新的上市章节登陆港交所,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活力。据悉,2018年上市改革使更多来自医疗保健及信息科技行业的公司于联交所上市。信息科技行业目前是联交所市场上最大的行业,医疗保健与信息科技行业合计占香港市场总市值超过三分之一。随着美国SEC《外国公司问责法》的颁布,不少远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也先后选择了二次上市以及双重上市的方式,港股市场自然成为了中概股企业首选的上市地点。
然而,今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缩表、疫情等因素影响,恒生指数大幅下跌。截至10月19日,恒生指数报收16511.28点,下跌2.38%,年内跌幅近30%,港股市场弱势可见一斑。不仅如此,随着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竞争愈发激烈,港交所还面临着来自新加坡交易所等多方的挑战。因新加坡交易所不断通过制度创新和高效的上市流程吸引中国企业,新加坡市场一夕爆红,其推行的REITs上市与债券发行也颇受中国企业青睐。
图片来源:瑞恩资本
据今年8月香港交易所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显示,上半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89.37亿港元,同比下降18%。截至9月15日,港交所上市企业数量仅50家,募资资金净额合计501.08亿港元。而2020年和2021年同期,港交所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90家、70家,募集资金净额为1505.04亿港元和2380.27亿港元。
在今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新规的推出将给港股市场注入活力,将会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中概股企业回港上市,同时也会吸引一批特专科技企业的上市,同时,本次引入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拟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而散户的参与,也会引入很多保障投资者的设计,包括定价与一般新股有差别、有禁售期限制以及额外披露要求等。此举对提升港股市场IPO资源竞争力以及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把香港当成桥梁是低估了香港 | |||
正如香港特别行政长官李家超所说:“创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会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五年吸引不少于100家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包括至少20家龙头创科企业,为香港带来过百亿元的投资,并创造以千计的本地就业职位。”
香港的股票市场已经具有全球竞争力,但是,单有国际性的股票市场还不够。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还需要债券市场、货币市场、黄金市场、大宗商品市场,未来还需要数据市场、虚拟资产市场。背靠中国这个巨大的经济体,香港责无旁贷,未来要把这些市场做起来。虽然在这些方面香港是后来者,但是,现在借助技术的力量,香港也可能创新方法,找到后发优势,香港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因为香港本身就是一个目的市场,而不只是出发地和抵达地之间的桥梁,仅仅把香港当成桥梁是低估了香港。
图片来源:大公网
随着这一趋势的演绎,港股市场的优质资产会越来越多,为内地资金提供全球配置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使得香港从一个发行与集资型金融中心,朝着投资与财富配置型金融中心转型:这将是未来20年香港的历史大机遇。纵观香港的历史,每当香港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港交所都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引领香港金融业的转型。港交所前CEO李小加曾概括经营管理港交所的理念,以及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就是一个词:连通。
作为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港交所是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融合最鲜明的体现,它彰显香港国际化、法制化,展现香港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当今的香港扮演三重角色:第一是帮助内地居民实现全球资产配置;第二是帮助中外投资者离岸管理在岸投资风险;第三是逐步帮助中国实现商品和货币的国际定价。香港过去一直在这三个方面努力。
H股上市是将内地国企与海外资金进行连通,沪港通与深港通是将内地与香港的交易所资源进行连通,而“同股不同权”的政策吸引中概股回归,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等策略,则是将走在当今世界科技与商业最前沿的优质企业与企业家连通到港股这个平台上,进而再与内地资金连通,这座城市的命运从来都与中国大陆息息相关。
资料来源:中国基金报、财联社、新京报、证券时报、财智头条
❖ END ❖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制造业拥抱数字化未来 “灯塔工厂”带动产业转型
英国新政府面临重重挑战,成为全球升息环境下第一个挑战者
查看完整榜单,历年榜单与新闻稿请登录“胡润百富”小程序,或咨询胡润百富客服(hurun-1999)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