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钠离子电池下游,大家无需担心,储能和两轮车应该是最先渗透的两个方向。锂矿欧佩克会刺激钠离子产业的发展,就像石油的涨价也在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矿需求摆在那里,未来增速仍然很快。
一旦形成锂矿欧佩克,锂矿易涨难跌,利润一直会被上游所掌控,那对下游的整车、锂电池、产业链的其它环节都会轮为打工仔,下游需求可能会受到部分抑制。
当初国内发展新能源汽车,一是去通过去发展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为能源安全而准备,二是可以大力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如果锂矿成为下一个石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将受到钳制;那么国家顺势再去扶持下钠离子电池,通过对钠离子电池产业的扶持,去替代一小部分锂电池的需求,从而减少高价锂矿对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影响。短期高价成本无需担心:你往前几年去看,脱离补贴后,光伏实现平价是难以想象的事。
往前几年看,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比油车高,大家也不敢想象。
基于国内庞大的工程师福利、企业家精神、人力成本优势等因素,规模化后的钠离子电池成本是无需担心的。降本增效一直是制造业公司在持续推动的事情,大家千万不要低估中国企业家精益求精的决心。
因为你往前走一步,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利润,所以降本增效这事情,放在钠离子电池这块,我相信也是很快的。
循环次数、能量密度不值得担心:目前仍处于量产化初期,未来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放量,下游的庞大需求会持续的推动相关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在循环次数和能量密度这块去持续突破,现阶段去担心这些有点杞人忧天。
现阶段是炒作吗?我认为现阶段确实是情绪炒作为主,但你放在一个大的产业周期去看,目前就是产业周期的起点,而且确实有些公司股价不贵。你再往锂离子产业的视野去看,过去几年,很多卖方都是用25年、30年的视角去拍PE,来显示公司的高成长和便宜。那么钠离子电池,我认为23年就是量产和导入,24年开始钠离子电芯厂开始放规模,材料厂商开始做配套,最快24年可能就有较好的利润贡献,25年可能贡献出利润弹性。那么23年即将来临,在23年初期布局,未尝不可,当然会做波段就更好。前有淮海集团在陕西建100万辆纳电两轮车项目,近传华为考虑在基站上用些钠离子电池;储能方面,三峡能源积极与中科海纳合作建立钠离子电芯项目,未来生产的钠离子电芯会用于自己的储能项目。对于下游,大家无需担心,储能和两轮车应该是最先渗透的两个方向。对于两轮车和储能项目,大家都有各自的动力去使用钠离子电池。又有机构再推纳电材料端:思路仍然是只做钠离子电芯,目前材料端利润贡献极其有限,对大市值锂电材料公司利润贡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