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一觉醒来长高1厘米,家长说出真相:每晚都喊疼?专家却提醒不一定是好事
咱们经常看到有妈妈留言说:
孩子没碰没摔、莫名其妙就老喊腿疼,是生长痛吗?
有生长痛是不是说明在长个?
其实,生长痛和长高并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发生在孩子生长过程中,有些时候还会带来困扰:
而更坏的情况,是家长把其他更严重的疾病(比如骨肿瘤、关节炎等),误认为是生长痛,白白耽误了治疗时机。
那么,生长痛和其他病要怎么区分?痛起来又要怎么处理呢?今天的文章里都会有解答。
生长痛通常发生于 3~12 岁这个大跨度年龄段的儿童,发生率大约 15%(不同年龄、地区差别较大),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出现生长痛,也有报道称 4~6 岁孩子生长痛发生率高达 36.9%。
有家长发现,孩子睡一觉起来量直接长了 1 厘米,刚好最近孩子经常睡前喊腿疼,就觉得是生长痛的“功劳”。
但其实,生长痛是指“生长期发生的疼痛”而非“生长引起的疼痛”。更何况,有些情况下的腿疼,根本不是生长痛,而要警惕更危险的疾病。
生长痛是儿童骨骼肌肉疼痛最为常见的原因。
如果孩子查不出肌肉、骨骼有什么问题,就是老喊腿疼,那么很可能会被归类为生长痛。
它的特点主要有:
不过就像前面说的,生长痛属于一种“排除性诊断”——容易和其他更严重的疾病混淆,必要时需要做检查排除肿瘤、感染等因素。
如果孩子有下面几种情况,还是要尽快就医:
生长痛的病因还没有定论,但有几个重点怀疑对象:
● 遗传因素
生长痛患儿中,70% 其家庭成员也有过生长痛。可以回想下:自己小时候有没有无缘无故的腿疼,或者问问猪队友。
● 心理因素
生长痛患儿除了双下肢疼痛,还经常伴有头痛/腹痛,也更容易出现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
这提示:疼不疼、疼到什么程度,会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家里人处理生长痛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孩子。
● 疼痛阈值低
有研究认为生长痛患儿对疼痛的感知灵敏度更高,也就是比别人对疼痛更敏感。
也有人指出:生长痛患儿身上可能存在一种症状多变的非炎症性疼痛综合征。总是喊这疼那疼的孩子,真不一定是“矫情”。
● 维生素 D 和钙缺乏
生长痛患儿中,VD 缺乏率最高可达 94%。
缺少 VD 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产生大量新的毛细血管网,活动后就容易引起局部充血疼痛;而缺钙会造成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也容易引起肌肉疼痛、痉挛。
● 活动过度
研究发现,生长痛患儿的骨密度声速值要低于没有生长痛的儿童(尤其是容易发生疼痛的胫骨位置),说明生长痛可能和“用太多了”有关。
超负荷使用还会加速肌肉疲劳、局部代谢废物堆积,也会增加疼痛发生的可能。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白天比较疯、活动量大的时候,夜里就容易出现生长痛。
有妈妈说:孩子晚上一喊腿疼,老人就会怪她白天让孩子动太多了,可明明自己已经注意了,也没让娃做太剧烈的运动。
咱们想对这位妈妈说的是——你没做错什么。
矫枉不必过正,停止运动并不能预防生长痛,反而容易让注意力更集中在疼痛本身,大人孩子都难受。
适度运动对孩子其实是有好处的,运动量可以参考《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给出的建议:
没有什么“根治”的办法,但还是有一些措施能帮助缓解疼痛:
● 补充钙+VD
从以往的调查来看,我国 3~5 岁儿童 VD 不足率达到 43%,2 岁以上儿童钙摄入量达标的只有 10% 左右,都挺堪忧的。
有研究认为:低骨密度的儿童补充钙剂可以治疗生长痛,在饮食中添加钙+VD 可以让骨骼更坚固、减少生长痛发生。
咱们平时尽量让孩子多喝奶、晒太阳。要是做不到,还可以借助钙和 VD 补充剂(当然前提还是饮食均衡,其他营养也别忽略)。
对了,有些家长会担心补钙补多了也会生长痛,其实不是的。就像前面说的,生长痛的成因复杂,补了营养也未必立竿见影,但合理补充钙+VD 对孩子仍然是有好处的。
● 药物或物理止痛
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到了夜间经常痛醒的程度,可以在睡前吃些止痛剂,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其实就是常用的儿童退烧药),但吃药前建议还是先去医院看过,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
如果不想吃药,按摩、热敷等物理方法,对部分孩子也有一定帮助。肌肉拉伸治疗是目前论证强度最高的方式,可以缓解生长痛症状;而热敷产生的温热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让孩子更舒服些。
大多数情况下,咱们完全可以不把生长痛当成一种“病”。
一般来说,生长痛初次发作后,大概 1~2 年内,也就会自己默默消失了。
有的时候,“佛系”一点反而有奇效,不仅能降低孩子对痛觉的敏感性,还能减少对生长痛的焦虑和恐惧。
关于长高,你都听说过哪些方法?为了帮娃长高,你都做过什么事情?去评论区说说吧~
觉得今天的文章有帮助,也记得点赞、点在看、转发给身边的亲友。
重点资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