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Selina说不会再结婚了# 现代人的爱情还需要婚姻吗,你怎么看?

#Selina说不会再结婚了# 现代人的爱情还需要婚姻吗,你怎么看?

其他


2022萌芽课程强势升级

「萌芽学院」是KnowYourself与糖心理联合开设的心理咨询培训学院,旨在为学习能力较强、有系统性掌握学科知识的需求、喜欢学院派而非碎片化知识学习的精英学员提供高端知识服务。


⚠️早鸟价抢购开始⚠️

⚠️优秀学员享全额奖学金⚠️

原价4950元,现在报名直降1960元,立享早鸟价2990元(支持花呗付款哦)!


添加课程顾问,享受早鸟价

课程升级不涨价,不容错过

心理健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大量的用户需求在涌现,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将需要大量心理服务领域的人才,快来加入「萌芽计划」一起探索新的可能性吧~


今天,在微博热搜上看到#Selina说不会再结婚了#


采访中,Selina和男友表态“我不会再结婚了”,可以昭告天下,但不登记。谈及男友,Selina脸上满是笑容,但她直言:“我不需要法律保障,与其用任何东西绑住、限制我们,不如好好沟通、让热度延续。”



我们每个人,似乎从很小的时候,就都曾主动或被动地了解到,人在长大了之后会遇见一个自己的“另一半”,并和ta走入婚姻,组建自己的家庭。


虽然那时候,我们尚不明白所谓的“婚姻”究竟是什么,但我们或多或少地都相信,在人生中有着这样一个阶段等待着自己到达,或者说,需要自己去实现。
 
于是,我们不断以“找到一个能共度一生的人”为目标去经历感情,也不可避免地以“这个人适不适合结婚”为标准不断考量对方,也会以“是否拥有美满的婚姻”来衡量自己是否幸福。
 
然而,在看到Selina和男友表态后,今天我们想要和大家讨论的是:社会文化对于婚姻的建构,是否可能虚构了人们对于婚姻的需求与渴望“?而这种被建构了的“婚姻”,是否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于生活的选择?

看今天的文章。


制度化的“婚姻”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不同的文化中就已经存在了社会对于婚姻的一些期待与约束,比如在古希伯来文化中,妻子看被看作是丈夫所拥有的“贵重财产”,需要被严加照看,而丈夫则要为妻子提供食物和住所(Singer et al., 1906)。
 
而现如今,婚姻的制度化色彩前所未有地弱化了。人类婚姻已经从只强调繁殖与生存,发展到了人们在婚姻中越来越追求自我实现及个人成长。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社会里,婚姻仍然比其他任何一种关系形式都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制度性。
 
婚姻,不仅仅是双方对彼此的承诺——忠诚,它还意味着法律与道德意义上的约束——关系的排他性(现有的绝大多数社会文化奉行着“一夫一妻制”)。

另外,一纸婚书确定的还有双方在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Havilan et al., 2011),比如,双方应当共同抚养孩子;当一方离世,另一方有权继承ta的财产等。
 
但,社会对于婚姻的制度化,远不止这些。

 

姻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人生任务吗?
 
在柏拉图的《会饮篇》(The Symposium)里,宙斯为了防止遭受人类的威胁,下令把每个人都劈成了两半。从此之后,每个人都成了一个残缺的人,不断地试图在茫茫人海中重新找寻到“另一半”。

神话虽然美好,但它却虚构了“每一个人都有寻觅另一半,并与之共度一生”的需求,甚至把这种需求塑造成了人类一生最核心的追求。


哲学家Elizabeth Brake认为,这可能会给带来诸多后果,比如追求独身的人就会大众被看做是“异类”,而讽刺的是,主流文化对于婚姻的建构却与虚构的神话如出一辙(Baer, 2017)。
 
步入婚姻,在主流文化中被建构成了一种如同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样的里程碑式的成长阶段(Baer, 2017),就好像大多数人都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求学、工作、结婚、生子这几个阶段。
 
不仅如此,追求自我实现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婚姻的特征,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婚姻来给予自己一种肯定(validation)——“我在亲密关系上也是成功的”。换句话说,婚姻还被建构成了人们实现自我的一部分。
 
于是,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被认为应该走在“寻找另一半并通往婚姻”的道路上。“单身”不再被看作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更多地被看作“找不到另一半”或是“等待着要结婚”的状态(DePaulo, 2012)。换言之,大多数时候人们对于单身的讨论,都被狭隘地限定在了“婚姻”“伴侣”的话语体系里。
 
更糟糕的是,它构建出了一种莫须有的缺失感和恐惧感,仿佛不想结婚、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结婚的人,就会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既定任务的、“发育不善”的。
 
另外,不同性别的人在这种建构中所遭受到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社会,人们步入婚姻之前,女性往往更多地被讲述成是不断失去资源的(比如青春样貌),而男性则被塑造成不断积累资源的(比如人脉、财富),因而,迟迟没有结婚的女性会被戏称为“剩女”/Spinster(老姑娘),而男性则被称作“单身汉”/Bachelor。
 
事实上,婚姻并不是每个人都必经的人生阶段,而社会的这种建构,却剥夺了人们选择甚至是等待的权利。这样一来,反复地催促一个人走进婚姻,倒成了无比正义的主张。



姻是真爱的唯一最终归宿吗?
 
当相爱的两个人对彼此的关系都十分满意,对这段关系也已经投入了许多情感、时间和精力,也不再考虑与关系之外的其他人发展时,身边人就会开始提醒ta们,包括ta们自己也会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该结婚了?

在大多数人看来,足够相爱的两人,最终、最好的结局就是“婚姻”。
 
被主流社会所认同的亲密关系发展的方式,是一种手扶梯式的上升(Gahran, 2017)两个人从相互接触——亲密告白——确立关系——稳定磨合——做出承诺——最后,到达扶梯的顶端,即“婚姻”。
 
可是,强调这种所谓的“亲密关系的范式”(amatonormativity),无疑是把其他任何非婚姻的承诺关系都排斥到了主流话语的边缘(Baer, 2017)。

比如,在一些社会中“非婚同居”既不受到法律保护,也不被道德所准许;同时,还营造出了一种假象,即人们对一段感情作出承诺的方式就只能是婚姻。
 
这也是为什么两个长期交往的人,常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们的关系是认真的么?怎么交往这么久还不结婚呢?”,似乎如果两人不以结婚为前提交往,就是彼此对这段感情不够认真,也不够相爱。
 
可事实上,当双方都足够相爱——非常满意彼此的关系、愿意为彼此付出、不在这段关系之外有更多的选择,这指向的应当是一段拥有了稳固承诺的关系(Rusbult et al., 1998),而这种关系并不必然等同于“婚姻”。


可以说,真爱的最终归宿是承诺,但承诺并不一定非得是婚姻。也许我们一时想不出除了婚姻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关系,可这却也恰巧印证了这种建构所带来的影响。
 


姻是幸福的必要充分条件吗?
 
主流文化认为,一旦感情以婚姻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就会给予彼此更多确定的安全感,双方也进而成为彼此忠诚、资源共享、相互关心的共同体,这显然更有利于提升人的整体幸福感。


大量既往的研究、报道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比如,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就指出,“研究发现,已婚人士是最健康、最幸福的人群”(Singal, 2016)。研究与报道反复突出已婚人士拥有着更高的幸福感,总让人觉得婚姻与幸福之间,即便不是因果关系,也肯定存在着正相关。
 
然而,后来的研究却提出了质疑。DePaulo在十余年的文献研究中发现,得出“婚姻与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的很多研究都有着明显的逻辑漏洞,比如这些研究在样本的分类上,往往把离婚人群归在单身人士的类别下,而结婚人士则仅仅包括那些现在仍处于婚姻关系中的人(Singal, 2016)。
 
就连华盛顿邮报的那篇报道,也有学者指出它对研究结果实际上做了选择性的误导(Singal, 2016)——该报道所引用研究的真正结论是,“92.9%的已婚人士与92.6%的单身人士认为自己是健康幸福的”。
 
这么看来,婚姻与人们的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很难说,婚姻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又或者人们想要获得幸福就一定需要婚姻。



上存在着美满婚姻的客观标准吗?
 
对于什么样的婚姻是完美的、幸福的,主流社会给出了一套既定标准,比如在年龄、颜值、学历、收入、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个人条件以及双方的匹配程度。而这些标准之间的权重也存在差异,例如,很多人认为收入和家庭背景就比其他标准更为重要。
 
根据这些标准,双方相匹配的情况就被认为这段婚姻门当户对,很完美;又或者当有一方条件更优时,另一方则会被认为嫁/娶得好。到头来,结婚变成了条件匹配的过程,仿佛对方条件越优秀或者双方条件越匹配,或者至少在那些更为重要的标准上越达标,婚姻就越可能美满幸福。
 
只可惜,条件也终归只是条件。就像婚姻不能保证一个人是否幸福一样,这些客观标准的完美匹配或是条件优秀也并不能保证婚姻的美满。
 


制度化的“婚姻”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人生选择?
 
当我们觉得每个人这一生都必须拥有婚姻时,我们会在亲密关系中把焦点放在如何走进或维持一段婚姻,而不是如何经营这段关系。

单身的时候,我们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无法拥有婚姻。随着年纪渐长,我们还会开始担心可选择的结婚对象是不是越来越少,又或者担心自己是不是这辈子都无法拥有婚姻(无法拥有一个本就不必须的事物,反倒成了一种缺憾)。

在婚姻中的人,也可能会因为“婚姻是必需品”这个虚假的设定,而宁愿留在一段并不快乐的关系里,又或者在离婚之后又迫切地希望进入下一段婚姻。

这也或多或少反映在了近年来美国居高不下的再婚率上——2013年,所有结婚的人中,有40%的夫妻双方至少有一方曾经有过一段婚姻(Livingston & Caumont, 2017)。

对于这些人而言,仿佛离开一段不幸的婚姻、重回单身,是一种丧失,且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快乐(DePaulo, 2012)。(相关阅读:那些当初选择离婚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当婚姻被构建成了真爱的唯一归宿,又或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条件时,我们便会不自觉地试图用婚姻来证明承诺,证明成功,证明幸福。
 
当觉得世上存在着一种所谓的完美婚姻的客观标准时,我们又会忍不住甚至是盲目地追求标准的匹配。
 
可希望你明白,是否要结婚、在什么时候结婚,以及和谁结婚等等这些,都应该是你自己的选择;同时,你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你选择了什么,这些选择和人生中那些你曾经以为会影响自己一生的选择一样,都并不决定你的幸福。
 
当然婚姻也可以是很美好的,有人能从好的婚姻中获得许多重要的支持。我们只是想让你知道,婚姻和许多其他东西一样,它们应该是你人生的选项。是你去选择婚姻,而不是让婚姻来选择你。


幸福不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罐头。你的幸福是什么样子,只有你自己可以定义。
 
以上。


今日互动:你对婚姻有什么看法吗?你觉得真爱的归宿应该是什么呢?来评论区和我们讨论吧!

点点「在看」,我的婚姻我做主~


✉ 特邀共创官邀请函


如果你想成为第一批

体验KY产品功能的幸运KYer,

如果你想建言献策,与KY共同成长。

如果你有觉知、善思考、乐探索、

能创造、负责任

并愿意投入一些热情时间

那就填写下方表单,申请加入吧!


*我们将在10个工作日内邮件通知招募结果


References:

Baer, D. (2017). There’s a word for the assumption that everybody should be in a relationship. Science of Us.

DePaulo, B. (2012). Should marriage be abolished, minimized, or left alone? PsychologyToday.

Livingston, G& Caumont, A. (2017). 5 Facts on love and marriage in America. Pew ResearchCenter.

Gahran, A. (2017). Stepping Off the Relationship Escalator: Uncommon Love and Life. Offthe Escalator Enterprises LLC.

Rusbult, C.E., Martz, J. M., & Agnew, C. R. (1998). The investment model scale:Measuring commitment level, satisfaction level, quality of alternatives, andinvestment siz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5(4), 357-387.

Singal, J. (2016). The new science of single people. Science of Us.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评估奥密克戎的死亡风险并不简单,各国数据要怎么看?【梦呓流年】第十七章:摆正体位(一)|人间不过是一场陷身尘世的梦|原创长篇小说连载我跟老妈弟媳站队反对侄子的自由恋爱,自己都觉得自己面目可憎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田亮,你怎么养的女儿?博通官宣610亿美元收购VMware,你怎么看?多所中国高校退出国际排名,该怎么看?不会再婚的她终成女王?有件事,比婚姻更重要这位年轻的“香奈儿女孩”订婚了,爱情与事业一同收获对俄罗斯的这个提议,我们该怎么看?虐惨480万人的爱情,我真哭不动了内含福利 | 出不了门的日子,你怎么看世界?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您怎么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失业都是大局:基层怎么办,群众怎么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词典李宁对咖啡下手了,星巴克瑞幸怎么看?上一个说“丼”不读jǐng的人,已经被我骂哭了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官宣!波音公司彻底慌了,你怎么也想不到...来澳洲五年了,第一次碰到种族歧视,大家怎么看?金面山親山步道剧本人的爱情?使用多年的小学教材插图被指“丑”,家长和专家怎么看?年轻人的阅读神器竟要沦为泡面盖!亚马逊,你怎么了?现代人结婚已经不告诉亲戚了Chinese Courts See Rise in Emojis Used as Evidence in Lawsuits最容易人传人的,是爱情|疫情线上爱情展表白之前,你一定还需要这个丨恋爱吸引力指南窦骁,何超莲。你们怎么看?一季度利润同比大降,巴菲特启动“买买买”,你怎么看?现代人的爱,好直接哦!禁止堕胎权,美高都怎么看?在美国41. 发愁谈谈科隆这个旅馆回国搬运老婆,这事怎么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