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被家暴,以后知道怎么办了
Fact Pattern
“不是这样!是这样!你听明白了吗?”
S的声音越来越高。
我起身来到玩具房,不动声色地席地而坐,眼前是五岁的S和三岁的E崽共同面对一副100块的拼图。
S立刻收敛了一些,声音低了两个度,但依然在指挥E崽。
“他自己可以的,我那天看到他自己完成了。”我忍不住干预了一句。
“但是他得按着规则来。” S气鼓鼓地说。
我很烦她满口的”rules”, 感觉是她指挥E的工具,继续反驳:
“拼图哪儿有什么规则。想怎么拼就怎么拼,拼好就行。那天你去上中文课,没人指挥他,他自己拼好了。他可以自己拼。”
“但我也想自己拼。”S话没说完,就哭了起来,然后冲过来打了我一下。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让她给E自由,她理解成我让她把拼图让给E拼。就在我正准备给她解释的时候,E崽突然冲上来:“不许打妈妈!”打了S一下。
这下好了,S一下子把E崽推翻在地,开始踹他。我内心希望E崽能爬起来捍卫自己,但他已然趴地上嗷嗷哭了起来。我只好再次出手。
我上前双手擒住S的两腿。她开始拼命挣脱,浑身乱拱,眼泪鼻涕一起流,逗得我哈哈大笑。
按了几分钟,这几分钟里她一刻不停地挣扎,嚎哭。我判断她已经过劲儿了,就松开了手。
我一松手,S马上一手按住坐在地上的我的背,一手操起什么东西开始疯狂地打我的头,打了五六下,我的眼镜被她打掉在地,她抓起来扔到好远,哭着跑了。
被人按住下死手,这委屈我哪儿受过?
我当时就懵了,然后嚎啕大哭。(哭得有点亏,因为正赶上我老公不在家,把我妈心疼得够呛。这么没必要哭的时候还哭得停不下来,可见是真伤心。)
E崽跑过来,奶声奶气地轻轻问我:妈妈,你还好吗?边说边抱住我。
妈妈没事。你帮我找找眼镜。
我们两个开始满地找眼镜。找着以后,我又伤心流泪——头好疼,心更疼。
我的女儿,我美好的女儿,怎么会这样呢?
The Law
生平第一次被家暴,注定是无法平静的一晚。
我开始查资料,想搞清楚她的行为正常吗?(有一天她会不会杀了我?)她为什么打我?我该怎么办?
查完我决定用人话再总结一遍。
这正常吗?
当三岁儿童欲求不满时,基本遵循能动手就不叨叨的原则,主要是能力不行,叨叨不明白。四岁开始越来越好了,但急了还是会行为过激——打人,踢人,咬人,砸人……对于大部分娃,这种动手的习性到七岁才慢慢消失。
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狗急跳墙,娃急打人。
为什么?
人类所有的过激行为其本质都是为了寻求掌控感和力量感。(to seek a sense of control and power.)
娃更是,毕竟其它方面能给他们带来掌控感和力量感的事儿实在有限。
怎么办?
先说不怎么办吧。不能吼:停止!你不能这么干!你被关禁闭了!……
因为如此正面刚简直就是在彻底拿走娃的掌控感。娃不但不会听,反而会对你嘶吼,大哭,尖叫,段位高点儿的甚至会大笑来嘲讽你。
人家本来打打杀杀就是因为缺乏掌控感和力量感,你非但不给,还要再拿走他仅有的尊严。
就好像末路狂徒来劫你的钱,你非但不给,还把他手里的给夺走了……人家一定想砍死你。
正确的做法分4步:
1. 伸出你的胳膊
当俩娃打架的时候(占99%的情况,像我这样挨打的比较少),伸出你的胳膊,横亘在他俩中间,起一个物理隔断的作用。这么做的时候,95%的情况,你无须触碰任何一个娃的身体。
2. 说出所见
“我看到你在踢他;他不喜欢这样。”
“我看到你在咬人,人们不喜欢被咬。”
3. 提供代替方案
“你现在很生气,你打打这个毛绒狗熊怎么样?”
“你咬这个娃娃来发泄一下吧。”
“我相信你可以‘温柔地玩’,快向我展示一下,让我看看你的温柔。”
4. 表扬闪光点
“刚才你非常地生气,你咬了这个娃娃来发泄,没有任何人收到伤害!你知道当你生气的时候能咬什么!”
“你太生气了,于是踢了这个椅子,你知道选择正确的东西来发泄你的情绪!”
“你刚才很生妈妈的气。你想打妈妈,但你没有,而是打了枕头。这需要很强的自控力才能做到!”
基本这一顿操作下来,再加上事后复盘,娃打人的行为会逐渐消失殆尽。
My reminiscence
分析下来,这次S打人事件,简直是教科书级名场面。
她之所以像疯子一样打我,是因为在我按她腿动弹不得的那几分钟,她的掌控感和力量感的缺乏不断积累,达到人生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我妈为我挺身而出,对她大吼:不能打人!打人把你关起来。本来已经平静下来的S立刻嚎哭怒吼:你走开!(Go away是我妈来我家最先学会的几句英语。)
我更多想到的是我童年时那几个在班里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孩子。想到他们,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小男孩儿叫王琦,长得白白净净大眼睛,打人很凶。老师把他妈请来谈话。
王琦的妈妈来的那天,贡献了我小学生涯的一个名场面,冲进教室,操起讲台上的教鞭就抽王琦。我当时心里特别难受,甚至觉得我们不应该告诉老师他打人……
后来班里来了一位转校生罗觉新。据说是破坏分子,坏到没老师愿意收他。我们班主任说,给他一个机会吧,都不要他,他爸会照死里打他。听说他爸以前就拿锤子砸过他脚趾甲。
后来,罗觉新到底因为“表现不佳”,又从我们班劝退。我不敢想象他会经历什么。
……
小小年纪被家暴的孩子,实在好可怜,憋屈得要死,用别的方式宣泄出来,于是被冠以“坏孩子”之名,让家长更有了家暴的借口……如此身陷怪圈爬不出来,留下一生都难以愈合的伤害。
哪有什么坏孩子,只有方法不当的家长罢了。
最后记一个《中国姥姥美国娃》
S打了我之后,我妈先高音镇压,被S吼你走开。S天生嗓门大,疯了以后就是高音喇叭,我妈完全不是对手,被我劝走了。
睡觉前,我妈又想动之以情。
我妈:你知道你妈是谁的女儿吗?
S指指她。
我妈:你觉得我打过她吗?
S摇摇头。
我妈:对呀!我都没打过她。
S一头雾水。
(我把我妈劝走了。)
我妈的逻辑是:中国家长都打孩子。但你妈不一样,我从来没打过你妈。今儿居然被你打这么惨!你这孩子太过分了!
好像很有感染力,我妈一定是深思熟虑半天决定如此开场。
可是吧,美国根本就没打孩子这一风俗。打孩子轻则伤风败俗,重则违法入狱。
这话S听着估计就像:
你觉得我干过很坏的事儿吗?
对呀!我没干过很坏的事儿!
S内心:这么大个人了,不干坏事儿咋还骄傲上了呢。
The Results
第二天早上,S主动对我说,而且是用中文:妈妈对不起,我以后不打你了。
我:我昨天处理的方式不太好,我不应该按住你。我以后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当天现查的资料跟我当年怀孕看的几本原版育儿书上写得如出一辙,步骤都一可惜在育儿这件事儿上,“学习是一个遗忘的过程。“)
科学当妈,与君共勉。
(今天的封面是我才买的树,好好看呢,希望它们长生不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