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位,规模超200亿!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吨位决定地位”的公募基金江湖中,管理规模居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一直受到市场较多关注。公募基金三季报的披露,揭开了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变动面纱。
受制于三季度市场调整,大多数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所管理规模出现缩水。在管基金总规模排名领先的20位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总规模达到9458.44亿元,较二季度缩水15%。同时,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超过200亿的主动权益基金基金经理达到53位,规模超过300的达到18人,也较二季末数量出现减少,管理规模前九名的规模三季度缩水都是“百亿”级别。
然而,也有一些逆市获得较好业绩的基金经理,近一两年规模出现增长,成为市场新的宠儿。业内人士认为,明星基金经理光环背后,是更加沉重的责任。尽管基金经理管理规模集中度提升或是行业发展趋势,公募行业更应该将重心放在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力争获得长期优秀回报、提升持有人体验。
20人管理近万亿主动权益基金
在总数量已经超过3000人的公募基金经理“队伍”之中,所管理的规模往往是市场影响力的证明,而最被市场关注的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所管理基金规模变化,三季报揭开这一面纱。
Wind资讯数据统计,从最新规模数据看,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在管基金总规模排名领先的20位权益类基金经理(含擅长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两类,混合型不含偏债混合型,股票型不含指数型)管理基金总规模合计逼近万亿,达到9458.44亿元。
而因受制于三季度整体A股震荡下挫,这些管理规模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受托总规模于三季度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末,在管基金总规模排名领先的20位权益类基金经理管理总规模合计9574.1亿元;二季度末这一数据为10849.54亿元,均高于三季度末。
另据Wind统计显示,就主动权益基金而言,三季度末管理规模超过200亿的基金经理达到53位,规模超过300的基金经理达到18人。但是二季度末规模超200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为71位,22位管理规模超300亿,一个季度时间就出现了锐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管理规模超200亿的53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合计管理规模达1.73万亿元。相较三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5.49万亿的总规模,占比31.57%。这也意味着,这些基金经理在市场上具有不小的影响力。
尽管短期出现波动,但中长期来看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趋向集中是大趋势。按照Wind数据统计,在2019年底管理百亿级资金的权益类基金经理(含擅长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两类,股票型含指数型),当时达到113位,而2020年6月底这一数据达到159位,到今年三季度末,擅长混合型和股票型两类的基金经理中,有高达231位进入“百亿俱乐部”。两年间,百亿权益基金经理数据虽然有波动,但仍是快速发展。
从基金公司来看,这些“百亿”基金经理主要分布在易方达、广发、南方、汇添富、交银、景顺长城、中欧、富国、兴证全球等基金公司。
另一方面,在纳入统计的1909位权益型基金经理中,1140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下,占比60%,更有234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不足1亿,和“百亿俱乐部”形成鲜明对比。在基金行业“头部效应”越演越烈的趋势之下,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差距也非常“巨大”。
“顶流”基金经理规模大面积缩水
“千亿”已不见踪迹
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批公募舵手,其一举一动都会成为行业内外的话题,三季度“500亿天团”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
二季度一度再现江湖的“千亿级基金经理”,三季末已不见踪迹。从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所管理规模来看,三季度末,中欧基金葛兰依然稳坐“公募一姐”的位置,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蝉联第一。目前,葛兰担任中欧基金权益投决会委员、投资总监,截至三季度末管理着5只公募基金,合计管理规模为875.46亿元,较二季末的1017.51亿元减少了142.05亿元。
作为行业历史上首位管理规模超千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张坤管理规模紧随葛兰之后,以830.46亿元的管理规模位列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第二。和葛兰类似,张坤三季度管理规模也缩水140.91亿元。
不仅“兰兰”、“坤坤”,三季末管理规模排名前九位的基金经理在三季度均出现规模缩水,且差不多都是“百亿级别”。景顺长城刘彦春、兴证全球谢治宇、中欧基金周蔚文分别以管理规模758.85亿元、675.9亿元、618.79亿元位居第三至第五,较二季度末减少了111.53亿元、129.3亿元和110.71亿元。
管理规模超过“500亿”的还有广发基金刘格菘和汇添富的胡昕炜,三季度末分别管理了589.03亿元、524.88亿元。具体来看,2020年,广发基金刘格菘的管理规模一度突破800亿元,到2021年规模降至700亿元级别,至2022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又降到616.31亿元、684.72亿元,而三季度下滑了95.69亿元。
三季度末,胡昕炜管理规模也出现近百亿的下滑,尤其是距离其去年四季度末693.76亿元的管理规模,差距在拉大。
大势不佳的背景下,“500亿级别”基金经理的数量继续缩水。三季度末,仅有7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超过500亿,人数较去年底的11位减少了4位。
原本二季度末还在“500亿天团”的易方达萧楠与银华李晓星,三季度末在管规模仅为488.40亿元、468.80亿元,退出了这一阵营。易方达陈皓的管理规模也在400亿元至500亿元区间,他是管理规模进入前十大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中,唯一一位在三季度规模出现增长的基金经理,三季度管理规模增加了90.67亿元,这主要受益于7月成立的百亿爆款新基金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三季度A股市场震荡不休,直接导致主动权益净值纷纷下挫,对规模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因2022年以来持续震荡,权益基金赚钱效应较弱,导致投资者积极性不高,因此导致整体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缩水,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也在下滑。若市场进一步震荡,这一权益基金规模下滑的趋势还将延续,“千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或成往事。
基金行业永远是业绩为王,往往规模的背后是依靠“良好业绩”作为支撑。
自去年二季度开始,A股市场逐渐进入震荡调整,尤其消费、医药、科技等黄金赛道也显露颓势,导致整体主动权益基金表现平平,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光环有所减弱。不过,也有一些基金经理凭借较好业绩规模增长。
仅从三季末规模超230亿的基金经理来看,仅广发基金郑澄然、易方达基金何崇凯、中庚基金丘栋荣管理规模出现逆市增长,分别增长了10.04亿元、9.86亿元、4.85亿元。其中何崇恺和丘栋荣管理规模增长均源于在管产品规模本身的增长。尤其是丘栋荣,在2021年初他管理规模仅为65.93亿,在一年多时间增长超过200亿,目前管理规模达到296.86亿元。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基金经理因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市场机遇把握能力在近两年的规模出现增长。截至三季度末,前海开源崔宸龙、大成基金韩创、国投瑞银的施成、富国的孙彬所管理规模目前已超过200亿,而在去年一季末规模均不足30亿,不少都是10亿之下。
三季度末管理规模在“100亿至200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中,华夏钟帅、华安刘畅畅、中泰姜诚、华泰柏瑞董辰、泰达宏利王鹏、交银施罗德杨金金、广发基金林英睿都成为近两年市场关注较多的基金经理,其管理规模也实现数倍、甚至超10倍以上增长。
“市场越来越透明,业绩持续优秀的基金经理在不断的脱颖而出,被投资者挖掘出来,成为市场新的宠儿,因此带动了所管理规模的节节攀升。”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这一过程中,一批知名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因业绩不佳而导致投资者用脚邮票,在管规模出现了缩水,不少市场顶流基金经理从管理规模最高峰已经跌去了30%以上,更有甚至锐减了60%、70%。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2019年开始的赚钱效应,让公募基金在2020年进入发行大年。2020年,公募基金新发规模明星基金经理更是凭借自身的金字招牌大力吸金。然而2021年以来随着市场波动加剧,这些红极一时的爆款基金,如今大多“金身难保,规模缩水,业绩下滑”,说明“明星基金经理不是神”,不能盲目根粉。无论市场如何演绎,能够为投资者赚到长期又持续的钱才是硬道理。
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历史数据显示,当规模膨胀到某一量级,超出了基金经理当下管理能力的边界时,业绩下滑就在所难免。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更应该重视的是团队的力量。相对于过度依赖部分基金经理,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无疑更加重要。从今年情况看,基金行业整体意识到了这些问题,通过均衡宣发资源,安排联合管理、宣传平台团队等方式推动业务健康发展。
编辑:舰长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