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2年5月10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研讨会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靳诺,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彦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鲁昕,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二司司长王静,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等出席会议。研讨会以线上方式举行,分上午、下午两个阶段进行。王静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分别主持。
靳诺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一目标要体现在我们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也需要大学生们离开校园、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用自己的一生为这个目标进行注解,从而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人才供需匹配度有待提高、学生就业观念也亟待加强、高校学生就业信息平台系统应进一步加强整合等问题,要在五个方面着力:一是进一步深化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内涵与政策的研究;二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实现的途径的研究;三是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的匹配度;四是进一步研究就业形态下大学生灵活就业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问题;五是进一步夯实促进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就业的政策关系。她指出,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由国务院参事室指导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大学生就业”课题组将围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中心议题,充分探讨、厘清相关理论、政策与实践问题,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如何通过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张彦通指出,为迎接好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就业形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他在总结疫情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难点与痛点的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以市场化为基础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度过难关,激发更多的市场主体的活力,扩大就业的数量。二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要统筹今年的就业压力和长期的大学生就业存量问题的关系。积极研究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影响下的就业形势的变化和构建积极的就业体系,同时创新思路,大力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不断扩大就业岗位。三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要统筹就业的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产业需求两方面的关系。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要客观认识现在就业难,招工难等现实性问题。
吴爱华指出,针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首先要压实责任,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第二,要用足用好政策性岗位。第三,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第四,创新线上线下同步的就业服务的方式。第五,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困难帮扶。针对当前存在的就业困境,他提出五条建议: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毕业生,扩大国企招聘毕业生规模,设立“城乡社区专项计划”和“村医计划”,统筹高校毕业生就业宏观管理的力量,推进就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国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丁赛尔从促进高校毕业生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点、堵点,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内容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她提出,应增强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性,健全就业的影响机制;千方百计援企稳岗,尤其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帮扶力度;拓宽青年就业渠道,形成社会各方合力;加强行业的需求与规划等。
鲁昕认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就业是宏观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指标,所有宏观治理体系和宏观政策体系都要围绕着保就业、促就业、稳就业来制定、来实施,切实坚持好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动摇。当前的就业情况存在结构性问题,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国家刚刚颁布修订的《职教法》就是是教育结构的重大调整,对于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制度性保障。她就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提出了十大建议,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就业、发展适应性新技术变革适配性就业等。
杨志明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三个趋势性的变化:就业需求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就业岗位供给由增量有限转向存量有限,新就业形态逐步显现。他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仍然要向大城市聚集,向大单位,大企业倾斜,疫情尚未结束,创新正在进行,我们正处于“创制融合、产教融合、人智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只有拥抱数据,创新无限,拥抱就业新业态,大学生就业才能发展无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曹洪欣阐述了2022年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他提出,需落实、完善政策:一是以生命至上为导向,落实相关政策,畅通就业途径;二是各行各业需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在高校层面要培养学生择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赵忠从经济学的角度谈了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劳动经济学中失业的类型做了理论的探讨和具体分析。他指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满足于市场的需求,满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和市场和经济发展相匹配。他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就业需求、教育资源配置三个维度给出了具体建议。
北京零点有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岳以生动鲜活的实践事例引入,并指出就业难不是简单的政策原因,而是教育模式所产生的问题。他围绕全球最大市场如何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供需之间有机适应和平衡的角度入手,从“近、中、远”的程度上提出了三个对策。
广东省政府参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原副校长张效民通过对全国18个东西南北中的高职院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基于大量的实际调研和严谨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实际情况和经验,提出了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发展的建议。
下午的专题发言中,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李立国教授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吸引力新颖性,促进大学生就业》为题作报告。针对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他指出,要构建起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发展要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构建起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优化机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东、中、西部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陈轩从短期、长期两个层面指出了当前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河北省政府参事、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结合河北经贸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分享了该校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主持工作)杨子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关于大学生、青年就业的“四个关切”。
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邢明强对河北省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就业工作关键要在“稳”字上下工夫。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崔盛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国际经验,并提出了具体的借鉴方式方法。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彭小奇,湖南省政府参事、长沙理工大学文新学院教授成松柳两位专家站在高校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建议。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龚曙光以文化企业的视角,就企业如何吸纳、使用和培养就业者进行了分析。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部长耿海将从公司实际出发,分享了拓宽招聘渠道的有效经验,并针对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建议。
贝壳找房综合管理中心负责人伊凯结合公司就业岗位招聘实践,提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面向就业教育模式课程与实践体系”探索的建议。
文稿来源:“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大学生就业”课题组
微信编辑:马晓琴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