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象光电」,定义新一代3D数字化领域硬件基础工具
在某种意义上,视觉成像的演变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从文字到2D图像,再到2D视频,人类对视觉的留存和创造已经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的跃升。而随着光感技术的基本成熟,人类视觉传感技术迎来了第四次变革,视觉成像行业的拐点再次到来——3D全息影像将成为主流,视觉将“活”起来。
相较于2D视觉技术,3D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视觉传感的应用领域可以覆盖至每一个角落。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3D视觉是对2D的补充,能帮助更好地完成作品细节;对于设计师、工程师、医务工作者来说,3D视觉传感技术的发展能在提高信息获取精度的同时,极大程度压缩工作成本。
换句话说,新场景拓展到哪里,哪里就有3D视觉的新机会。
成立于2014年,知象光电Revopoint(以下简称“知象光电”)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精度结构光3D相机及视觉系统方案的硬科技公司,也是国内3D视觉行业的早期“食蟹者”。其核心创始人团队为来自西安交大、麻省理工、香港理工等著名研究机构的博士专家。
3D视觉撑起千亿市场,知象光电站在新风口
鲜少有公司能够见证一个行业由青涩到成熟。2014年,一群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创立了知象光电,成了国内3D成像技术的第一批“食蟹者”。
政策的扶持侧面证明,3D成像是面向“下一代”的技术。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人工智能首次进入指导目录名单。同一年,知象光电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通过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
目前,全球3D视觉行业发展已迈入高速发展阶段,复合增长率达到26%,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68亿美金发展到2026年将达到270亿美金,在消费电子、工业机器视觉、汽车、医疗及安防等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视觉作为最为高效的信息呈现、交互方式,目前已在3D扫描建模、刷脸支付、人脸识别、体感人机交互、工业视觉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并已拓展到医疗健康、安防、电商展示及教育等多个应用场景,行业发展迅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润物细无声”。
如今,知象光电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头。旗下3D扫描仪系列产品累计销量已累积近10万套,并在欧美日等国家的亚马逊平台中位居同品类销量榜首。POP系列、MINI系利扫描仪产品多次刷新全球最大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扫描仪品类预售纪录,其中,MINI更是创造了308万美金的行业全球新品预售纪录。今年9月,知象光电产品POP 2被国际知名科技媒体CNET评为“Best 3D Printer/Scanner for 2022”。预计到2024年,知象光电的潜在客户群体将会超过1600万人。
3D扫描仪系列产品图
近10万套的销量,相较于拥有千万级出货规模的手机,在电子消费品领域规模仍然有限。这意味着企业需要积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而当下,3D视觉行业迎来了新的机会。在政策层面,东风再次吹进了3D视觉领域:在国务院的“十四五”规划中,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性被再次提起,图像图形、语音视频等领域创新被列为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重点。
在行业层面,光学芯片和成像算法两大3D相机底层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产品性价比实现飞跃式提升,广泛赋能3D下游行业,应用涵盖三维建模、工业视觉,虚拟现实等终端场景。
在应用层面,XR与AI+行业的爆发让3D视觉行业拥有了发展新机会。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涨,智能制造、自主导航、性能检测等人力密集型行业的用工矛盾日益显现。而在随着XR迎来一波高速发展的3D建模、工业视觉等行业,内容生产端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对于能轻松复刻现实人、物、场的3D扫描仪来说,人才缺口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能让其应用的场景更为广泛。作为机器的“眼睛”, 3D相机可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可以比人力和2D视觉满足更多工业场景的需求。而作为复刻3D内容的“搬运工”,3D扫描仪也能赋能三维建模、艺术设计等行业。
手握三张自研技术王牌,造就产品四大优势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产业化发展及生态完善,3D视觉领域已逐步形成了多个市场规模较大的应用场景,市场空间及机遇巨大。
但因底层核心技术难以掌握,3D视觉行业在多个应用场景一直存在技术及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痛点。这也让行业陷入了“技术壁垒愈低,愈难以实现盈利、难以扩大市场体量”的恶性循环。
以3D成像的核心底层技术结构光为例,目前行业较为成熟的技术有两种:散斑和DLP编码,长期以来,苹果公司在散斑结构光技术上有着精密的专利布局和刷脸手机应用,DLP主要被德州仪器公司垄断。
在前后技术夹击中,知象光电另辟蹊径——自研微结构光芯片、3D成像算法以及成熟的3D智能软件技术是其手握的“三张王牌”。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知象光电在通用3D扫描建模及工业机器人焊接视觉场景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保证了良好的财务回报,在该两个业务领域牢牢占据销量第一的市场地位。
技术是硬科技企业的基本功,也是掌握定价权、扩大市场的基础。曾经,高昂的价格是3D扫描仪应用普及的一大路障。国外工业级3D扫描仪价格往往超过3-10万美元,针对C端用户推出的产品也要需约数千美元。
打通技术和专利的任督二脉后,知象光电能够自然地形成产品的四大优势:低成本、低能耗、高集成度、性能稳定。知象光电通过向客户提供极具价格优势的产品同时,又能够在产品性能及关键指标上比肩甚至超越同行业售价昂贵的竞品。安信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凡高度评价:“(知象光电的)产品实现了高性能下成本的数量级下降,以消费级的价格做到了工业级的精度要求,构筑了极高的技术壁垒。”
面向工业级用户,知象光电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一方面,企业推出适用于普通工业的面阵3D相机Surface HD系列,以及应用于机器人焊接视觉场景的Tracer P1相机。另一方面,知象光电针对开发者开放Surface HD系列SDK,支持多系统、多开发语言,助力客户打造个性化的3D视觉方案。
随着3D视觉领域在更多消费级场景的应用,近年来,知象光电针对设计师、创客,以及C端用户,推出了POP系列便携式3D扫描仪。其中,得益于内置高性能3D计算芯片和出色的算法,POP 2扫描仪即便搭配普通配置的电脑,也可有效保证成像质量和效率。0.05毫米的单帧重复精度、15帧/秒以及仅195g的机身,让POP 2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随想随用。
而新推出的高精度蓝光扫描仪MINI在集结POP系列产品性能的同时,将机身重量减到160g,为珠宝设计、工业检测、微缩立体模型制作等精密化操作行业赋能。与此同时,产品线售价均未超过7000元。
赋能新风口,成为新风口
70%——这是人类用眼睛获取信息的比重。而在未来,AI在极大程度上将成为人类的替身。作为AI的“眼睛”,3D视觉感知技术让机器人更好地看懂三维世界。
“随着产业的成熟,分工会更加明确,3D生态链逐步形成。硬件会逐步走向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软件和解决方案会走向行业化,服务会走向场景化。”知象光电创始人周翔判断,“这里面,从芯片到整机是一个细分的赛道,为整个生态提供物理层基础设施的作用。”
知象光电是业内少有的拥有成像芯片与3D视觉技术复合背景的团队,兼具技术专业性和市场敏感度,具有为3D产业链提供标准硬件和生态基础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在消费端,知象光电致力于成为内容生产者的“内容智库”。今年,日本著名微缩景观艺术家制作了一组生动逼真的东京地铁站微缩模型,这组作品的幕后功臣是知象光电的POP 2 3D扫描仪。除了静物,知象光电3D扫描仪也能对人脸、人体进行高质量扫描建模,所得素材可用于XR领域的数字人制作,在获得逼真效果的同时,也极大降低了数字人制作门槛。
在工业端,知象光电的3D视觉技术解决方案赋能的不仅仅是质检等单一场景,而是全产线生产。对于需求最大的质检场景,知象光电的3D扫描仪已运用于轨道车项目的逆向设计和质量检测中,通过对发动机缸体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扫描,从而高质、高效获取高精度三维数据。而针对工业产线,知象光电已为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的机器人智能焊接提供了3D视觉解决方案,实现产线对钢材轮廓的自动识别、定位、焊接和检测,提高生产效率。
而对于时下流行的“柔性制造”的需求,知象光电的3D视觉算法能够通过“AI+3D视觉”灵活应对多变的生产环境和生产需求。目前,Surface HD 3D相机等工业3D视觉产品/系统已经应用于物流和医疗行业,赋能海量SKU货品的智能分拣,以及医疗设备的3D视觉自动化改造。
完成C轮融资后,知象光电计划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及品牌推广,巩固在全球3D视觉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并持续推出更强产品性能及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不断满足全球用户新的需求,3年内实现国内上市的阶段发展目标。
李凡相信,“伴随着专业级群体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普通消费者场景的进一步挖掘,未来市场还能进一步指数级增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