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隐藏账单” 把我带入一个平行世界
昨天,朋友小珍晒朋友圈,说自己发现了淘宝的“隐藏账单”。
我顺着她的指引找了进去,你也可以试试:打开淘宝,搜索“公益”,点击“爱心足迹”,就能看到你的隐藏账单,进入一个平行世界。
我翻了翻自己的账单:
最近的一笔:10月9日那天,我买了一包火腿片,这是个“公益宝贝”,我签收后商家捐了2分钱,捐给“新未来高中生助学计划”,受益人是湖北英山县一中的困难学生。英山县属于黄冈,曾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那里的孩子勤学苦读是出了名的。
拉到底,找到最早的一笔:2015年10月18日,我买了两包山核桃(已经记不得了),商家捐了1毛7 ,捐给一个关爱行动,给当时的贫困孩子送“爱心包裹”。“爱心包裹”含有衣服、文具、书籍。
如果不是小珍提醒,我不会知道隐藏账单的存在,平时也没有特别留意商品的“公益宝贝”标签。直接捐款人并不是我,而是淘宝商家,他们从每一笔收到的货款里,抽取几分、几毛钱,捐给看中的公益项目。
“隐藏账单”就像一条时空隧道,把我带入一个平行世界。
每当我在商业世界里买一件“公益宝贝”,在那个平行的公益世界里,就会有一份善意完成传递。
7年来,我的订单间接促成淘宝商家捐款28笔,善款总额1块2毛钱,流向17个公益项目。小珍则对应了212笔商家捐款,总额19块7分钱,流向64个公益项目。
说句玩笑话,我参与了17个百万级、千万级“大项目”。
上面提到的“新未来高中生助学计划”,目标金额1287.1666万元;“微笑儿童项目”,目标金额400.092万元,都已经达成。
阿里“公益宝贝”实际上已经存在了16年,这让我深感意外。
在行业发展的如此早期,互联网人就能有这个情怀,用系统思维去做公益,实属难得。我很想知道,产品经理是怎么想到这个金点子的。
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公益宝贝”模式巧妙解决了公益捐赠的两个痛点,一是随机不可持续,二是难以承受的道德压力。
我们日常的捐赠,大部分都针对个人,熟人、泛熟人遇到了急难,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圈子求助。
圈子大的,得到的帮助就多。圈子里有能力的人多的,能募到的钱就多。这就陷入了悖论:那些最底层、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往往没这样的圈子,往往得不到帮助。
如果向陌生人募捐,通过文字、视频把困难说清楚,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事还是有门槛的。有专业的劝募机构,能把事情描述得非常详尽,普通人看完之后很不是滋味,心理压力特别大,很想多帮点,但每个人能捐的钱都有限。多看几个,觉得每个都很惨、都该帮,陷入道德困境。
不止是钱的问题,消化、吸收这些信息,也很耗费精力。我不可能每天盯着看,没那么多时间,每天看太多苦难,心情也不好。
扪心自问:你喜欢看求助信息吗?如果你有个朋友,每天转10几条求助信息,你会逐一点开细看吗?
还是应该尊重专业,个人把钱捐给专业公益机构,由它们根据专业化管理,统一接受求助。
中国的公益机构早年问题不少,但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完善成熟了许多。各种主题的都有,这家帮扶重疾,那家捐资助学,总能找到对口的。
剖开来细看,阿里“公益宝贝”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对接公益项目,先后引进了200多个,涵盖方方面面。二是发动商家,已经有800多万商家加入。三是开发产品,摸索出“滴灌”模式。
滴灌的特点是少而持续,细水长流,效率是最高的,以色列人利用滴灌技术,在沙漠里种出了绿洲。
滴灌还润物细无声,不仅帮到了需要帮助的人,还不打搅任何人,这种安静的善意,在我看来特别美好。
早年公益宝贝平均每笔捐2分钱,现在增长到了平均每笔5分钱,我查了一下,去年天猫双11第一波,10月20日~11月4日半个月时间,公益宝贝意向订单数就超过了12亿笔,按平均每笔5分钱算,总额6000万元,能帮助不少人了。
商家参不参与、哪些商品参与,都自愿决定和选择。有的小商品薄利多销,只卖几块钱还包邮,利润也就一两毛,捐几分钱影响也很大。
但那些利润还不错的商品,每单捐几分、几毛钱,确实没影响,商家很容易下决定。
除了双11和春节前备年货,一般人的网购时间分布都是比较平均的,这让“公益宝贝”捐赠避免了大起大落。
10亿消费者安静地滴灌,虽然不似少数人的倾盆大雨那样壮观,但在我看来更合理、更高级。
今年双11,阿里推荐了“爱的分贝”项目,给7岁以下的聋儿捐赠人工耳蜗,每副需要约30万元,按每笔5分钱计算,需要600万笔捐赠。
600万人合力,甚至很多人是在不经意间,帮助一个孩子最终听见了这个世界。
这是一种终极浪漫。
-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15261438737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