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所有教育手段到了孩子青春期都将失效,只有这一招还能管用
广告
广告
摘 要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
很多妈妈都在抱怨,说自己和青春期的孩子关系很紧张,经常会吵架,谁都寸步不让,实在让人头疼。
一是负责执行控制中枢的前额叶皮质发育不完全,容易冲动;
二是自我意识强烈。
这就导致,当他们与父母产生对立时,就会表现得更加易怒、情绪化。
所有教育手段到了青春期,都将失效
都说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然而,更让父母觉得挫败的是: 打骂、发脾气、讲道理......这些曾经能让孩子屈服的手段,到了青春期,也都统统失效了。孩子们变得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犟得就像是一头老牛。
有句话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那就是:“世界上最无效的努力,就是对孩子掏心掏肺地讲道理,你讲的道理越多,孩子越反感。”
这句话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适用。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有自己的道理、主见、认知和行为标准。
如果父母还整天像个居高临下的“大人”,噼里啪啦对着孩子说个不停,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被冒犯,被压制,越发叛逆、难搞。
因为到了青春期,孩子对于“我”的概念越来越强烈,渴望独立和自由。如果家长还是反复唠叨、肆意指责,孩子积压已久的情绪就会变本加厉地爆发出来。
所以,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你仍然像以往一样,频频向孩子发号施令,期待他按照你的想法发展,那么孩子只会用叛逆行为来向你说“不”。
父母学会这一招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那我们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就真的无计可施了吗?
其实不然。
清华附中前任校长王殿军曾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家长要“多做饭,少说话”。
就是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要做的,就是避免和孩子发生正面冲突,多做饭,把饭做好一点,少说话。
千万别小瞧“多做饭,少说话”这6个字,背后深意非常值得父母学习。多做饭,代表着对孩子默默的爱,温暖,付出。
青春期的孩子别扭又敏感,最渴求的就是父母无条件的关爱。不是因为“我学习好才爱我”,而是全心全意希望“让对方成为他自己”。
只有当情感的壁垒被打破了,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内心才会柔软下来,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
少说话,则意味着少唠叨,少说教,给孩子充分的空间与自由。心理治疗师李子勋曾说过,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要做到“不求不助、有求必应”。
青春期的孩子思想独立有主见,如果父母一味侵占孩子的边界,无视孩子的感受,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所以,父母要放下权威者的心态,学会避其锋芒,在孩子求助的时候适时出现。少一点唠叨、指责,多一点尊重和共情,才能赢得孩子已经进化的心。
当你闭上嘴、多做饭、不镇压、不逃避,安静地守护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就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就是孩子最依恋的对象。
来源:男孩派
更多文章推荐
广告
广告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