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ie K:初期策划时我们有参考一条电影《大都会》,这是一部鼻祖级别的科幻电影,因为影片的年代很早,所以它是默片的形式,这个形式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当时也是在想,AI系统应不应该有一把人的声音,它的沟通方式是怎么样的,正好也是因为整个项目周期以及工作量的考量,觉得要在时长限制的情况下讲完这个故事,也是挺困难的,说不定默片的形式可以分担一些动画上的制作量,这种形式免去了配音的环节,我们觉得可以在这个角度上增加观众对于角色声音的想象空间,AI的表达呈现上用视觉化的变形砖块字呈现,而不是一把人的声音,我们觉得更加合理,因此我们决定尝试挑战这种默片形式的呈现方式。导筒:对于动画影片的专注,会不会在制作实拍类影片时给你带来不同的视野或思索?Eddie K:我的职业生涯中同时接触过动画、漫画、插画、广告、以及影视实拍的几种不同媒介,业余时间也会琢磨学习如何去创作,在学习过程中也在思考探索这多种不同形式的媒介,在创作的角度上,他们的呈现方式的共通点以及他们不同的地方,兴趣上也喜欢看动画、漫画、真人电影、动画电影,只要是好的作品,都来者不拒,当然在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也会去注意和思考他们的异同。当我在看一些好的真人电影时,我会站在导演的角度,演员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创作方式,实拍的摄像机或灯光的调度是怎么去规划的,甚至厉害的导演可以让自然光的光影和画面情绪,场景人物浑然一体,故事中的角色是演员和导演之间的共通合作创造出来的,我看到了表演艺术家无法被CG角色完全取代的一面;当我在看动画作品时我会在思考动画的媒介要怎么去表现才能突出动画媒介的优势,当我看到今敏的动画作品中让我大为震撼的是他把实拍的特点借鉴进动画中,同时又把实拍实现不到的动画媒介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反过来又给了很多实拍电影很多启发,反向学习了他的思维。当我在看一些经典漫画的时候,看到了漫画家在分镜上借鉴了影视作品的思维,同时又保留了漫画独有的特性,如何在一页纸的空间中分格,能持续抓住读者的视线,让他们在脑海中很顺滑的形成一个画面流动的故事,如大友克洋仿佛电影视听语言一般的分镜,如鸟山明和井上雄彦会常常在一页纸上设计出精彩巧妙的纯动作情节而不需要对白内容,等等…当动画反向借鉴漫画形式的时候,如何设计动效来展现两种媒介的结合以突出两者视觉效果上的优势;我认为在多媒体时代,优秀的创作者不会受媒介的局限,可以从最根本的规律上看透不同媒介的差异,可以很好的转换和适应,我本人会很注意这一点,所以作为一个创作者要学习的东西可太多了,能称作一个“优秀的创作者”我远远未达到,我觉得这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导筒:是否方便透露一下目前手中正在进行的其他项目或者接下去的创作计划?Eddie K:我们团队未来也会开拓不同类型的片子,故事CG,MV,潮流时尚片,我们也正在尽心一条跟时尚艺术相关的MV,未来只要是合适的机会合适的项目,我们都会去尝试,同时业余时间我个人也会抽时间继续创作跟传统文化相关的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