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美丽又麻烦的世界里,有些情绪只能被默默地记录,传递到陌生人眼中。
李彬的画就是这样的存在,看他的画会不经意的被戳到。
🖌️
我叫李彬,是创作《人间日常》系列背后的人,现在是一名自由插画师(微博@李彬BinLee)。虽然从小就开始画,但高中时家里不让学美术,后来自己去四川美术大学进修过一年。2010年开始给儿童杂志画插画,就这样走上了插画师的道路。
后来也曾在动画公司就职,画久了那种唯美的画面,就陷入了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画的迷茫,甚至考虑过转行。
有一天我就在街上走着,看见一个在路边卖花的大爷,他推着三轮车,里边放着盆栽和绿植。虽然平时也经常看见,但不知道为什么那天的画面特别触动我,突然能理解那种生计的感觉,和当时自己的心境很像,回家就画了出来。当时只是画了这么一张画,也没有具体想要展开这个系列。
在我之前的绘画里,许多日常生活的元素是不会出现的。比如去吃一顿饭,或者是在家里看电视,甚至是用纸巾擦鼻涕之类的等等现实生活的画面。但那段时间突然发现很多生活里的东西放到画里来,会让绘画产生一种新的变化。我尝试在画上加了一些文字,因为有时候单独一个场景,还不够传达想要表达的感受,当加上对话框或者是旁白,发现可以制造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就这样把这个系列进行下去了。创作来自于真实生活的某种感受,但它只是素材,要进行加工才能变成一个作品。而我加工的原则就是让感受更直观地呈现出来,我要表达的是什么。仔细想来,虚构和现实已经分不开了。我在便利店里坐过同样的位置,那段时间习惯晚上去便利店买咖啡,不同的是我没有带着耳机听音乐。在当下,我觉得需要在旁边搁一个口罩,这些创作都是从现实世界来的。在我路过便利店时,黢黑的夜晚只有他那里是亮的,宛如水族箱的存在。
那段时间在看日本小说《人间便利店》,女主角也在便利店上班,这里就是她的栖身之所,也是提供保护的水族箱。这些来自现实生活,影视和小说的印记留在脑子里,当想创作某一个东西的时候,就开始调用它们,就像调用数据一样。我想打破生活里的常规场所,让物件和人抽象地共存。纸鹤这张也是我童年的经历,小时候我爸这么对我说过,在画里这句话从别人的口里说出来,这些来自真实的创作让我很满足。每张画的主题是不同的,因为重复就没有意思了。这张很明确要画上班族,其实也是我原来上班的状态。压力大时人们会想到烟酒,就放到了画面里,烟从下面到上面,变成了云。我非常喜欢这张速食的意象:方便食品在现代社会既便宜又高效,像流水线一样,提供快速的满足,是现代人命运的一种隐喻。
钟表里的老人是我的外公外婆。我为它配文:“外公走的时候,我正在大学返校的路上。” 印象里外婆在很矮的凳子上摘豆角的画面也是真实发生过的,这一切就被自然地记录下来了,他们都是住在时间里的人。漂泊是另一个关键词,很多在外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我是重庆人,生活在北京。以前的我羞于去说这样的身份,但这就是我的生活,只有接受我自己,才能畅快地说出真正想说的东西。《人间日常》的存在,是替我们把真实存在过的感受表达出来了,哪怕是一些卑微甚至负面的想法,就足以让我们不再孤独。
有些人在看完之后留言讲述自己生活的环境和故事,能让一个陌生人如此信赖地表达和释放自己,我觉得就足够了。前一段时间看了韩剧《我的解放日志》,喜欢里面关于解放的概念,现在回头看发现我在创作的时候,也是在追求那种解放的感受。画画和写文字的时候,我会反复地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说这句话,这是我对作品完成的验证标准。是先满足自己才去满足别人,如果做一个自己都不太相信的东西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我想通过《人间日常》表达这样的状态,如果有人能接收到就好了。
说实话我对明快的内容有点排斥,也画了很多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比如说漂泊。但它莫名地让人感受到被安抚了一下,这种不刻意感受到的温暖,特别可贵。有些东西是需要被看到的,如果被看到,甚至有爱会出现。我希望这一切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是我刻意去影响什么。这几年大家都太累了,各方各种层面的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
其实疲惫者的逃亡这句话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出来的,这套图几个月前就已经画好了,但一直没有写好文字。最早画出来的是这张,我家附近有一个盒马,中午经常有外卖员在那边坐在车上睡觉。我挺惊讶的,就想画出外卖员的状态。经常在也会看到这样的状况,门卫让你扫码,然后他们自己是睡着的状态。这组图是没有对白的,因为大家都睡着了,这种疲惫和劳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和漂泊的主题是接轨的。我想画的还有在地铁上睡着的人,在写字间里睡着的上班族,下班回来叫外卖的人,在火车站或者机场滞留的旅客,又或者是身边在育儿的女性......
我确定下来了这些画面之后,一直没有定文字,其实写了挺多版本的,会反复思考很多遍,最后选择了一个更贴近我会说出来的口语化的表达。下面这张图上的字我一直都没有写,因为我觉得这句话它相当于是这组图的核心。这一句话我反复地放在几张图上去试,都有点不自然,就放在这张图上好像是自然的。
写东西的时候也经历了几个过程,一开始写的时候很简单很快。但是后来就变得困难,也尝试用不同角度去写,有一些就不会特别写实,用象征的方式去写。我也找了很多短篇小说来看,研究粤语歌词。它们的通性是在较短的篇幅内去准确地描述。其实一直在调整怎么在取悦他人和取悦自己中间找到平衡,因为我希望写下来的文字是符合直觉和最初的感受的。
但站在创作的角度,很多东西是一个理性下的结果,是很辛苦的一个过程,要反复地打磨,然后反复地推翻。同样画画如果不落在细节上对我来说是不成立的。魔鬼藏在细节里,我觉得可能天使也藏在细节里,细节是最重要的东西。比如在描绘妈妈时脚边有个奶瓶,还有一些折好的衣服和袜子,这些东西都是必须存在的细节。《人间日常》目前已经画了100多张了,它是可持续的表达,因为生活永远在向前走,永远会有新事情发生,我也会有新的体会和成长,对绘画和文字的理解也在变化。虽然这些画是在《人间日常》系列之内,但实际上我一直在做新的尝试和表达。三十岁大概是个分水岭,三十岁以前我眼里只有自己,三十岁以后渐渐看到了城市里的其他人。